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世遗不能再吃黄牌 用可持续旅游保护世界遗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11:42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文/尹卫国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7日在苏州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在中国引发了空前的申遗热,目前列入国家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上的申遗项目已达100多项,按照《凯恩斯决议》一国一项的规定,中国的申遗大军已经排到下世纪的门槛。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申遗热情空前高涨,说明国人对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品牌效应等越来越重视,当然是件好事。可另一条信息则令人忧虑,据世遗大会披露,中国世界遗产普遍面临着旅游威胁,其中5处被本届世遗会列入质询名单,是受评估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三江并流”自然遗产,2003年因当地旅游开发过热受到评估,今年又因计划修建13座大型水电站,再受评估。

  5项世遗被亮“黄牌”,特别是“三江并流”连续2年吃“黄牌”,说明什么呢?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只能加以保护,不应该当作旅游产品开发利用。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纯粹把世界遗产当作养在宫中人未识的“大家闺秀”,显然不现实,中国难以做到,国外也概莫能外。那么,在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能否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世遗委员会前任主席阿都.维前扎冷给这一难题开出了“药方”。他认为,用持续旅游应对保护难题。可持续旅游包括对遗产的利用、保存和维护,以及在世界遗产景点内划定相应区域进行分区管理。

  理论上分析,对世遗资源适度、合理开发,实行可持续旅游并不难,可实际做好并非易事。问题之关键是少数地方申遗动机不够端正,过多考虑经济利益,以为有了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就有了知名度,“黄金”就会滚滚而来。的确,世界遗产是非常诱人的“大蛋糕”,所带来的旅游效应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比如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旅游纯收入从每年18万元猛增至500万元,当年旅游综合收入高达4800万。这种极度膨胀的“蛋糕”效应对那些急功近利的官员岂能不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因此,只顾眼前利益,过度开发资源也就不奇怪了。

  如何用可持续旅游保护世界遗产呢?首先需要转变观念。申遗之目的和最终效果都是为了保护遗产,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开发。世界遗产的确是“含金量”很高的品牌,可世遗资源又是非常有限、不可再生的,绝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无休止地索取,野蛮地开发利用,资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一旦自然遗产不复存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世界遗产的“桂冠”还能戴多久?游人还会来吗?“蛋糕”效应岂不丧失贻尽?那样,不仅“黄金”挖掘一空,没了经济效益,且要落下断送老祖宗遗产的千古骂名。

  用可持续旅游实现遗产保护,关键还要靠法制。我国现有世界遗产30处,名列世界第三,可法制建设和管理却显得迟滞,至今尚无一部完整的保护世界遗产的法律法规。许多国家依法保护遗产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保护历史古迹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意大利专门立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成片保护,房屋拆迁、维护必须依法,不得擅自修缮。俄罗斯立法规定世界遗产区域内不准乱拆乱建。

  而我国由于缺乏法律依据,世遗保护难有统一的规矩可循,各地自行其是。少数地区只管索取,不问保护,拚命“勒索”遗产,从中“榨取”经济价值,成为当地官员所追求的“遗产政绩”。这所谓的“遗产政绩”,实属危害极大的短期效应。

  解决“遗产政绩”和世遗资源的过度开发,根本出路靠法制,只有尽快制定一部《世界遗产保护法》,并严格加以实施,才能使我国的世遗资源步入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良性互动轨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世界遗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