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金融》2004 > 正文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快推进金融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8:26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其有关金融的论述涉及金融的地位和作用、金融调控、金融改革、金融市场、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是我们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的行动指南。

  一、关于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金融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实质就是如何对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金融实际上就是银行,而且只有一家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没有经营自主权,只是国家按计划分配资金和统一管理金融的工具,实际上成为财政的会计、出纳机构。货币在计划经济中只是核算工具,资金只起配套作用,不是资金引导资源配置,而是钱随物走,资源配置是“计划点菜,财政买单,银行掏钱”,银行配置资源的作用受到压制,更谈不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了。在1979年10月4日召开的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实际上就是要人们正确认识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银行在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当时计划经济思想还禁锢着人们头脑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充分发挥好金融在促进资本形成、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基础性作用。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上海时,高度评价浦东新区在开发中实施“金融先行”的做法,精辟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精辟论断,是邓小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进一步发展了“要把银行当作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我国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科学定位,对推动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金融工作。1997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重视金融工作,把金融改革和发展搞得更好。”同时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在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思想的科学内涵:第一,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核心作用;第二,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地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重要性的认识,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这些讲话有力地促进了金融在我国现代经济中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邓小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和开放中迅速发展,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一是形成了由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2004年6月末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1.7万亿元,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初步建立了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为主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在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逐步增强。三是货币政策调控已经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调控,通过适时适度、灵活主动的货币政策调控,避免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是改革了金融监管体系,强化了金融监管职能,金融体系保持稳健运行。五是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1994年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1996年年底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平均GDP增长保持在9%以上,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

  二、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调控

  加强和改进金融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重要内容。针对当时我国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和产品大量积压等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要运用金融手段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他1986年在天津视察时特别强调:“要研究投资方向问题。”他曾指出: “对贷款要进行指导,指定用途。” “钱贷出去以后要检查,使之用到适当的地方,否则就造成无政府状态。有些东西生产超过市场需要太多,销不出去就有了问题,要指导转产。”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对1989年治理整顿政策进行了总结,明确提出要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他指出:“治理整顿,我是赞成的,而且确实需要。经济‘过热’,确实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票子发得多了一点,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造成了一些浪费。” “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在实现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在特定时期内支持具体领域改革以及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5年和1988年,针对投资和消费过热引发的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以及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的货币政策,有效地稳定了物价水平。1993年,由于各地掀起开发区、房地产热和股票投机热的风潮,“泡沫经济”的影响开始显露,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运用市场、行政、法律手段整顿金融秩序,控制基础货币和信用总量,经过三年的治理、调整和消化,有效地治理了通货膨胀,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针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紧缩的新趋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地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保持了7%以上的增长速度。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适时适度、循序渐进、有控有扩的金融调控措施:将部分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财政透支和借款转化为标准的、可用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国债,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建立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力度,控制向部分投资过热行业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同时,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货币政策决策和调控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调控手段和调控机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健全金融调控机制、改进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经济金融运行趋势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预调和微调的最优策略,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机制的调控作用;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立健全中央银行与有关部门间的合作机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力。

  三、关于金融企业改革

  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1986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汇报时再一次强调:“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邓小平同志“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要把银行真正办成现代金融企业,这不仅具体指明了我国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且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在邓小平金融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从三个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一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1984年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2003年明确和调整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赋予人民银行协调组织国家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新职责。二是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分离出政策性金融,剥离不良资产,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去年末,成功地启动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揭开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新篇章。三是发展多元化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着力于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同时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企业还存在没有真正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不良资产比率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金融企业微观机制的改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确保金融安全,关键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当前,我国金融企业改革的重点,一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在指导和督促中行、建行切实做好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和推行“一行一策”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确保这次“输不起的改革”取得圆满成功。二是在总结八个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有实质性的改善。三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

