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AI前沿技术的应用和落地,还是需要到美国市场来看一下,尤其是CES,这也是今年AI风向标的起点。”
一名来自深圳的AI硬件创业者张波(化名)对作者说道。“我跟着团先去了硅谷,6号到的拉斯维加斯,今天一天走下来,虽然还没逛完所有的展馆,但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大家太卷了,不过看到这势头也让自己更有动力和激情。”
美西时间1月7日,2025年CES正式在拉斯维加斯开展,作为科技界公认的“春晚”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宴之一,CES汇集了当下最新的创新技术,也是预测未来科技与产业趋势的窗口。1月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化身美队,身穿鳄鱼皮衣登场演讲,更是提前点燃了CES的第一把火。
毫无疑问,AI依旧是CES 2025的核心驱动力,“DiveIn”主题也意在让所有参会者一起探讨AI在具体产品中的落地和新场景的突破。过去一年,在AI的推动下,消费电子行业迎来了复苏和回暖,从底层变革了不同产业的发展。从技术到应用,从聚变到爆发,AI已经融入到各个终端中,也让消费电子行业结束了沉闷的时代,重新有了活力。
Canalys消费者业务研究副总裁Nicole Peng对作者表示,虽然今年还在讲AI,但更多的是落地和深入的探索,针对过去消费者对AI的一些担忧给出了现阶段的答案。不单只是在生产力上面,还能逐渐看得到一些生活上面智能家居上的一些落地。
与此同时,某独立投资人对作者透露,今年CES来了很多投资人,除了有出海的因素之外,也是想来最高的舞台上看看AI和消费电子之间究竟能够擦出多大的火花,期待能看到像AI眼镜这样的新终端。
拥抱AI、拥抱新技术,才能穿越周期,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大家也都是从全球各地带着“黑科技年货”来“拜年”,交流技术、寻找出海新机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CES吸引了1475家中国(含港澳台)参展企业,占整体展商数量的三成以上,不少国产品牌在科技界的最高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最引人瞩目的全球市场参与者和改变者。AI风口下,CES也成为中美“明日终端”的角斗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前沿观察者和CES多年持续的官方合作媒体机构,钛媒体集团今年继续在现场搭台,探展直播挖掘每一处新力量和新机遇,邀请不同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创新力量来到TMTPOST Media Stage,参与为期三天的「Talk To the World Forums·对话世界」系列论坛。与众多全球前沿趋势代表、本地化生态伙伴一起,探索科技及品牌全球化的路径和方法。
“皮衣刀客”化身“美队”,掀起AI新战役
今年的CES,一切的看点仍是缘于AI,只不过相比较去年的概念展示,今年多是落地应用和具体场景下的融合。而说到AI,“皮衣刀客”英伟达CEO黄仁勋自然是不能忽略的焦点人物,开展前一晚的Keynote更是成为CES最为火热的场子。
作者四点到场排队,两个半小时才进场,更有的小伙伴下午不到三点就来早早等候。过去的2024年,英伟达股价涨幅高达171.25%。但是,这场发布会后,英伟达的股价则大跌超6%,有网友开玩笑说,“可能美国资本市场现在不想要美队。”
需要指出的是,这不是黄仁勋第一次来到CES现场演讲,但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17年,那时英伟达是因为AI和自动驾驶技术成为行业的焦点。7年时光,相同的是,这一次现场依旧火爆,现场人满为患,尖叫声不断。有意思的是,可能是为了迎合新产品,老黄拿着一个由72块Blackwell GPU组成的NVLink72巨型“盾牌”,COS起了美国队长。并且,还换了一件新夹克,有网友扒出这件漆皮鳄鱼印花夹克售价高达8990美元。
当然,这次所发布的产品也没让大家失望,包括RTX 50系列显卡、AI模型、自动驾驶方案、AI机器人和AI超级计算机等。其中,作为时隔两年更新的产品线,借助AI能力的助推,RTX 5090是迄今为止的最快的GeForce RTX GPU,性能较上一代RTX 4090提升了近两倍,配备了920亿个晶体管,每秒可实现超过3352万亿次AI运算。
新显卡的发布,势必将推动游戏本的换新和销售。Canalys消费者业务研究副总裁Nicole Peng表示,今年的游戏本,应该起码会回到高单位数的一个增长,要比PC市场增长的快。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英伟达此次还发布了全球最小AI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搭载全新GB10超级芯片,配备128GB的统一内存和4TB的NVMe存储,起售价3000美元。如果将两台相连,能跑4050亿个参数的AI模型。
