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融20年,全国首家名字带有“养老”的险企喜迎弱冠

中国养老金融20年,全国首家名字带有“养老”的险企喜迎弱冠
2024年12月26日 17:04 观潮财经

来源:观潮财经

二十载匆匆,似白驹过隙。

转眼,距国内首家专业养老险公司诞生已20年。平安养老险迈向弱冠之年,这是平安集团布局养老金融事业的20年,也是我国养老金融从无到有的20年。

站在新起点,该公司将以“国内领先的养老金融服务机构”为目标,坚持“富裕养老+健康养老=幸福养老”的理念,坚守养老初心,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养老金融服务。 

数十年来,中国“养老金融”经历了从单纯的社会事业视角,到事业、产业视角并重;从单一支柱,到三个支柱梯度发展,初步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政策框架体系。平安养老险作为行业典型险企,其发展情况备受行业关注。

经营情况来看,据2024年Q3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其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1.97亿元,已达到去年全年保费规模的81.9%。

01

弱冠之年,平安养老踏上新节奏

近期,平安养老险迎来了20 周年!这20年中,平安养老险积极在养老三支柱中发挥作用,探索“保险+养老”服务。

20年前,中国正式开启“养老金融元年”。至2024这20年,是中国养老金融从萌芽到成熟的20年,是平安集团致力于中国养老金融事业的20年,也是平安养老险服务亿万客户的20年。

从当下发展成果来看,平安养老险作为平安集团养老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年发展,其目前的客户群体覆盖大量央国企、外企、民企等众多企业,管理年金资产规模超万亿。

此外,该公司立足于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目前已初步搭建了“1+3”丰富的产品体系。同时积极筹备商业养老金的资格申报工作,以补齐完整的商业保险年金产品体系,并将“三省”理念落实到商保年金产品中,通过保障属性的再升级、金融属性的再优化、服务属性的再整合,进一步提升公司优势。

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长期护航“养老金融大文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平安养老险确立了“专业领先、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构建完整的投资方法论,打造全天候投资能力,具体包括资产配置研究体系、资产配置决策体系、行业比较研究体系、股票研究与估值体系、固收研究体系、非标投研体系等。

科技金融方面,平安养老险研发的针对年金业务的“新一代企业年金受托数字化平台”,响应了国家信创要求,是公司科技赋能的突出代表,并荣获央行在今年11月颁发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风险监管也逐步趋严。平安养老险结合传统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经验和养老资产特殊属性,已逐步形成了养老资产管理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加大对风险系统建设的科技投入,以“打造行业一流风险合规管理能力”为愿景,营造“专业、独立、集中”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文化。

对于未来发展,该险企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表示,“养老金融”的核心内涵是养老储备管理的市场化、产业化。公司诞生于中国“养老金融元年”,因企业年金制度而建立,20年持续聚焦养老金融产业化运作,并且始终敢为人先,担当行业“拓荒者”角色,伴随着养老金融产业从诞生走向成熟。

平安养老险党委副书记、临时总经理靳超则透露,公司将以“国内领先的养老金融服务机构”为目标,坚持“富裕养老+健康养老=幸福养老”的理念,坚守养老初心,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养老金融服务。 

02

积极筹备“商业养老金”产品,半数高管为“75后”

2004年12月13日,平安养老险由原保监会审批设立,是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首个带有“养老”字样的持牌金融机构。20年来,该公司持续聚焦养老金融产业化运作,并且伴随着养老金融产业从诞生走向成熟。

2010年以前,平安养老险奠基了企业年金和团体保险两大主营业务。2005年8月,该公司获得人社部发布的第一批企业年金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资格。2007年11月,又在落实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时,成功获得账户管理人资格。

2006年,平安养老险实现企业年金行业中人社部备案的第一个单一计划,即联想集团企业年金计划。

同年,原保监会批准平安养老险与平安人寿重组,将平安人寿的团销队伍和销售网络一次性整合至平安养老险并成立35个分公司、百余家中心支公司。同时,同意将平安人寿保险的团险业务分步转移至平安养老险。 

2010-2018年间,平安养老险紧跟国家一二三支柱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布局进度,努力做到“争首批、全资格”。

2016年,该公司成为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目前管理多个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等基金组合。

