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远征
日前,智驾领域企业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佑驾创新”,02431.HK)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17.00港元,上市当日收盘报收于19.4港元/股,涨幅14.12%。
不过,1月2日最新信息显示,佑驾创新股价快速下滑,收盘报17.50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暴跌10.99%,总市值69.86亿元。
随着佑驾创新此次的成功上市,其也成为继地平线(09660.HK)、文远知行((WRD.US)、小马智行(PONY.US)后,近两个月内第四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智能驾驶独角兽企业”。
不过,虽然佑驾创新此前颇受资本青睐,在上市前就收到过多轮投资,上市后股价表现也颇为优异,但其面对的挑战还是不小。一是当前智能驾驶市场竞争激烈,佑驾创新未来的竞争优势有多少尚难以确定;二是公司仍处于高投入期,未摆脱亏损局面,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6亿元。
这种情况下,佑驾创新之后的走向会如何?能从行业里杀出重围吗?
1
部分股东IPO前套现走人●
资料显示,佑驾创新由刘国清、杨广、周翔、王启程共同创立,初始注册资本为132.35万元,创立的愿景是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汽车智能生态系统,从而改善道路安全并提升驾驶体验。
根据招股书,自2014年成立以来,佑驾创新致力于研发和创新,并开发了平台化和软件一体化的研发能力以及自研开发的算法结构,于2016年推出首个iSafety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智能驾驶和舱内解决方案供应商。
或许是资本看到了佑驾创新的可塑前景,该公司在成立后得以进行了多轮融资。
先是2015年3月,获得了前投资者吴泳铭450万元天使轮融资。吴泳铭是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阿里云董事长与CEO。所以在这之后,佑驾创新的身上就多了一层阿里的光环。
然后2016年4月和8月,佑驾创新先后完成了Pre-A1轮、Pre-A2轮融资,合肥泽奕、汉邦高科成为新的投资者,合计出资了2200万元。同年11月,刘国清以77855元的代价将公司的注册资本77855元转让给前董事闫胜业。
接着2017年2月,合肥泽奕追加投资800万元,佑驾创新完成Pre-A3轮融;2018年,佑驾创新又通过资本转让、A1轮融资和A2轮融资引入合创智能、嘉信元德、德瀚投资等投资者,累计融资8228.4万元。
到了2019年1月,佑驾创新完成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公司注册资本从233.99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同年,公司通过资本转让、B1轮融资和B2轮融资引入一批新的投资者。2020年7月、9月及10月,通过增加注册资本先后完成Pre-C、C1和C2轮融资。
最后,2021年,佑驾创新又接连完成了D1轮融资、D2轮融资及D2+轮融资;2022年完成D3轮融资;2023年6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0月、12月完成IPO前的最后两轮融资。
创始人刘国清、联合创始人兼CTO杨广、周生、王启程、算法开发总监闫胜业及首席科学家吴建鑫订立一致行动人士协议,一致行动人士集团于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持有公司约21.96%的股份。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员工持股计划控股实体共于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共同持有约5.29%的股份。一致行动人士集团及员工持股计划控股实体共同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单一最大股东集团于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合并持有约27.25%的股份。因此,公司不存在任何控股股东。
天眼查信息显示,在成立之后的九年里,佑驾创新累计融资金额超过了14亿元。IPO后,刘国清持股为8.59%,杨广、周翔分别持股为3.74%,王启程持股为3.34%,闫胜业持股为11.50%。此外,北京四维持股为8.17%,深圳泽奕持股为5.37%,国开制造持股为5.15%,中金资本旗下联通中金持股为2.08%,阿里巴巴吴泳铭持股2.08%。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佑驾创新的目标是冲刺A股。在2023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两个月后,其就启动了A股上市辅导。结果第二年5月竟终止了与辅导机构的上市前辅导委聘协议,转而瞄向了港股。
当时佑驾创新方面的解释是,考虑到整体市场环境,以及把握国际市场机遇的未来战略,在港交所上市将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然而熟悉A股上市的朋友都知道,A股对于还在亏损的企业上市,一直持谨慎态度,虽然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对此放开了口子,但依然只允许拥有绝对尖端科技实力的企业亏损上市。佑驾创新恐是因为难以满足A股的上市标准,只能火速转投港股上市“输血”。
在IPO前,一些股东也选择了套现离场。2016年,汉邦高科以1000万元的代价参与Pre-A2融资,在2019年4月和2020年10月,将其所持佑驾创新注册资本转让给北京四维、嘉实盛启、嘉实盛德、嘉实盛烜,累计套现2931.8万元后退出股东行列;2019年以2000万元代价入场的韬略基金,也选择在2022年5月将32.52万元注册资本、2.32万元注册资本分别转让给湖北凯辉、吉佩新盛,累计套现3000万元。
2
三年亏损超5亿元●
尽管佑驾创新在12月27日上市当天股价大涨,但后续走势会如何尚难判断,其当前所面对的挑战不少,首当其冲就是如何解决难以盈利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佑驾创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毛利分别为1700.1万元、3357万元、6802.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9.7%、12%及14.3%,三项数值均呈逐年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是佑驾创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这项业务贡献了3.86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81.1%;相比之下,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业务分别占3.8%和15%。