黄仁勋指出,“人工智能是在云端构建的,我们的愿景是将它带到任何地方,当然也可以在你的公司中进行部署。英伟达最希望的是将其集成到个人电脑中。因此,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使Windows PC成为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平台,那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众所周知,英伟达一直是有野心要进入到AI PC市场的,Canalys消费者业务研究副总裁Nicole Peng对作者指出,“暂时AI PC市场不会有一个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相信它(Project DIGITS)是一个预热,有点像开发者套件、开发者试用装的形式,后面会有更多的产品发布。”
根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PC市场出货量有望恢复到2.7亿台左右。其中,AI PC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市场份额高达39%,同比增长98%。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PC产业正加速向AI化转型,各大芯片厂商纷纷推出性能更强的AI处理器新品。此次CES上,高通、英特尔、AMD等芯片厂商,也发布了多款新品。
其中,高通推出第四款骁龙X平台,搭载算力达45TOPS的NPU,能够更高效地运行AI应用,提供Windows 11 AI+ PC体验,官方称平台在ISO供电情况下性能领先竞品达163%,宏基、华硕、戴尔、HP和联想等领先OEM厂商预计将于2025年初推出搭载骁龙X的设备。高通还透露,目前已有超过60款PC设计量产或在开发中,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100款。
英特尔发布了第二代酷睿Ultra处理器系列,其中,酷睿Ultra 200U处理器配备2个性能核和8个能效核、采用XeLPG架构显卡,最高达24TOPS平台算力。酷睿Ultra 200HX系列拥有24个核心,相较于上一代HX系列,多线程性能实现了41%的提升,200H系列游戏性能较之上一代H系列提升22%。不过,对于此次发布的产品,有分析师认为,“ArrowLake”AI PC处理器并非世代级更新,诚意有些不足。
AMD则推出了锐龙9000X3D、锐龙9000HX、锐龙AI 300等多款新品,覆盖台式机、笔记本以及掌机产品线。其中,锐龙9 9950X3D配有16颗Zen 5架构核心,16核32线程,最高加速频率可达5.7GHz。Ryzen AI 300 系列和 Ryzen AI Max 系列的所有芯片都配有专用的神经处理单元 (NPU),包含 6 到 8 个内核,主频达5GHz,支持下一代Copilot+ PC,将于2025 年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上市。
据IDC预测,2024年IDC预期消费市场AI PC占整体消费PC出货量在23.2%,2025年将达到62.9%。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陈舒歆指出,2025年,AI PC在未来办公、游戏、娱乐和商用等垂直领域的应用将备受关注。伴随着新一代芯片的发布,联想、惠普、华硕、宏碁等终端厂商,也在CES 2025上发布了多款新品。
作为最早一批投入AI PC的厂商,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表示,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今年联想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25%都将会是AI PC,明年将会在50%以上,再一年可能四分之三都是AI PC。在CES 2025上,联想也发布了多款AI PC新品。
其中,卷轴屏AI PC ThinkBook Plus Gen 6采用可卷曲柔性显示屏设计,屏幕尺寸能灵活地从 14 英寸延展至 16.7 英寸。全新的YOGA Air 14 Aura AI元启版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实现屏下摄像头(CUD)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搭配 4K PURESIGHT Pro OLED 显示器,屏占比达到98%。
惠普推出暗影精灵OMEN 16 MAX旗舰游戏本,搭载英伟达GeForce RTX 50显卡,至高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 9 275HX或AMD锐龙AI 9 HX 375处理器,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上市,起售价1699.99美元。宏碁推出了搭载全新英特尔酷睿Utlra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的掠夺者・擎(Predator Helios)16 AI和Helios 18 AI笔记本电脑。
