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外滩画报:宏观调控见成效 微观改革要坚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10:54 外滩画报

   外滩评论员 陈涛

  6月2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文章说:“中央从去年5月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到现在,用的是‘点刹车’的办法。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有效的。”此前的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时,也对宏观调控的结果表示满意,温总理用“该保的保住了,该压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的压了”来描述这轮宏观调控的结果。对所有这些结论最有效的支持是统计数据。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报告,该报告的题目就叫《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8个百分点,回落加快》。该统计报告说:“5月当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0亿元,增长18.3%,增幅比4月当月回落16.4个百分点。5月当月新开工项目1289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5.7%。投资增幅呈加快回落态势,表明宏观调控已见成效。”看到这样的结果,不仅中国人高兴,连《华尔街日报》也忍不住说:“过热的中国经济已初步显现增长明显放缓迹象,有望实现软着陆,全球经济也将躲过一劫。”经济有自己发展的轨迹和周期,有时候会热一点,有时候会冷一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了避免大起大落,政府对经济进行“削峰调谷”,比如,在过冷的时候,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过热的时候,用“宏观调控”,以便经济能正常、平稳地发展。就像人发烧通常是某个脏器发炎导致的一样,宏观经济的过热往往只是一个表象,在这个表象背后的是,微观层面出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这个层次上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在于宏观经济面上,而要从企业改革着手。正像治疗发烧不能仅仅只用退烧药,而要从根本上解除病灶一样。自从1980年代以来,我们就在不断尝试企业改革之路。从“承包制”、“股份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都曾经尝试过,从总体来说,中国的企业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天,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摆正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等。不管是从安徽芜湖的“红顶商人”,还是从“孙大午案”、“铁本事件”、“德隆崩盘”等都能看出,我们的企业改革还任重道远。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没有健康的企业,很难设想会有健康的经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微观改革是一个远较宏观调控更重要、影响更深远的课题。我们已经在宏观调控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在是用更大的气力来推进企业改革的时候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广东浙江卫视携手财富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