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叶檀财经
文/半间云
2025年年初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不是股市,不是美债,而是全球消费难民大迁徙。
所谓消费难民,就是消费被扼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
2024年年底2025年年初,上亿外国博主自嘲是“TikTok”难民,在美国政府的禁令压力下转战其他平台,其中很大一部分“逃难”到了小红书。
1月15日,路透社转述The Information的报道称,除非美国最高法院介入阻止禁令,否则TikTok计划在星期天(2025年1月19日)即联邦禁令生效之日,关闭其针对美国用户的应用程序。
广受欢迎的一款全球APP在禁令之下不得不关闭,让人联想起16世纪重商主义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商业互相封锁。
如果一国感觉受损,极端主义回潮,就不会欢迎国际化。
但国际化之墙真的会因此而高耸吗?未必,蜿蜒曲折的国际化之路总会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经济规律不会被阻挡。
不管TikTok上诉能否成功,未来是不是出售给马斯克,上亿美国用户不会束手就擒,消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果然,在2025年开年之初,在寒风中的一场网络迁徙之旅开展得如火如荼。
牵涉到多少人呢?
截至2024年7月,印度尼西亚是TikTok受众最多的国家,有近1.576亿用户;美国位列第二,TikTok用户约为1.205亿;巴西位居第三,有近1.053亿用户。如果不加限制,全球数字还将大幅增长。
一场网络大迁徙
没想到 小红书迎来泼天富贵
1月13日联合早报报道,大量外国博主近日纷纷转移到中国另一款社交媒体小红书上,助力后者在星期一(1月13日)飙升至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首位,成为新奇的网络风景。
“你好,我是TikTok难民。”“我不知道怎么用,我只是在按按键,但是小红书,我来了!”“这是个很棒的平台,要是有滤镜功能就更好了。”
打开小红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没有围墙的小红书,让美国一片红彤彤,中美隔空形成了一场狂嗨。
小红书上的老岛民一片欢迎声,各种洋泾浜英语层出不穷,玩得不亦乐乎。
老外则是自带美式表演、搞怪、玩梗,配上流行的BGM。
有些老外晒出宠物,有的只是纯粹聊天,有些帮中国学生辅导英文作业。
中美网民很快有了接头暗语,我们是来交猫税的。
不过48小时,太平洋好像不存在了车水马龙路,人如织注,你来我往,此刻大家都是老外。
谁能想到呢,一场消费领域的国际化如此戏剧地的拉开了序幕。
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计,互联网的时的代魅力真是无穷。
除了小红书,其他平台也不遑多让。1月15日华尔街见闻报道,许多国内互联网公司也借机玩起了梗,试图吸引这波流量。
携程喊话道:Say go,let’s go(说走就走);
了吗么直接把App名称中译英:Are you hungry(你了吗么)?
瑞幸咖啡指着自己的鼻子说:Want to drink coffee?Use this(想喝咖啡吗,选我);
美团强调自己的优惠:Use this discount(用美团享受折扣);
阿里巴巴发帖“阴阳”了一把亚马逊:表示自己是亚马逊供货源,想赚钱就找阿里。
当然,显眼包还是小红书,泼天的富贵和流量说来就来了。
这“多亏”美国的制裁。流量迁徙和美国法院的判决息息相关。
美东时间2024年12月6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维持了美国总统拜登4月签署的TikTok相关法案,据该法案要求,字节跳动被限期约九个月剥离其美国业务,否则将面临美国全国禁令。
2025年1月10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是否应阻止实施对“TikTok”进行限制的新法举行了口头辩论,情况不容乐观。在最后关头,12日下午,“难民”蜂拥进入小红书。
估计美国方面也没想到,岛民们会以这样的一种形式集体抗议。毕竟不是几百年前了,用那样的封闭手段封不住现在的互联网原住民,除非彻底隔绝,双方谁都受不了。
这就是爱恨相杀。
为什么是小红书?
之所以选择小红书,跟TikTok的应对策略和小红书的属性相关。
字节一直在应对不确定的未来。2024年11月13日媒体披露,字节跳动宣布用户将能够通过TikTok账户直接访问其新推出的社交媒体应用Lemon8,两个平台将共享统一的用户登录,这意味着创作者可以使用一个帐户登录两个平台。
非常方便,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Lemon8会不会被牵连,毕竟来自于同一个母体。
有篇文章说,Lemon8从2020年开始在日本上市,逐步扩展到美国和东南亚市场。当年3月,字节跳动推出了名为Sharee的社交软件,主打分享和种草功能,没有打响。2021年9月,Sharee正式更名为Lemon8,进行了全面的功能升级和市场定位调整,面向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用户,打造一个兴趣种草社区。在这里,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生活经验、美容技巧等,通过图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其他用户。
超像小红书的小黄书在海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今天小红书的火爆有小黄书的功劳。
另一方面,小红书的体量足够大。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在国内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7月,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约为3亿,还在快速成长。根据PitchBook数据,小红书在2024年7月完成了一轮由博裕资本和红杉资本集团等投资者参与的融资,估值达到170亿美元(232亿新元),总计筹集资金超过9亿美元,拥有2000多名员工。
与其他巨头相比,小红书的缺陷在于国际化能力弱,现在天赐良机。
小红书的母体是中国企业,美国法律无法禁止,难道要禁止美国的消费者到中国的商业平台?