IDC认为,未来AI PC的发展将围绕混合算力、多模态自然语言界面、端侧大模型、个人数据隐私安全和连接开发的AI应用生态展开。到2028年,全球AI PC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5亿台,占整体PC出货量的91%,AI PC将成为PC市场的主流。
家电,吹响AI变革号角
不同于PC和手机与AI的快速融合,家电作为一个独特的品类,在交互属性上不像前两者频率和需求那么高,在与AI结合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慢半拍。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多看到的是AI与家电的探索,而不是落地。
此前,TCL实业首席技术官孙力曾对作者指出,现在AI很热,是一个万金油,哪都能用。大模型对用户意图理解得非常好,也是一个很好的增量。但是,现在谈到AI范式,更多是讲软的和虚的东西,而我们消费者使用的东西是以实体存在的。
到了今年的CES,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更多的家电厂商开始主动拥抱AI以及谈相关的落地应用,而不是局限在技术方案展示上,高通更是将今年视为“智能家居2.0”元年,松下集团则发布了利用AI推动业务转型的全球性企业增长计划(开创性计划)“Panasonic Go”。
作为CES 2025展位面积最大的中国品牌,TCL携Mini LED、印刷OLED等多款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参展,推出了万级分区QD-Mini LED电视X11K,在控光分区上可高达14000级分区精细控光,峰值亮度达到6500nits。除了传统的显示产品外,TCL还带来了许多AI进展和落地产品。比如TCL海外旗舰电视系列将接入Google AI大模型Gemini,有望于2025年内推出全球首台搭载Gemini AI功能的电视。
CES 2025上,TCL推出全球首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Ai Me,采用仿生外观设计和移动式太空舱底座,不仅能与人进行多模态的自然交互,还能智能控制家电和远程找人。据了解,Ai Me还会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断学习和适应家庭成员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互动体验。
同时,TCL还展出了TENET洗护机器人,搭载AI特渍洗技术与高精度光谱污渍传感器协同运作,同时智能调整洗衣液投放和漂洗次数,以实现最佳清洁效果。TENET AI洗衣机则融合了衣物识别技术和AI特渍洗功能,搭载了基于100万+样本数据训练的先进视觉衣物识别模型,智能匹配最适宜的洗涤模式和水温,实现精准洗护。
在TCL展馆旁的是三星,在去年就喊出了“AI for All”的口号,今年推出了Vision AI,能够让电视感知周围环境、适应用户偏好。借助AI技术,电视的画质和音质也得到了提升。三星AI图像优化技术和音效优化技术能够实时分析内容和环境,动态调整视觉和音频效果,以提供最佳体验。
据了解,三星Vision AI现已融入广泛的产品阵容中,包括Neo QLED、OLED、QLED和The Frame系列产品。其中,Neo QLED 8K QN990F搭载了NQ8 AI Gen3芯片,利用一系列本地化的AI功能来提升画质、音质以及整体观看体验。除了电视,三星还推出了一款名为MICRO LED美妆镜的产品,能够分析包括皱纹、毛孔、色素沉淀和红斑等多种皮肤特征。
作为全球电视的头部厂商,海信以“AI Your Life”为主题亮相展会,带来了三基色显示技术(RGB LED),将传统电视单色的LED背光升级为了红绿蓝三种颜色,基于海信自研的RGB-Mini LED芯片及光色同控芯片和算法,实现了超越现有 OLED 的色域、色纯度,且更节能。
伴随着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的推出,海信也带来了全新一代信芯AI画质芯片,能动态捕获自适应环境,通过减少噪点和创建更平滑的过渡,AI等高线去除技术可提高图像的整体质量,让用户在不同场景里都有始终如一的极致观影体验。
在CES 2025上,全球最大且首款搭载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的海信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同步亮相,并将于今年3月实现量产上市。
看得更好的同时,听也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丹拿在CES上推出首个家庭影音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Symphony Opus One丹拿第一交响,1.85米长机身、72个可独立旋转的动态格栅,将单体音箱配置、24个高保真扬声器单元及复杂的空间音频算法融合,实现多种声音模式的沉浸体验。
近几年,智能清洁已然成为家电市场中的核心品类。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清洁电器凭借两位数增幅,位列家电大盘第一梯队,去年1-9月清洁电器累计销额234亿元,同比增长11.0%,销量1901万台,同比增长17.9%。中国厂商作为清洁赛道的领跑者,这次也带来了多款与AI融合的突破新产品。