  四、关于发展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金融调控和流动性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由于过去人们长期纠缠于姓“社”姓“资”问题,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上很难取得共识,更谈不上进行大胆实践。1986年,邓小平同志与中美金融界人士讨论过证券市场问题,并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展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金融改革的情况汇报给予充分肯定。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证券、股票市场的试验成果,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证券市场的讲话,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首先,以货币市场、证券期货市场和保险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设立,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架构已经确立。1994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正式开业,1996年1月建立了全国同业拆借市场,1997年6月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其次,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自2003年起还引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市场产品逐步多样化,不仅包括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公司股票、公司债券,而且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第四,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如货币市场基金、信贷资产证券化等。第五,金融市场的运作越来越规范化,市场效率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各金融市场间的发展还不平衡,金融产品比较单一,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不发达,金融市场的深度不足,金融市场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和“五个坚持”的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抓紧研究制定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规划,指导和促进市场新产品、新工具开发,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改变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建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协调发展机制,加强对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动态监管,监测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防范跨市场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

  五、关于金融对外开放

  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使中国金融业走向世界,是邓小平“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我国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就决定了金融也必须对外开放。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明显加快,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经营业务范围越来越大。截至2004年6月末,我国境内有外资银行199家,合资证券公司3家,外资保险公司34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引进外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信贷文化、决策程序、激励机制以及资产管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国内金融市场竞争、促进中资金融机构成长、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强外汇外债管理是搞好金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企业应该有点外汇,自己可以订货,可以同国外交流技术”, “对借外债要做具体分析”,“借外债不可怕,但要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如果用于解决财政赤字,那就不好”。在邓小平有关外汇外债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认真吸取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改进和完善外汇外债管理。在外汇管理方面,1994年我国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1996年12月1日,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满足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外汇收支的自主性,逐步放宽了对人民币资本项目的汇兑管制,积极支持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外汇交易活动。截至2004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4706亿美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外债管理方面,我国一直对外债实行总量控制,同时重视外债使用的投向、质量、效益,有效地控制了外债风险,目前各项外债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

  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我们要加强与此相关的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宏观管理工作。要研究和吸取发展中国家金融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防范国际投机资本流入。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管理,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便利化。积极探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与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交流与协调,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六、关于维护金融安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又是一种高风险的特殊产业,金融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1950年7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市场问题,贸易问题,金融问题等……如果不解决,就会动摇政治的基础。”1954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的报告中指出:“金融不稳定,财政不可能稳固”,“为了发展经济,保证物价稳定,工商企业须有固定的流动资金,银行须有足够的银行基金”。这些论述与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论断正好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金融的重要性,刻画了金融双刃剑的本质特征。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必须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观点,“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金融安全问题还没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邓小平同志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论述也并不多,但他还是敏锐地指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在强调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的同时,还谆谆告诫我们要善于把握好改革的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维护金融安全的论述不断地被历史和现实验证其正确性和前瞻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党中央、国务院居安思危,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处置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包括向国有重点金融企业派驻监事会,强化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督和业绩考核;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关闭了一批严重违法经营、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防止支付风险蔓延;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实行审慎会计原则、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和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在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探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上,2003年又扩大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潜在风险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较高,金融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资不抵债,银行、证券、保险的关联风险增大。特别是有些企业弄虚作假,从银行和证券市场多头套取资金,因资金链断裂而形成巨大的贷款风险和证券市场风险。我们要密切监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变化和金融业的整体风险,特别是要加强对跨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切实做好对各种金融风险的预警和化解工作。继续探索维护金融稳定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手段,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证券投资者风险补偿制度和寿险投保者补偿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金融风险应急机制。依法加强对使用中央银行最终支付手段的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机构套取中央银行资金的道德危害,保障中央银行资金安全。积极探索建立中央银行、财政部门与金融监管当局间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制定防范金融危机的应急处置预案,实现金融宏观调控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七、关于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加快推进我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邓小平同志不仅重视人才问题,而且指出了人才问题具有全局性、关键性和长远性,解决人才问题具有战略性和紧迫性。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率先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他说,“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选拔年轻干部的“四化”标准,即不仅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更重要的是革命化,并把“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作为“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他还特别强调要通过改革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条件。中国金融业要走向世界并取得国际地位,关键是要赢得人才竞争优势。针对我国金融业存在人才匮乏问题,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12月明确指出:“对金融问题,我们知识不足,可以聘请外国专家做顾问嘛。”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体现了他深邃的未来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在2003年12月首次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了具体部署。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提出了加快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和开拓型的中央银行干部队伍,并在培养人才和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将在进一步培养好、使用好现有人员的同时,把多渠道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切实建立一套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尊重和爱护人才、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的制度,全面提高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水平。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学习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和解决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做好各项金融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改革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