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推动浙江发展的历史举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15:26 观察与思考

  十六大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去年6月30日在省社科联、社科院调研时也强调,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从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
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抓住当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极好机遇。

  观察记者 袁华明

  6月23日,浙江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意向书》,这次浙江选择了中国社科院,显然是棋高一招。

  其实早在十年前,浙江就已经开始同中国科学院合作,而十年后的今天浙江除了继续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外,也相中了和中国社科院合作,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浙江越来越重视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认为,省院合作是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走在前列”的重要举措。

  几届省委领导的愿望

  把浙江建设成文化大省一直是浙江几届省委领导的愿望。

  浙江的经济已经领跑全国19年,然而浙江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0%,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也不多,是什么在支撑浙江这么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德江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面对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以及释放出的巨大创造力,认为正基于此,才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张德江及当时的省委班子认为浙江的经济是“文化的”,浙江的文化是“经济的”。于是提出了浙江的“文化经济”新概念。

  张德江用“文化经济”的新概念高度概括了“浙江经济现象”。浙江的经济深深扎根于浙江的历史文化、山水人文之中。

  在专家和学者眼里,浙江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钱塘自古繁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一大批载入史册的文化名人,奠定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浙江人又走在了前列,凭借灵活的机制打下了浙江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加快文化建设创造了现实条件。

  回顾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正是丰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浙江的文化基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内在因素。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发展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方方面面。专家和学者指出,浙江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更大的跨越,必须进一步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浙江人的精明在于把“文化力”的内核注入到经济的结构中去,并用文化的外表去“包装”经济,不断抬升经济的品位和价值。仅一次“不经意”的APEC会议,就给浙江丝绸带来20多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张德江认为,文化和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都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将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从而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浙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就浙江自身而言,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就在于聪明勤劳的浙江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2002年,习近平从福建调到浙江工作后,也立即注意到了浙江独特的“文化经济”现象,继续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不久,浙江作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开始了新的探索。2003年,李长春对浙江提出了要求:文化已经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情况下,加强软实力研究。

  今年初,浙江明确提出新目标: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提升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

  不久前,习近平用了5天时间,对此进行深入调研。一个由习近平亲自主持的“文化大省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重点课题调研活动,也在全省联动展开。同时,一份名为《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的决定》的草拟稿也初步形成。

  浙江是全国各个省份中,首个正式制订规划、并明确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作为提升软实力目标的省份。

  具体的规划包括:明确提出增强“三个力”,实施八项文化工程和加快“四个强省”建设的目标。它们分别是: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和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同时,这个规划还就大文化概念,对加快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四个强省”建设提出了要求。

  “经济的背后是文化,反之文化的动力在经济”。在物质力大同小异的今天,经济必须“文化”化,同样,文化也必须“经济”化(产业化)。如今,这个观点早已被浙江人所接受。

  寻找文化大省建设的新支点

  有两件发生在浙江的事件,至今仍常常被提及:一炷愚昧、迷信的香火,断送了海宁40名老人的性命;另一起被媒体曝光的色情表演,则让浙江斯文扫地。让这个文化大省尴尬的是,伴随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文、环境、科技等一系列软实力的不足日益凸显。

  早在2000年,浙江就颁布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而三四年前,浙江学术界和经济界还曾发起过一场浙江经济发展和文化基因关系的大讨论,肯定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巨大推动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制度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是浙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迫切需求。”在一份《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调研情况和思路建议》上,浙江省委宣传部这样表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迎秋直言不讳:浙江经济的成功取决于充裕的素质人力资本,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知识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弊端日益明显。充裕的素质人力资本存在于浙江的传统文化之中,支撑着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

  “四海为家、公私分明、小中见大、善于学习、灵活机动、百折不回、肯于吃苦、敢于探索是浙江优秀的素质人力资本的表现。”刘迎秋说,素质人力资本产生于特定的文化传统,南宋时期永嘉学派就是对浙江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它不仅深深地根植于浙江的社会经济实践,同时还深深影响着浙江工商经济的发展。

  不容忽视的是:浙江经济仍处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的产品加工阶段,国民经济活动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消耗大、要素瓶颈约束力强。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浙江的知识人力资本供给相对不足。刘迎秋说,尽管浙江诸多指标名列全国前茅,但知识、水平、技能等与知识人力资本相关的领域,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如区域创新能力仅排全国第六,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七。发明专利数量虽然位居全国第四,但真正的发明专利数量较少,每万人发明专利率仅居全国第六位,与经济指标并不相称。其次,企业人才、高学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滕藤说,评价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包括公众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以及人均寿命。这也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

  浙江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达25%,进入大众化阶段,但相比欧美和日本仍然距离悬殊。

  浙江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平均数,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28。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0.4册,位居全国第七,不但低于上海、天津、北京,甚至低于宁夏、青海。浙江目前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2004年,浙江人均去公共图书馆查阅或借书仅为0.32次。

  “建设文化大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浙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已取得了重大成绩,加快文化大省建设适逢其时,不仅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也能为经济建设找到增长点,对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这样认为。

  把浙江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好、开发好、弘扬好以及在中央的指导下努力搞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外,努力建设文化大省的浙江究竟要拿“文化”来做什么?又如何找到切入点?寻找建设文化大省的新支点成了浙江领导考虑的重大问题。