其中,云鲸带来了Narwal Flow新品,履带式热活水循环清洁的方案,支持实时热水循环拖地和自动回收污水。基于AI双目视觉技术,可识别超200种家庭常见物品。针对海外家庭多地毯的地面环境,Narwal Flow提供了深度地毯清洁功能,机器人上地毯后会自动增压吸尘,还支持二次清洁以清理深层垃圾。
追觅推出了智能换拖布系统,采用全新的基站结构,最多容纳3组拖布,支持基站自动更换抹布,并同时烘干3组抹布。展出的H15 Pro Heat洗地机搭载了智能升降机械臂技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洗地机感应到边缘时,AI智能升降机械臂会自适应下压并快速贴边,完成角落清洁。
戴着AI眼镜逛展,正在变成潮流
自从去年开始,在AI的大力发展下,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新的终端,一个可以取代手机的终端。一年的时间过后,从当前的应用来看,眼镜算是和AI融合较好的终端,Ray-Ban Meta眼镜的预估销量已经到了200万副,这其中有眼镜自身属性的优势,也有技术和资本等多方面的助推。
据wellsennXR预测,今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到2035年,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14亿副。在国内,去年年底迎来了一波AI眼镜发布潮。
IDC中国研究总监潘雪菲对作者表示,不搭载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形态点燃了市场对于头戴设备的信心,在AR/VR设备的成本、技术等方面尚不成熟的时期下,这种摄像头+音频+AI眼镜组合成智能眼镜的搭配,反而能够推动头戴设备以更加亲民的形态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未来AR/VR设备发展的重要铺垫。
AI眼镜的快速兴起,也让今年CES的看点发生了转移。如果说去年,因为Apple Vision Pro的助推,大家都在CES上找XR的答案,而今年更多的人则是戴着AI眼镜去记录和寻找下一代产品。不仅如此,很多观众都把AI眼镜当成日常眼镜来佩戴,随时拍摄和上传。
“像我戴的Ray-Ban Meta本身就是个时尚单品,而且拍照和拍摄很方便,除了充电,全天都佩戴,只是续航再长点,拍摄视频的时长没有限制就好了,现在只是短视频,还是得携带专业设备。”一名来自印尼的科技博主说道。
作者看到,在LVCC的Central Hall、South Hall以及Venetian管,各种AI眼镜厂商聚集,连参展商自己都说太多了。Canalys消费者业务研究副总裁Nicole Peng表示,虽然入场的门槛比较低,但是核心的地方在于品牌的拉力以及用户与社交平台的连接。
其中,国内首款量产的AI眼镜品牌闪极发布了海外独立高端子品牌loomos,旗下AI“拍拍镜”将于1月21日左右登录Kickstarter平台开启众筹,配备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1080P30帧录像,接入多款大模型。
闪极创始人张波对作者表示,AI眼镜不是要取代手机,是要颠覆手机的未来,它是生产效率的工具不是娱乐的工具。不想做全职全能的助手,我们强调的是时刻记录并且可以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这是核心关键点。
雷鸟创新则是赶在CES开展前发布了V3 AI拍摄眼镜,搭载猎鹰影像系统、通义千问独家定制大模型、骁龙AR1芯片,整机重量39克,可支撑30小时续航时间,在AI平均响应速度上超越了Meta Ray-Ban,定价1799元。
雷鸟创新创始人李宏伟认为,借助Ray-Ban Meta眼镜的火热,不带显示的AI眼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成为最新的风口,并已经提前预定了2025年上半年最热的产业之一。在最近一两年,AI眼镜的销量会比AR眼镜大,并且大很多。
作者发现,不同于市面上大部分的AI眼镜,雷鸟V3在大模型上并没有以数量为主,而是和阿里云做了深度的定制合作。对此,李宏伟解释称,现在很多AR厂商做的仅仅就是把大模型接进来,这个是不行的。现在的通用大模型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对于AR上涉及的场景,做的还不够深入不够好。
除了AI眼镜之外,在CES 2025上,雷鸟还展示了即将在二季度发布的光波导AR眼镜X3 Pro,搭载自研的全彩 MicroLED 光引擎,0.36cc的体积也是目前行业最小的彩色光引擎。据悉,雷鸟还在探索碳化硅光波导技术,而这也是此前Meta AR眼镜原型产品Orion所使用的材料,也被认为是光波导结构的理想材料。
在一众的AI眼镜之外,在CES的现场,还有很多厂商在坚持AR/VR/MR的道路,没有AI眼镜产品,比如XREAL。作为目前全球销量第一的AR眼镜厂商,XREAL展示了最新发布的XREAL One眼镜,搭载自主研发的芯片X1,实现了眼镜本体的原生空间计算能力,带来稳定的3DoF空间屏体验。
