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日产被拒,加码动力电池,富士康走上造车不归路

收购日产被拒,加码动力电池,富士康走上造车不归路
2024年12月26日 19:36 环球零碳

来源:环球零碳

摘要:

想要收购日产却被拒绝后,富士康转手又向新能源电池子公司投了六个亿。富士康的野心绝不仅限于代工造车,而是要打造自己的“新能源帝国”。

撰文 | Yinyin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348篇原创

世界第三大车企即将诞生的另一面,是富士康试图收购日产汽车的希望落空。

前段时间,全球汽车行业曝出了一条超级重磅新闻,那就是本田和日产要合并。据日经新闻网报道,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已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进入合并谈判阶段。

然而就在这一敏感时期,富士康也向日产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试图接洽日产汽车并收购其控股权。

来源:Cartea来源:Cartea

在电车时代,日本车企式微已久,竞争力大幅下降。日产作为曾经的汽车巨头,近年来销量持续下滑,盈利能力大幅削弱,股价也遭受重创,当前急需寻找新投资人。

富士康不仅希望收购日产的工厂和设备,还计划收购日产的全部业务,涉及车型包括Pathfinder、Sentra轿车和GTR超跑。

这让本田急得马上喊话日产:如果日产和鸿海展开合作,则本田与日产的一切合作将全部归零。与日产的合作将是本田增长的轴心,本田无论如何不能看着日产被“截胡”。

其实日产方面也并不欢迎富士康的介入。在察觉到富士康的举动后,日产就开始在私底下讨论反收购的对策。富士康这个“程咬金”反而加速了日本车企的“抱团”。

本周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日产和三菱迅速宣布,三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而三菱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

图说: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社长共同出席发布会来源:Honda

图说: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社长共同出席发布会

来源:Honda

日本车企的合并接近尘埃落定,被拒绝的富士康也毫不气馁,马上拿出6亿大手笔增资位于郑州的动力电池公司。

12月23日,鸿海集团公告,集团将通过子公司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向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资6亿元,进而转投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郑州)有限公司。

其实富士康的新能源电池公司在今年10月才刚刚成立,当时的注册资本就是6亿人民币,由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短短两月内,富士康将该公司的投资翻了一番,富士康围绕造车进行的布局再进一步。

无论是希望收购日产汽车,还是加码电池业务,这一系列的业务布局,看得出富士康的野心绝不仅限于代工造车,而是打造自己的“新能源帝国”。

目前,富士康已经是郑州头号产业电子信息的头部企业,如今,富士康又把目标瞄准了郑州二号产业——汽车。

富士康的“造车梦”早已有之。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言: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富士康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多年以来,富士康在汽车领域已经有了深厚积累。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花了3.5亿元收购了主要生产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产品的中国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安泰电业。

2010年,富士康成功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为这家电动汽车巨头提供关键零部件,此后更是频繁出现在奔驰、宝马等全球知名车企的供应商名单上。

在动力电池方面,富士康于2014年收购了台湾电池厂商锂科科技,并在安徽投资20.9亿元建设电池组生产项目;同期,富士康与北汽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系统;2017年,富士康又向宁德时代注资10亿,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合作。

自富士康在被刘扬伟接棒之后,富士康在“造车”这条路上开始走得更快更远。

2019年,刘扬伟接任一把手后马上开启内部改革,将富士康的转型升级为“3+3”战略,积极切入电动汽车、健康医疗与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抢滩人工智能、5G和半导体三大新兴技术。

2020年11月,刘扬伟正式宣布将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1年10月,富士康联合裕隆汽车发布了推出电动汽车品牌鸿华先进(Foxtron),并且一口气同步发布了三款新车,即Model E、Model C和Model T。后续又发布了电动皮卡(Model V)及SUV(Model B)两款车型。

由于汽车名字过度“致敬”特斯拉,当年还被马斯卡发帖吐槽:“汽车和手机相比非常复杂,你没办法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让他造车。”

最开始,以代工发家的富士康想做的还只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代工业务。刘扬伟曾经表示,富士康造车的目的不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而是吸引汽车大厂合作。

但这种愿景仅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尚不成熟”这一条件下才能成立。然而事实是当造车新势力慢慢强大,代工市场需求锐减。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无论是新势力品牌,还是传统车企,整体上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的产能已经很饱和,显然已经不需要一个新的超级代工厂。

富士康代工手机的主业也遇到增长瓶颈。近年来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增量逐渐触及天花板,只做手机的想象空间实在有限。