  三次进京探路

  去年6月30日,习近平专门来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行调研和座谈。习近平指出,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列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要进一步弘扬浙江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浙江的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开展有浙江特色和浙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要立足浙江改革发展实际,加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要培养一批自己的本土品牌。

  此时,习近平早已把哲学社会科学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从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极好机遇,围绕浙江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推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为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综合素养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人民的重要作用。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浙江的领导想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权威的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想到了就动手实践的浙江人立即行动,准备材料,筹划进京与中国社科院沟通。

  今年3月,刚在北京参加完“两会”的习近平提出了与中国社科院合作的想法。不久,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召集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社科联专门就落实习书记提出的省院合作进行讨论,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省院合作的意义、原则和领导组织等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共识,并成立了由陈敏尔亲自牵头的工作小组。

  4月13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沈立江带领浙江社科院的有关负责人员第一次北上赴京,中国社科院秘书长朱锦昌接待了他们。在北京期间,双方就合作意向初步交换了意见。

  5月11日,陈敏尔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再次研议省院合作事宜。5月17日,浙江省社科院院长万斌教授带领科研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部门人员再次进京。这次进京除了就省院合作进行进一步沟通外,还特意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到杭州参加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冷溶在会见万斌时欣然接受邀请,他还表示一定要把省院合作搞好。

  十天后的5月27日,陈敏尔亲自带队赴京。这一次,冷溶和另一位副院长江蓝生以及秘书长朱锦昌接待了陈敏尔一行。据随行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汪俊昌转述,朱锦昌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社科院领导非常重视与浙江省的合作事宜,陈奎元、冷溶都作了重要批示,并成立了以江蓝生副院长为组长的9人领导小组以及由裴长洪、刘迎秋等14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并确定了合作意向和具体方案,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取得双赢。人们注意到,作为专家小组领衔人物之一的裴长洪曾在杭州市挂职担任过副市长,对浙江情况非常熟悉。

  省委书记习近平

  率团进京“提亲”

  2005年6月中旬,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在杭州举行,这届年会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承办。作为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应邀出席了这次年会。冷溶随后在浙江各地进行了考察。冷溶对浙江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中国社科院非常愿意和浙江合作。

  在冷溶回到北京后不久,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领省委副书记梁平波、省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副省长盛昌黎以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省级部门负责人赴北京“提亲”。

  6月22日,浙江省委带着厚厚的资料,来到北京,征求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个与之相关的中央部委的专家学者们的意见。

  6月23日,浙江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就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互相助力达成共识。

  据悉,这也是中国社科院首次与地方省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习近平说,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次到中国社科院学习、取经、求教,进一步寻求中国社科院的帮助和支持,寻求更全面的合作,这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加快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内在需要,是繁荣发展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需要。

  陈敏尔将省院合作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平台、三个通道、四个重点。一个宗旨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平台即是浙江与中国社科院,两者互为平台,对中国社科院来说优先把浙江作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的实践平台,对浙江省来说优先把中国社科院作为寻求理论支持的学术平台;三个通道即是中国社科院与浙江省社科院合作通道、与浙江省高校合作通道、与浙江县市区合作通道;四个重点则是课题研究、咨询服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

  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次浙江到中国社科院虚心讨教,谋求合作,既是浙江实施文化大省战略的延伸,更是浙江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又一重大举措。

  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全面合作,变以往双方即时性、松散型的合作为制度化、紧密型的合作,必将更好地实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优质科教资源与地方社科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扩大浙江优质科研资源,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力,增强文化大省建设后劲。

  “省院合作”

  前景令人振奋

  自此,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又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于联合招收研究生的事宜,我们正在和中国社科院以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一有确切消息我们将及时公布。”

  “这个课题我们考虑和中国社科院一起做,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借助他们的人才优势。”

  ……

  观察记者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去采访时,该院科研处处长汪俊昌正在不停地接电话。这次浙江省和中国社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后,让一直参与这一工作的汪俊昌显得更为忙碌了。汪俊昌不仅参加了前三次进京沟通,而且也参加了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京签订合作协议的相关活动,是惟一一位全部参与四次进京的人员。

  根据合作协议,浙江省将和中国社科院进行全面合作。具体包括:

  围绕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双方专家对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课题进行宽领域、高层次的战略性研究。组织中国社科院专家围绕浙江省、市、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规划及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专题研讨,提供决策咨询。

  中国社科院将应邀参与浙江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立项、评审及重点学科研究基地建设的学术及业务指导。浙江社科院则根据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聘请中国社科院相关专家为名誉院长、所长、学术顾问和特约研究员,以提升浙江省社科院的理论创新、政策研究和学术水平。

  此外,双方还将积极创造条件联合开展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浙江还将组织推荐中国社科院专家到浙江开展讲学和学术交流,联合举办国内国际专题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社科院优秀干部和专家到浙江各市(县)或有关部门挂职锻炼,或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担任顾问、独立董事或特约研究员。浙江方面也将定期不定期选派人员到中国社科院学习进修,开展合作研究等。

  双方的合作既有利于中国社科院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增强浙江社科院科研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保障全面合作的顺利开展,双方将在省院合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联合建立省院全面合作协调委员会和具体联系机构。协调委员会具体联系机构将负责提出阶段性合作计划和项目,具体落实对口合作部门,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具体问题。

  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肯定了省院合作这种发展模式,他说,一个是国家高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一个是改革开放前沿的“排头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定能够释放出高能量。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