至于为何现阶段不做AI眼镜,XREAL创始人徐驰对作者表示,AI眼镜这股热潮可以看作是技术进化、市场需求、资本加持共同推动的结果。当前的热潮背后有不少企业可能“盲目跟风”,忽视了扎实的技术积累和真正的用户价值。从长期来看,AI眼镜是个万米赛道,抢跑没有意义,跑对方向才是关键。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XREAL不关注AI,或者以后不会做AI眼镜。作者发现,XREAL在CES上也展示了对AI的相关探索,比如XREAL Air 2 Ultra结合AI大模型和6DoF空间定位能力,带来自然直观的交互方式。
AI眼镜、BB方案的AR眼镜之外,还有一些品牌带来了光波导解决方案的产品,和雷鸟有些不一样,是定位于翻译、听障人群辅助等。作为跨界入局AR眼镜的星纪魅族,今年与合作伙伴Captify展出StarV Air2智能眼镜,可将眼镜一键调整为“听觉辅助模式”。而Captify创始人Tom Pritsky正是一位听障人士,致力于通过可视化技术为听障人群解决在社会上的沟通交流问题。
在作者看来,AI眼镜混战已经开启,但能否为AR大众化之前提供正确的承接和引导作用,还要打一个问号。从CES的舞台上也可以看到,除了垂直厂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跨界入局,竞争加剧。一名XR产业投资人对作者表示,“现在的AI赛道已经很拥挤了,打造不出爆款,便会加速淘汰。”
人形机器人时代到来,汽车成为新主角
在6日晚上黄仁勋的演讲中,除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更新外,人形机器人和汽车成为其押宝的对象。“AI的发展,将从当前的生成式AI到Agentic AI,未来还将出现Physical AI,其应用范围涵盖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等。”
英伟达此次推出了车+机器人两用芯片“Thor”,并表示即将与丰田合作研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在AI的助推下,作者在WEST Hall场馆发现,宝马、高通、极氪、长城等多家车企和供应商都带来了智能座舱的解决方案,成为此次展会关注的焦点。
据悉,本届CES有250多家汽车技术相关公司参展,创下新高。其中,高通持续扩展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携手阿尔卑斯阿尔派、亚马逊、零跑汽车、Mahindra、现代摩比斯和皇家恩菲尔德等合作伙伴,基于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推动AI赋能的车内体验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发展。
索尼本田移动公司发布了电动汽车 “AFEELA 1”,包括AFEELA 1 Origin和AFEELA 1 Signature两个版本,都将提供为期三年的免费必要服务订阅,其中包括称为AFEELA智能驾驶的L2+ ADAS、沉浸式娱乐、AFEELA个人代理等,售价分别为89900美元和109900美元,将从2025年开始接受订单。
宝马推出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首创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前者将于2025年底率先在BMW新世代车型上应用。在中国市场,宝马还将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融入BMW智能个人助理,提升智能座舱的信息检索和系统响应能力。
中国厂商也频频秀肌肉,引来众多观众的驻足。“应该让我们国家(德国)的汽车公司看看中国人是怎么造车的”,一位观众说道。这次CES,极氪推出了全球首家OEM量产自研的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Thor智驾域控制器平台,长城灵魂S2000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12.3英寸LCD可触控液晶仪表,为摩托车骑行创新了智能交互体验。
除了汽车之外,“Thor”也可以放入机器人中。在现场,英伟达也一次性展示了10多个机器人,其中就有多家中国公司的产品。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机器人市场目前估值约为780亿美元,预计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1650亿美元。今年,在CES的现场,大家也都更关心机器人的落地和实用性。
其中,被英伟达cue到的星动STAR1,具备400Nm的最大关节扭矩和高达25rad/s的转速,这使得它的室外真实场景奔跑速度可达3.6m/s,能够承载高达160kg的负载。AI能力上,其配备了自研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ERA-42。根据官方的展示和介绍,ERA-42协同星动STAR1,使其能够在复杂地形上自适应稳定行走和奔跑。
