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零碳
撰文 | Bell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1361篇原创
在全球市场份额上不断“失守”的韩国电池企业,正在开启“抢人大作战”。
这些韩国企业不仅要从本科阶段就开启人才“预定”,甚至已经抢到了海外。
对于老龄化严重(户籍平均年龄45.3岁)、总人口连续五年下降的韩国来说,年轻人才无疑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数据,韩国国内企业在电池领域的制造和开发等方面所招聘的人数在2023年达到了约5200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2.5倍。
韩国企业相信,当前的人才战略将与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息息相关。为应对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韩国三大电池巨头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纷纷下场抢人。
作为韩国锂电三巨头之一,三星SDI正计划与首尔著名私立学校成均馆大学合作设立新专业“电池工程学”。
三星SDI的员工正在与能源系的教授们一同制定学习课程。这将是韩国首个与电池开发和制造相关技术的本科课程。从2026年起,该项目计划持续10年,每年招收30名新生。
成功被录取的学生将在四年内学习从材料到大型部件的制造工艺的所有知识,毕业后直接对口三星SDI,拥有被优先录用的机会。
三星SDI自2021年起就在首尔国立大学等六所韩国理工科大学开设电池相关课程,只不过主要针对硕士生和博士生。
该公司当年计划在10年内为700人提供奖学金,同时提供实习机会,例如让学生参观公司制造现场并参与公司实验室的实验。
而成均馆大学的新举措让三星SDI能够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帮助企业长期确保技术实力。
图说:三星SDI与成均馆大学(SKKU)签署谅解备忘录
来源:SamsungSDI
三星集团与成均馆大学的“联合培养”多年以前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06年,三星SDI就在该大学开设了半导体系统工程系,三星为该校提供资金,用于建立实践设施,并派遣研究人员到该校任教,每年约有60名学生在毕业后加入该企业。
韩国第二大电池公司SK On的高层也正在采取措施争夺人才。
SK On首席执行官李锡熙12月初在韩国大学对约100名学生表示:“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投资于人才和研究。”
2024年12月上旬,李锡熙亲自在私立名校高丽大学授课,向约100名学生进行了推介。2024年夏天,李锡熙还访问了首尔国立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了该行业的增长潜力。
韩国最大的电池公司LG新能源更是直接跑到海外抢人。
2024年5月,LG新能源在纽约举办了一场电池技术大会,招募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约40名硕士和博士生。这也与其在美国市场的扩张战略相一致。
韩国企业争相招揽人才,源于对中国电池企业崛起的焦虑。
全球最大车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CATL)和规模化汽车生产商比亚迪攻势强劲,韩国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下称SNE)1月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1-11月,中国企业共有六家跻身全球前十榜单,总市场份额达到65.5%,六家中企的装车量同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市占率均实现同比提高或持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榜的三家韩国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的市占率持续下滑。同期,三家韩企的市占率之和为19.8%,较去年同期下滑了3.8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11月,中韩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至45.7%。2023年全年这个数字为40.4%。
韩国证券公司的数据也显示,韩国三大电池巨头预计2024财年(截至2024年12月)的财报均将出现收入和利润的下降。市场份额减少与EV需求低迷叠加,使得之前数年的增长势头发生反转。
过去,国际市场主要由三元电池所主导,其电池市场份额也主要由日韩电池企业把持。
随着国内外市场由三元电池转向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功的中国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在国际上的电池市场份额逐渐走高。
中国企业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上布局较早。日本研究公司Patent Result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在磷酸铁锂领域累计专利数量占到了全球的六成以上。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也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当前全球90%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中国公司生产。
并且,今年1月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对于磷酸铁锂技术出口进行了一定限制。
面对如今的竞争局面, 日韩电池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并将“超车”的希望寄托在了固态电池这一新技术之上。
三星SDI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LG新能源的目标是在2030年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SK On则计划于2025年完成固态电池生产试验线,并于2029年实现商业化。
因此,扩大研究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韩国电池企业发展的必需条件。
首图来源:SamsungSDI
-------
参考资料:
[1]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Automobiles/Electric-vehicles/Samsung-SDI-goes-after-EV-battery-talent-via-university-program
[2]https://cn.nikkei.com/industry/itelectric-appliance/57677-2025-01-06-05-00-38.html
[3]https://www.samsungsdi.com/sdi-now/sdi-news/3802.html
[4]https://www.guancha.cn/qiche/2025_01_06_761240.shtml
[5]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5_01_04_761084.s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