不管是出于“造车梦”的野心,还是基于财务情况的现实,富士康在“造车”这条路上不退反进。

在2023年上半年,富士康放出“豪言”,到2025年公司汽车业务收入将达330亿美元,并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5%的份额;2025-2027年要抢占中国3000万辆汽车产能的10%。

进入2024年,富士康还在进一步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今年一季度,富士康首款车型Model C的量产版以纳智捷N7的名义在台湾地区成功交付。

图说:富士康量产版MODEL C来源:FoxConn

图说:富士康量产版MODEL C

来源:FoxConn

据当地媒体报道,该车型自4月至7月连续月销量破千,在今年第8个月的累计销量超过了5000辆。按照台湾电动汽车挂牌数排名,特斯拉Model Y以5724辆排名第一,Luxgen N7以5115辆排在第二位。

今年10月8日,富士康再次发力,发布了全新的纯电MPV Model D和纯电中型巴士MODEL U,预计将在两年内上市。

富士康的野心绝不局限于“代工”——毕竟谁会仅为了展示代工能力而不计成本地投资造车呢?

站在这个角度上,反观富士康的布局就会发现,富士康正在围绕整车、电池和汽车芯片打造自身的产业闭环。

在汽车芯片领域,富士康2021年与台湾电子零部件企业Yageo成立了设计汽车芯片的合资企业;2023年6月初,富士康又与汽车厂商Stellantis成立芯片公司SiliconAuto。

此外,富士康于2023年还与英伟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自动驾驶和自主驾驶汽车平台。根据合作协议,富士康将作为一级制造商生产基于英伟达DRIVE Orin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富士康生产的电动汽车也将采用该传感器架构。

图说:英伟达董事长黄仁勋与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来源:FoxConn

图说:英伟达董事长黄仁勋与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

来源:FoxConn

在锂电领域,富士康今年10月在郑州成立了新能源电池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从电池的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包括但不限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的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的制造以及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的销售等。

在富士康的“追梦”路上,“老搭档”河南显然再次成为其进军新能源的加速器。

从去年到今年,富士康在郑州建设新能源汽车试制中心和固态电池项目,投资10亿盖总部大楼,扩展业务招兵买马。

而河南政府也积极回应,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拿出了郑东新区北龙湖7公顷的土地,给予富士康税收优惠政策,还对其最急需的劳动力推行了“自上而下”的招工模式。

河南省政府将招工任务分配给了各地级市政府,任务逐级下放,平均每个乡镇都需要招募30-50名工人去富士康工作,甚至还将招工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参照标准。

富士康投资郑州不仅因为郑州是“老搭档”,更是因为郑州有着深厚的汽车产业积累。

今年以来,河南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河南日报最新报道,今年1-11月,郑州市新能源汽车实际下线52.9万辆、增速112.9%,带动全市汽车年产量历史性突破100万辆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郑州在今年7月下旬发布的《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中曾提出,力争全年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到80万辆以上,而这一目标现已超额完成。

同时,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的投产和二期项目的开工,也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添了新的动力,电池合计规划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90GWh。

加上宇通、比亚迪、上汽、一汽等整车制造厂的加持,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愈发完善。

据悉,富士康总部的对面就是占地一千多公顷、预估产能将达100万辆的比亚迪郑州生产基地。

然而,曾经有多少企业想要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分一杯羹,就有更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倒下。

本月背靠百度、吉利的造车新势力极越汽车的“爆雷”不禁让人感受到一阵寒意。这已经是近一年来继威马、高合、合创之后第四家倒台的新能源车企。

来源:网络平台来源:网络平台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再是“蓝海”,市场内卷严重,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反观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却需求低迷,富士康曾经收购的美国造车新势力Fisker也于今年6月宣告破产保护,并于10月宣告进行破产清算。

即便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富士康的“造车”之路未来将走向何方,依旧是个未知数。

本期放送(详见评论区)

-------

参考资料:

[1]https://www.japantimes.co.jp/business/2024/12/20/companies/foxconn-nissan-interest-hold/

[2]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12-18/foxconn-said-to-have-approached-nissan-to-take-controlling-stake

[3]https://www.guancha.cn/qiche/2024_12_18_759271.shtml

[4]http://www.itbear.com.cn/html/2024-12/646149.html

[5]https://www.iautodaily.com/news/review/fushikangdezaochemengbeiribencheqibaotuanjisuile/

[6]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4KmgfDn0nqj

[7]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1224/1418622.shtml

[8]https://hn.cri.cn/20241225/fae546b8-914d-324d-e99f-ebb75a442fdb.html

[9]https://www.henan.gov.cn/2024/10-11/3072064.html

[10]https://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241021004969-260410?chdtv

首图来源:iStock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