然而,同期其期内亏损额分别达到1.4亿元、2.21亿元及2.0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5.6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约为1.31亿元、2.06亿元、1.8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分别为74.8%、73.7%、38.8%。
可以看出,近年来佑驾创新营收实现增长,但持续亏损,2024年上半年亦如此。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44.5%,毛利率由2023年上半年的8.3%提升至期内的14.1%,但2024年上半年期内公司仍未实现盈利,亏损约1.12亿元。
对此,佑驾创新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产生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并以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行业的长期业务成功及财务回报为目标,而不是以牺牲长期市场潜力为代价寻求短期盈利能力。
并且,该公司还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预期2024年年度还会产生净亏损,主要由于还在继续扩大业务,以实现规模经济,尽管也在不断努力提高运营效率和毛利率,但根据目前的发展计划及管理层估计,预计2026年之前不会产生任何净利润。
事实上,正如佑驾创新方面所说,其正是需要投入的时候,销售成本、研发费用等都处于高水平。
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58亿元、2.46亿元、4.08亿元和2.0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0.3%、88%、85.7%和85.9%。
同时,三费支出(销售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分别为1.79亿元、2.57亿元、2.97亿元和1.46亿元。其中,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0.82亿元、1.39亿元、1.5亿元和0.63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46.9%、49.9%、31.5%和26.7%。
如此情况下,佑驾创新需要拿到更多的客户,搭载到更多的量产车型上,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分摊成本来改善盈利难题。倘若公司未来未能获得更多整车厂的定点,或者整车厂的报价低于预期,都可能给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3
市场份额仅为0.6%●
除了盈利难题待解之外,佑驾创新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智驾领域突出重围,也需要打个问号。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佑驾创新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例如,其自研的感知技术能够以低算力消耗运行并充分发挥硬件性能,具有预警功能的iSafety解决方案的算力需仅为0.55 TOPS,而支持行泊一体的iPilot2仅需5 TOPS算力。iPilot3采用32 TOPS的算力实现了HNOA和HAVP等高阶功能,这代表了佑驾创新在算法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但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级别来看,佑驾创新的优势在于L0级至L2+级的解决方案上。按招股书所说,公司提供定制化L0级至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该等解决方案为自研并经过量产验证,公司还一直积极开发先进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
而对比之下,作为竞争对手的文远知行GXR已具备L4级公开道路运行能力,可自如应对早晚高峰、人车混行、夜间高速行驶等复杂场景。
并且,在L0级至L2+级解决方案的收入方面,佑驾创新的市场份额也不算高。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按L0级至L2+级解决方案收入计,佑驾创新在所有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七,在中国所有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0.6%。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车企都开始自研智驾系统或芯片。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已经开发出自研的智驾系统。去年12月24日,比亚迪开启了自研高阶智驾辅助系统“天神之眼”OTA推送进程,旗下多款车型升级到无图城区领航版本。
2024年11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小鹏AI科技日”上展示了公司自研的“图灵AI芯片”;2023年9月,蔚来汽车也公布了自研的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并在2024年7月宣布流片成功。
这无疑也会给佑驾创新这样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据招股书,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虽未表明具体是哪几家,但表示大多数位于中国。
此外,佑驾创新高度依赖前五大客户。2021年至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合共占总收入比重为78.0%、42.7%、37.0%及39.8%,其中最大客户分别贡献总收入的31.7%、16.6%、11.4%及10.5%。一旦这里面部分客户开始在智驾上“自力更生”,将会给佑驾创新造成不小的冲击。
前五大客户中,佑驾创新只公布了四维图新这家客户的名字,其他都进行了隐藏,2022年和2023年,四维图新为佑驾创新贡献了2108万元和3760.7万元,占比7.5%和7.9%。值得注意的是,四维图新同时也是公司股东。
上市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佑驾创新未来能否成功还将取决于其是否能继续及时开发、及时交付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并与现有和新晋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竞争。在内部与外部的多重压力之下,佑驾创新需要努力加速快跑。
作者丨度哥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