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西部经营着一个铁矿,为此,公司需要以澳元购买设备和供应品。为了对冲外汇波动风险,从去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连续两次降息,后一次的降息幅度达到100个基点,这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澳元大幅跳水,持续贬值,目前已跌至0.66美元,跌幅超过30%。据核算,中信泰富在这次外汇衍生品交易中损失已经达到155亿港元。[全文]
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香港证监会确认对公司展开正式调查,涉及17名董事。包括主席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位执行董事和七位非执行董事。09年1月2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显示,董事荣智健、范鸿龄、李松兴、荣明杰、莫伟龙、李士林、刘基辅、罗铭韬、王安德、郭文亮、张伟立、德马雷、常振明、何厚浠、韩武敦、陆钟汉及何厚锵确认,正受香港证监会就该公司事务进行调查。 [全文]
“你什么时候退休,什么时候归隐”。当这个问题始终放在荣智健面前时,他应当不是眷恋这个位置,而是搁置不下一个跨国财团的兴衰与一位华人企业家的挫败伤感。可以说,荣智健每一次在面对媒体见面会时,他没有躲闪,也没含糊其辞。那标志性的满头白发,透视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商海浮影,荣与辱,即在转瞬之间。在3月25日的发布会上,荣先生操着上海味道的中文说道:“我还没有想过退休。是否继续担任董事长、或者是否辞职,那还是由董事局来决定吧。”当日,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业绩,由于持有大量澳元外汇合约而录得重大亏损,业绩大幅下滑是意料中事。 [全文]
荣智健其人
荣智健,1942年1月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主修电力工程,曾任吉林、四川、北京等地电站工程师,并在清华大学从事电力稳定等课题的研究。1978年移居香港,创办爱卡电子厂,任董事总经理,生产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产品;并创建惠达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美国从事电子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卓有收获。1987年初中信礼聘出任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主持中信(香港)集团工作。更多
红筹注资加“李嘉诚”效应,很快便使中信泰富的股票价格从每股5元多升到9元港币左右。 当年的荣智健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自然会成为香港富豪和高官们的通往内地的重要“桥梁”。当时香港最富有的商人,包括李嘉诚、郑裕彤、郭鹤年等乐意成为他的合作伙伴,投资银行界叱咤风云的梁伯韬更成为其顾问。借助“红筹”概念,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动作频仍,其股价也是扶摇直上,至1997年最高时接近50港币。 [全文]
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南非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的股东奥本海默家族(Oppenheimer)日前宣布,将手上三分之一的股权出售给中信泰富(0267.HK)主席荣智健,交易金额约62.6亿港元。出价12.82亿元击败女首富吕慧母女,福布斯榜首富荣智健最终博得国内最大的汽车合金钢生产企业———石家庄钢铁集团80%股权。 根据协议,荣智健私人拥有的China Vision Resources公司将取得英美资源集团1.13%股权,奥本海默家族所持股权将 减至2%左右。 2005年,荣智健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公开宣布成功收购石钢。 [全文]
连续六年位居《胡润强势榜》榜首,并和华为的任正非、万向的鲁冠球、阿里巴巴的马云、世茂集团的许荣茂、苏宁电器张近东、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国美集团的黄光裕等一起成为2008年中国内地十大强势民营企业家。“胡润强势榜”首创于2003年,是“胡润百富榜”系列中的一个。这个榜单上榜人数最少,荣智健六年来一直排名第一 。中信泰富是最早的从事国际化业务的公司之一,它为国内的很多项目提供了支持。荣智健连续四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全文]
荣智健个人财富来由
中信泰富在1992年初以远高于其净资产的价格增发股票给公众,用于收购恒昌控制性股权。 这一轮交易完成后,中信泰富的股票又从每股9港币一路猛升到1992年底的近14港币,市值升到170亿港币左右。在恒昌的交易中,据说荣智健个人赚了8000多万港元。92年中信泰富向公众增发新股时,他就用这笔钱,以和广大投资人一样的价格,认购了3000万股中信泰富股票。1996年,中信香港向中信管理层以每股33港币的价格转让3.3亿股股票。荣智健以和广大管理层一样的价格,又买了2.9亿股股票。
在建行之前,国有银行上市乃是一片空洞,无人尝试、没有先例。因上市而被高调“借调”而来的常振明显得异常重要。建行率先上市以后,他国际化决策者的优良素质得到了印证,国内外无数双充满疑虑的眼睛开始闪烁出信任与尊崇的光芒。2006年7月,常振明向董事会提出辞呈。董事会对常振明两年来为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常振明以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带领管理团队圆满完成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等阶段性目标;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 [全文]
常振明从叱咤多年的棋局中寻到了自己的思路。棋盘没有从他23岁弃弈读书开始而藏于历史,相反延伸成他的闲情雅趣,更延伸进他的改革思想。时下正值中信革面而出、欲于港股市场展雄风之际,常振明的归来,对中信来说意义重大,大家拭目以待着下一盘棋他是如何赢的。 [全文]
从中信“借调”到建行的常振明,在带领建行成功上市并开启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之后,“功成身退”,再回中信,执掌大业。 以理性、内敛著称,讲话言简意赅,不大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的常振明偶尔也会在类似《围棋天地》之类的地方畅所欲言。“他有一种开阔的视野,懂得如何打破僵局,把棋走活。”一位熟悉常振明的同事如是说。 [全文]
接任者常振明
1956年生,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并于纽约保险学院取得MBA学历,高级经济师。1983年7月,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信公司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4年,在建行股改关键时期任建行行长,带领建行完成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等阶段性目标。
中信泰富举行股东大会,表决针对外汇买卖投资失利的拯救方案。有消息称,两位香港立法会议员将代表小股东在今天的股东大会上要求包括公司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引咎辞职。小股东表示,将在会上要求主席荣智健及董事总经理范鸿龄承担责任,并辞去职务。小股东称,证监会调查结果未发表,要求延迟决议。 [全文]
中信泰富宣布,有关认购(及转换)可换股债券及约务更替的交易已于12月24日完成。交易完成后,中信集团持有中信泰富57.56%权益,成为大股东。中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有70.46%中信泰富股权,就是说从12月24日起,中信集团已成为中信泰富的绝对控股股东,中信泰富有望暂时渡过“澳元门”难关。 [全文]
香港警方对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丑闻的调查正在升级。继警方于上周五调查中信泰富总部并运走大批文件后,昨日,市场又传出消息称,中信泰富已将有香港警方进入员工寓所搜查,提醒员工无须忧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