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维上市 从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 10:38  中国经济时报

  自2000年香港主板市场出现了编号为0751的“创维数码”以来,中国大陆市场突然崛起了一个彩电业巨头,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外销业绩,连续多年处于领先位置。在彩电业的国际市场上,黄宏生算是一个“老江湖”了。

  企业并购救了黄宏生

  黄宏生是在1988年“下海潮”正热时选择独自创业的。在香港注册了一个小公司“创维”,最先是搞贸易,代理电子产品出口,但由于不熟悉香港的环境,进了货卖不出去,不久就造成亏损,黄宏生大病一场,入院躺了一个月。不久,香港流行丽音广播,黄宏生认为机会来了,办了一家遥控器厂,与菲利浦公司的工程师合作开发丽音解码器,一下子做了2万台,然而没想到的是,因为香港的电视台感到丽音广播成本太高,停止换用丽音广播设备,黄宏生又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两场失败后,黄宏生没有放弃当老板的梦想,当他看到东欧彩电供不应求时,大胆决定生产彩电,并聘请了国内知名厂家的工程人员40多人,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彩电总算生产出来了,但由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且不符合国际规格,参加国际展览无人问津,结果又亏损了数百万元,至此,黄宏生已债台高筑,陷入绝境。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搞技术和生产的黄宏生此时从企业并购的资本市场找到了“救命稻草”。1991年,香港迅科集团由于高层内讧,将公司拍卖,引来各路富商大竞标。黄宏生根本不具备实力参与收购战,但他却成了这场大战中真正的赢家。因为他把目光瞄准迅科彩电开发部的技术骨干,出让公司15%的股份将其纳入旗下,创维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9个月后,创维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彩电,并在欧洲市场一炮打响。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创维更加重视资本市场,1994年,创维斥资港币3亿取得51%股权,合资成立“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彩电年产40万台,销售5.5亿元。1999年,创维成功吸纳国际风险3000万美元,开创了家电业海外大规模融资新的模式。有了这些基础,2000年4月,创维数码才得以在香港成功上市。

  从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

  如果说上市之前黄宏生理解的国际化主要是融资的话,上市之后,他明白了更需要的是管理、技术和市场的“国际化”。

  就在2000年,创维成功上市后,一下子募集了10亿元的资金,正在大陆企业界对其啧啧称赞之时,一场更让业界关注的事件发生了。曾任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与黄宏生反目,先后带走公司的100多名销售人员,还将公司告上了法院,另有创维偷漏税的传闻四起,很快,创维股价大跌,数亿元资金蒸发,公司内人心不稳,公司命运一时陷入生死攸关的关头。

  此时,拯救创维的主要还是“资本手段”。2000年2月,创维集团从美国硅谷挖来五位高级人才,首先付出一笔离开当日原公司股价作参考的股票期权补偿,并严格按“硅谷的方式”分四年付清;然后再付出比美国略高的年薪,同时也让他们拥有创维的股票期权,这样,他们加盟创维的总收入比起他们每人因辞工而损失的近两百万美元更高。

  黄宏生还采取了减持自己所持股份的办法,使管理层人员的股份进一步提高。后来,创维会还引入新的高管进入董事会,这样,黄宏生将其占有的占有51%的股份中,先后拿出15%给陆续加入创维的技术人员,让他们持有股份。通过几次减持,黄宏生目前还拥有30%的股份。

  在2002年科技表彰大会上,创维还通过期权方式重奖研发人员,集团首席科学家李鸿安先生获得100万资金和300万股票期权,被称为“价值千万元”的打工皇帝。

  为了进一步凝聚人心,创维又采取了员工持股的措施,800位骨干员工得到了股份,持股员工将近占到员工总数的10%。

  附:黄宏生简介

  职务:创维集团董事长。

  履历:1956年生于海南临高;1977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8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遥控器厂,取名创维;2000年,创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突破70亿元大关,进入中国彩电业前三名。

  评比排名:福布斯2002年中国大陆100强富豪排名第95位。(冀文海整理)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