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图片来源:Ibrahim Rifath/Unsplash
Kim Jong Yoon
Yanolja首席执行官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全球旅游民主化。
旅行者身份更加广泛多样,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探索的旅游目的地也在不断扩展。
社交媒体、垂直人工智能和新兴市场的崛起都在推动形成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旅游格局。
近年来,旅游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推动了全球旅游的民主化。这一现象表现为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旅行者探索着全球越来越多的目的地。这一转变的核心是旅游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垂直人工智能(专为特定行业优化的人工智能),提高了全球旅游企业的效率、覆盖范围和服务效果。
旅游的复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游客群体的崛起
旅游民主化从旅行者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可见一斑。与老一代人相比,千禧一代和Z世代走在这一趋势的前沿,他们旅游的频率更高,也将更高的收入比例用于旅游。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旅行者在疫情后表示对旅游的兴趣有所增加,而年轻一代引领了这一热潮。这种转变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经济多样性有关。如今,得益于经济实惠的旅游选项和能帮助人最有效利用支出的创新技术,更多精打细算的旅行者也能够放心地探索世界。
境内外游和小众景点的兴起
近年来最显著的趋势之一是国内旅游数量的增长。预计国内旅游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达到每年190亿个住宿夜。这一趋势在中国尤为显著,其国内旅游市场预计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这种向本地探索的转变,是由于人们渴望在离家更近的地方获得独特、真实的体验。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和数据平台正在推动垂直人工智能的发展,帮助中小型企业实现预订技术的数字化,更好地服务国内游客。
但是,国内旅游的增加并不是唯一的变化指标。旅游民主化还体现在新兴旅游市场的崛起。印度、东南亚和东欧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出境旅游客源地。例如,到2030年,印度的旅游支出预计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
这种增长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旅行者探索非热门、小众地点的兴趣日益增加,一些鲜为人知的旅游目的地也越来越受欢迎。根据Expedia的“Unpack'25”报告,63%的旅行者表示希望在下一次旅游中前往不那么出名的目的地。
社交媒体和技术的力量
社交媒体和技术在旅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点不足为奇,尤其在新兴的年轻旅行群体中;92%的年轻旅行者表示,他们的上一次旅游是受到社交媒体的启发。Instagram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YouTube和Netflix等流媒体内容频道不仅会影响旅游决策,还能让旅行者更容易发现和进入新的目的地。这也引起了旅游目的地规划的转变,消费者开始优先考虑独特的目的地(比如非洲或加勒比海),而不是巴黎、纽约等传统的热门景点。在这一过程中,垂直人工智能表现尤为突出,其通过提供个性化推荐、优化旅游路线和提升客户服务,正在彻底改变旅游业。
经济机遇、可持续性和新兴目的地
旅游民主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美国,技术在推动旅游民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可能创造了1740万个工作岗位,并贡献2.2万亿美元的GDP,促进了经济发展。此外,对可持续旅游业的关注为那些优先考虑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机遇。例如,卢旺达强调可持续旅游实践,成功吸引了对追踪大猩猩的徒步之旅等独特体验感兴趣的游客。
在探险和新体验欲望的推动下,全球游客也逐渐发现了许多新兴旅游目的地。Expedia 2023 年9月至2024年8月的数据显示,法国兰斯、意大利布雷西亚和墨西哥科苏梅尔等知名度较低的旅游目的地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同样,Booking.com的《2025年旅行预测》报告也强调,67%的游客希望前往客流量较少的目的地。中国三亚、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和巴西若昂佩索阿等新兴目的地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垂直人工智能在旅游技术中的作用
使用垂直人工智能有助于改善客户的旅游体验。在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酒店在优化客房供应,用最具竞争力和最赚钱的价格吸引住宿方面举步维艰。如果使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和动态定价系统技术,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从而扩大潜在市场的规模。
例如Yanolja,作为一家全球旅游技术公司,其利用垂直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客户提高效率、覆盖面和效益。人工智能驱动型解决方案也能使旅游公司提供个性化体验、简化运营并触及更广泛的受众。通过分析大量数据,Yanolja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预测旅游趋势、优化定价策略并提高客户参与度。
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上述趋势重塑了全球旅游格局,使其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在先进的旅游技术和垂直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更多的人可以大胆的探索世界,发现新文化并创造永生难忘的回忆。随着我们不断创新,适应游客不断变化的喜好,旅游的未来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光明,也会更加便捷普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