2017年底,该险企开始落地的职业年金招标实现33个统筹区“全中标”。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平安养老险在管第二支柱资产规模已超万亿。

2018年,其成为第一批获得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资格的机构,目前已创设多款第三支柱税优和非税优的相关产品。

2018年至今,平安养老险响应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号召,推动业务结构性调整,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围绕以“退休领取”为目的的养老年金保险进行布局,开发系列化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养老储备需求。

此外,平安养老险还积极筹备“商业养老金”产品,谋划各类具有养老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的第三支柱“商业保险年金”新型产品。

根据平安的经营管理风格,人事方面各子公司董事长人选基本长期稳定,平安养老险也不例外。现任董事长甘为民于2017年年9月获批担任该险企总经理。次年1月起其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 

甘为民:1967年6月生,现任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1989年参加工作,2017年6月加入平安,先后任职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行长、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甘为民1989年7月参加工作,先在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担任团支部书记,随后进入金融领域。1998年加入中信银行,开启了近20年的银行生涯。

平安养老险任职期间,甘为民致力于推动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多层次发展。其强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仅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发展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成为重点。

甘为民担任董事长期间,平安养老险也经历了总经理更替。今年8月30日,公司发布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显示,王新因个人原因辞去该公司总经理职务,同时聘任靳超为平安养老险临时总经理。

靳超:1979年3月生,现任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临时总经理,于2006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王府井支行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部及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平安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副行长及行长、平安银行福州分行行长、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等职务。

观潮财经梳理发现,靳超是平安养老险又一例银行跨界保险业的高管。从公开履历来看,靳超有丰富的银行业从业和管理经验,曾任平安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及福州分行的党委书记、行长。

靳超加入平安养老险前,曾于2021年5月获聘渤海银行副行长,其任职资格于2021年7月30日获得批准。2024年7月,据渤海银行公告称,靳超聘期届满,因个人原因辞任副行长职务,结束了其在渤海银行的3年任职。 

此外,观潮财经梳理发现,2023年以来平安养老险管理层呈现年轻化趋势。2023年4月,1978年出生的曹敬之被聘为总经理助理;同年7月,1981年的刘潺被聘任为合规负责人,1964年生的何方不再担任合规负责人。 

至此,与2023年相比,平安养老险目前在任高管多为“75后”出生。8名高管中“75后”有5人,占比超60%。而在2023年底,平安养老险“75后”高管仅三人,占比仅37.5%。

03

保费规模已达去年八成,新时期迎新机遇

从平安养老险经营数据来看,近年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当下,老龄化日趋严重给社会带来重重压力的同时,给养老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

从平安养老险承保端来看,2024前三季度平安养老险共实现141.97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已达到去年全年保费规模的81.9%,有希望实现正增长。

从资产状况来看,平安养老险2024前三季度总资产累计达900.89亿元,相较2023年底增长2.16%。总体来看,该公司总资产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净资产累计达202.37亿元。

多年来,中国“养老金融”经历了从单纯的社会事业视角,到事业、产业视角并重;从单一支柱,到三个支柱梯度发展,初步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政策框架体系。平安养老险作为首家名字中带有“养老”字样的险企,其发展情况备受行业关注。

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了“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基本构建了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雏形。

1997年国家建立了一支柱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于2004年建立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此后,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为标志,国家正式提出养老保险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始推动养老储备管理的市场化、产业化。正因如此,2004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养老金融元年”。

10年后,2014年我国建立起一支柱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次年,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建立二支柱的职业年金。2016年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正式市场化运作,此后6年职业年金、第三支柱雏形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也相继落地。

自2021年起,监管就开始发布新规引导养老保险机构聚焦主业,要求重塑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业务结构。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养老金融”大文章,宣示中国已进入“养老金融”事业、产业并重时代。

2023年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了《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养老保险公司要突出专业化经营,强化公司治理,并提高注册资本金。同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正式下发《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公司不得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并要求业务范围超出的公司在三年内完成业务调整和变更。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公开信息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将在2023年底2.23万亿基础上不断增多。截至2023年,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3.19万亿,职业年金达2.56万亿。个人养老金制度在经历两年试点后,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受惠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端政策的平安养老险,历经二十载岁月的雕琢与沉淀,此刻正站在一个全新起点之上。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突出,养老产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这也给这家养老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