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三农”问题 > 正文
 
“三农”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 10:5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刘树铎

  中央1号文件出台意义重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2月9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

  陈锡文说,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期保持着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年发出一个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的传统。去年12月24、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形势,研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提交会议讨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拟发出的关于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

  这次会议和发出的文件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尽管会议研究了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农村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但文件却突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个主题。文件的题目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这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可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是这个文件的序号是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初期,从1982年到1986年的5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连续5年每年发出一个1号文件,对实现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时隔18年,但不难想象,当人们再次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出的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时,必然是倍感亲切、倍受鼓舞。

  《意见》内容涵盖面广,措施具体

  陈锡文指出,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写了9个部分、22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文件肯定了2003年农村工作的成绩,同时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陈锡文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概括起来可分为四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分别强调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

  当前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主产区,稳定和恢复粮食生产,主要也靠主产区,因此,抓住主产区就抓住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键。文件特别突出了支持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问题,并提出了力度较大的政策措施。支持主产区,主要强调搞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转化加工增值。为此,明确提出从明年起,开始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等措施。有关资金来源,除要求整合现有投资外,还提出要开辟新的渠道,主要是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收益,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件主要强调了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分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和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等。

  第二方面,分别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3个层次,提出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

  文件强调,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主要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出扩大良种补贴、逐步把法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等措施;加快建设产业带,带动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区域化。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贴息和补助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提出要允许各类农业企业申请国家研发、引进和推广资金等措施。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必须努力在农村内部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这就必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文件强调了促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近几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2000-2002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7.8%来自外出打工。目前,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约有1亿人,引导好、组织好、服务好这些人,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文件强调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两个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力度落实有关政策;加快大中城市户籍改革;各级财政都要专项安排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等措施。

  第三方面,从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外部条件的角度,提出了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

  继续开拓农产品市场,是使农民从农业中增收的关键。文件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建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外贸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倾斜、引导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区等措施。

  2004年国债发行规模将进一步减少,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仅不能减,还要尽可能增加。文件提出要依法安排预算内支农支出、整合农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稳步提高、继续扩大“六小工程”投资规模和建设范围等措施。

  对于农村改革,文件主要强调了四个问题: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调抓紧清理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有关政策法规,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三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取消农业特产税,并加大机构改革、人员精简等配套改革的力度。四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避免农村资金过度外流,信用社改革要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开,以及采取多种抵押担保形式,改善对农民的金融服务等措施。

  第四方面,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文件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自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清国情、增强对农民的感情,按照中央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努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