除了人形机器人外,清洁电器也有了和具身智能的进一步深度融合。CES上,追觅推出了可以自主使用清洁工具的扫地机器人,搭载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技术和清洁工具配件仓,可以像人的肩、肘、腕、手指一样达到距离机身边缘约30cm伸展距离,夹起400克的物体。
追觅相关负责人告诉作者,没有人规定服务机器人,只能长成人形机器人,我们认为家庭清洁机器人也非常有机会成为具身智能的一种落地性很强的服务机器人形态。
不过,在风口,往往会有泡沫,哪一行都不例外。在作者看来,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或者是机器狗产品,都只是看着酷炫,但是应用和场景落地上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谈及当下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被称为咖啡机器人之父的影智科技创始人唐沐对作者表示,具身智能这波发展非常迅速,许多厂商为了抢占风口,采取了“概念先行”的策略,先发布概念产品,再逐步落地。这种超前发布虽然能吸引眼球,但实际上透支了观众的预期,甚至可能对行业造成伤害。
“本次CES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已经形成商业模式的公司,尤其是来自垂直应用领域的企业,也希望这阵‘具身智能’的风潮能够尽快吹散那些跟风者,留下真正具备产品创新力的企业。”
破局出海新机遇,中美上演“明日终端”PK
从参展商的数量来看,中国和美国是CES绝对的看点,上演“明日终端”PK,抢夺下一代技术的话语权。
今年,1475家中国(含港澳台)参展企业,更是成为2019年以来参展中国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届。从展台的位置来看,TCL、海信等企业已经强势占据最好的展馆位置。同时,从技术、产品来看,中国厂商在XR、电视、清洁电器等多领域已经做到了领先。
不过,仍要清楚地认识到的一点是,中美厂商在竞争和各自的优劣势方面,侧重面不同,而在产业基底技术上,更多前沿产业是美国企业在引导,这点上中国厂商还要继续加油。从参展企业和布展情况来看,中国企业更偏向于铺货样式,质量还有待提升。
以当前火热的AI眼镜为例,中国的优势在完善的电子制造业产业链,能够快速将AI技术与硬件设备进行整合。而美国具有基础研究积累,比如谷歌、Meta、微软等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并且,美国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像英伟达的GPU芯片、高通的AR、XR芯片等。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我们在此前的文章里也讨论过,中国的厂商更喜欢在下半场的时候入局,而美国厂商则是希望在上半场定义规则。在一些新兴行业,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巨头公司去积极布局,而不是靠着创业公司在前面排雷。
与此同时,作为开年最受关注的消费电子展,展商和观众除了找寻未来技术和市场新解之外,也是一次出海的拓展,尤其是对于中国厂商来说,需要找到更多的出口,去消化产能,去提升国际影响力。
不出海,就出局,不止一家企业喊出类似的口号。在LVCC South Hall里,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小型创业公司,它们没有好位置,被看到的机会也更少,但依旧愿意付费,因为这是对外连接为数不多的窗口。
“2020年之前每次还能收到100多张名片,但是这两年少了一半,今天第一天开展感觉还行,希望今年能好一些”,一家来自杭州的创业公司表示,“这几年国内卷完卷国外,CES算是为数不多有价值的展会了。”
此前,万兴科技相关负责人曾对作者指出,出海的难题首先在于选择。出海之前,企业需要思考是往欧美成熟市场去,还是往东南亚、非洲新兴市场去,这些市场对企业能力、人才布局、商业模式的要求迥异;其次,企业需充分考虑是产品出海还是服务出海,服务出海对团队本地化、企业组织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再次,企业出海,还将面临本地化文化观念、团队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企业要在海外市场深入发展,一定要了解“本地水土”。
“出海之前还是要做一些充分的调研和考察,如果确定下来要走出来的话,一定还是要找一些专业的咨询公司,做充分了解。”CES上,钛媒体搭建对话的舞台,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中国创新力量被看到。
开展第一天,通常也是最热闹的一天,闭关打出租车都要排上半小时的队。只是,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希望CES的主办方完善一下基础网络服务,这也是去年我们就提到的问题。
在AI新时代,很多现场的Demo体验都需要联网,一家MR厂商,即便是提前做了准备工作,自己买了上网卡,在展示的时候依旧卡顿,作者在现场也能感受得到主办方的尴尬。总之,CES是个好舞台,但更好体验的前提,基础设施服务还是要跟上。(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