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家统计局 > 正文
 

四川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的地位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10:45 国家统计局网站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200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首次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宏伟构想。四川在泛珠江三角经济协作区域中,具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四川加强与各省区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但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最为广泛的产业配套体系,有助于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与基础装备产业,推动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与高效发展,而且还可以推进全省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
发展,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与质量。

  与此同时,借助各省区的不同优势,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还将大大提升四川省创新能力,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而广阔的市场潜力,则必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为能够很好地参与“泛珠三角”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认识四川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四川人口、资源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的地位

  (一)人口和土地面积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中均居首位

  2003年泛珠江三角经济协作区(以下简称“泛珠三角”)人口(不含香港、澳门)4.6亿,占全国人口的35.4%;四川省8700万人口,占“泛珠三角”人口的19.3%,居“泛珠三角”的第1位(见图1)。

  “泛珠三角”有土地面积200.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0.8%;四川省有土地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泛珠三角”土地面积的24.2%,居“泛珠三角”的第1位(见图2)。

  (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居泛珠三角前列

  A、2003年四川有常用耕地面积390.4万公顷,占“泛珠三角”耕地面积的17.8%,居第2位;森林面积1330.2万公顷,占“泛珠三角”森林面积的18.5%,居第1位。

  B、四川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1/5,占“泛珠三角”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的41.4%,居第1位;四川水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的27.3%,占“泛珠三角”的58.3%,第1位。

  C、铁矿、硫铁矿资源保有储量居“泛珠三角”第1 位,煤矿保有资源储量居第3位(详见表1)。

  (三)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仅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就有九寨沟、黄龙、峨嵋山、都江堰等4个,占“泛珠三角”的1/2,占全国的1/6,居“泛珠三角”第1位;同时,截至2004年还有2A级以上旅游景点66个,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5,居第2位(见图3)。

  二、主要经济指标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的地位

  (一)本地生产总值居第2位

  2004年,“泛珠三角”本地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四川本地生产总值6556亿元,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4.2%,居第2位。四川本地生产总值比第1位的广东省少9438.5亿元,比第3位的福建省多502.9亿元。其中,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9.1%,居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2.3%,居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4.4%,居第2位。从四川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速与“泛珠三角”比较看,四川居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居第4位,第二产业居第3位,第三产业居第2位(详见表2、3)

  (二)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居第6位

  2004年四川人均GDP为6418元,比广东省少10795元,为广东省的37.3%,居“泛珠三角”第6位(见图4)。

  (三)社会需求方面居泛珠三角前列

  1、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第2位。2004年四川全社会投资2648.5亿元,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4.6%,只占广东省的44.3%,居第2位;四川全社会投资增长22.7%,居第6位(见图5)。

  2、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第2位。2004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4.5%,居第2位。

  3、四川省外贸出口居第3位。2004年四川外贸出口39.8亿美元,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7%,居第3位;外贸出口占GDP的比重居第6位(详见表4)。

  (四)财政金融均居第2位

  2004年四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1.4%,居第2位;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均居第2位(详见表5)。

  (五)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前列

  四川省主要工农产品中,粮食、油料、肉类、钢材、白酒、中成药、彩色电视机等产量在“泛珠三角”中比重大。

  1、2004年四川粮食产量3326.5万吨,与“泛珠三角”比较,占23.8%,居第1位;油料占30.8%,居第1位(见表6)。2003年四川肉类产量581.8万吨,与“泛珠三角”比较,占23.5%,居第11位。

  2、2004年四川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泛珠三角”比较,彩色电视机、房间空调器、原煤、原油、发电量、成品钢材、水泥等产品产量均居第2位(见表7);2003年四川中成药6.3万吨,居“泛珠三角”第2位;白酒50.5万吨,占“泛珠三角”53.7%,居第1位(见图7)。

  (六)旅游收入居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有差距

  1、旅游收入居第2位。2004年四川旅游总收入566.2亿元,与“泛珠三角”比较,占13.2%。居第2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42.3亿元,居第2位;国际旅游收入2.9亿美元,居第6位(见图8)。

  2、200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居“泛珠三角”第6位(见图9、10)。

  三、主要社会指标在“泛珠三角”的地位

  (一)人口就业方面

  2003年四川就业人数4449.6万人,占“泛珠三角”的19.1%,居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426.6万人,占“泛珠三角”的19.3%,居第1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49.6万人,占“泛珠三角”的18.7%,居第2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1273.4万人,占“泛珠三角”的19.1%,均居第2位(详见表8)。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居“泛珠三角”第6位,第二产业居第4位,第三产业居第6位。

  (二)普通高等、中等学校情况

  2003年四川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7.4万人,占“泛珠三角”的15.8%,居第2位,招生数、在校生数均居第3位。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5.7万人,占“泛珠三角”的11.1%,居第5位,招生数、在校生数均居第4位(详见表9)。

  (三)科技人员方面

  2003年四川科技人员有100.2万人,占“泛珠三角”的16.7%,居第2位(详见表10)。

  (四)专利授权情况

  2003年四专利授权4051项,占“泛珠三角”的8.3%,居第3位(详见图11)。

  四、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点启示

  通过上面的比较分析后,我们认为,四川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中,具有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三大资源优势,并且科技力量雄厚,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中经济地位突出。但由于四川是内陆省份,是我国的后街背巷,在中国区域经济中处于不发达地区。与处在黄金口岸中的广东等沿海地区比较,四川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拥有量、劳动力数量和科技力量等存在不协调现象。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比沿海地区低,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也低。但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四川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十分广阔的拓展空间。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对外开放,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和科技优势,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的一系列有关发展四川经济的方针政策,加强与“泛珠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执政、执法能力,优化投融资环境,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战略,四川全省经济社会将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

  (注:文中图表见附件)

  附件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