这样一来美国最引以自豪的自由优势何以维系?
美国人难道要徒手越高藩篱,这一幕像极了曾经的东方。
这一次的集体迁徙直观表达了禁令的搞笑。有些美国TikTok用户称,他们选择小红书,因为听说与TikTok相似,以此表达对禁令的不满。用户名为“allieusyaps”的博主表示,他和其他创作者不会回归Instagram或脸书,而是选择了小红书。他在帖子中写道:“瞧,下周我可能就没有工作了,但我们要学普通话了!”
当然,这一次集体迁徙还反映了中国产业真正的优势所在,即活跃的商业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制造业的极致性价比。不管是TikTok还是淘宝还是拼多多,离开了活跃的切中人心的平台,以及全球找不到第二家的性价比产品,就无法席卷全球。
同样的理由,中国贸易优势还会持续。
1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4年,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同年,我国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
作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24年,制造业占我国出口总值98.9%。最大的出口目地东盟(ASEAN)增加了12%,欧盟增长3%,对美国出口增加4.9%。对日本出口比去年下降3.5%。
房地产火热的时候有句话,在重庆做过房地产还能活下来的,不怕到任何地方竞争。换个说法,在中国做过商业、制造业还能活下来的,不怕到任何地方竞争。
这不会因为1月20日特朗普重返政坛而改变。一个TikTok倒下了,千万个TikTok站起来。
很高兴中国以商业的方式拥抱全世界,发展之中的洋泾浜英语值得点赞。
高关税能封印中国制造吗?
从过去几年的贸易数据看,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封不住。事实证明,发展并且壮大制造业优势,在全球潮流中倡导国际化,是逆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经济的最优解。
1月14日,Zero Hedge发表了一篇文章,比亚迪是特斯拉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主导地位的唯一真实的竞争者。
文章引用电动汽车制造商CleanTechnica的数据,截至2024年9月,特斯拉仍然保持2024年全球销售的电池电动汽车(BEV)领域的最大市场份额,但略有下降,2023年,特斯拉的份额为19%,2024年前9个月降至18%。、
中国企业集团比亚迪除了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全电动汽车外,还生产独立的电动汽车电池和相关电子产品,2021年至2024年期间,市场份额增加了9个百分点。
现在,竞争已经白热化。2023年,全球共售出14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70%为纯电动汽车。84%的轻型汽车使用传统的内燃机或其他非电动燃料。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最大出口国和市场是中国,分别占65%和59%。
新能源车还将发展。1月13日,中国汽车智库三十人智库君发表文章认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最新预测,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50万辆(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30%,渗透率超过5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5%。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FISITA中国大使刘小稚博士认为,新能源继续增长是没有悬念的,悬念在于以什么样的速度上涨,如果总销量可以达到3300万,那新能源的销量有很大的可能超过1600万。
比亚迪是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企业之一。2024年,比亚迪反超上汽集团25.91万辆,成为2024年国内销量冠军,蝉联十余年的上汽集团退居第二。427万辆的年销量,让比亚迪在2024年拿下“三冠王”: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刘博士认为,只要价格竞争不变,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中国的新能源车以光速在竞争,是全球的卷王之王。与英伟达等高利润企业不同,特斯拉要保持优势,必须与中国的制造业相结合。这也是马斯克在中国建厂的根本原因,一个企业家纵然有天大的梦想,在做决策时还是理性的。
2025年元旦这天,车家号发布了一篇文章,特斯拉专门生产Megapack储能电池的上海超级工厂已开始试生产,预计量产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距离开工不到一年。
这是中国速度,也是特斯拉速度,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达成奇迹。
如今,美国在经济领域过度封闭。拜登政府即将下台,却出台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政策。
1月14日法新社等媒体报道,拜登政府出台禁止联网汽车使用中国软硬件新规,作为打击来自中国的汽车软件和硬件的一部分,这些规定将有效禁止几乎所有中国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
和美国的很多禁令一样,美国本土从业者,只能在仓皇中疲于应对。
此前,由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现代汽车等车企组成的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要求延长一年时间以满足硬件要求,但最终未获成功。
不给余地,那只能从中国抢出口,以满足需求。
这就是糟糕的封闭政策,严重干扰了美国企业的正常运行。
美国的“筑墙”政策究竟能否奏效?
看看TikTok难民移民小红书,看看马斯克加大中国投资,就知道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古早的贸易政策可能早已失去了效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