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博Daily
第六展厅
苏州河畔金融并购史
本展厅将围绕民国政府时期的上海金融,讲到共和国时代的上海金融,来展现上海滩的金融崛起与波澜。内容涵盖了不同战事时期下,上海工商界、商业金融、货币改革、财政管理等内容,以及经济危机与金融控制。讲述了上海品牌的并购重组历程,同时也映射出中国民族企业在创新、发展之路上的艰辛与奋进。
第五展厅 | 第六展厅 | …… |
民国政府时期的上海金融
辛亥革命与上海绅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绅商为实现政治、经济、社会诉求,及取消厘金、减低出口税、统一币制、制订发展实业方案等要求,于同年11月直接参与领导了上海光复起义。1912年1月1日,上海绅商欢送革命党领袖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资助孙中山700万两白银。
▲ 武昌起义打响,革命军占领武昌城后,
军政府挂起象征十八省团结一致的十八星军旗
上海工商界与北伐成功。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占上海,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令上海银行公会副会长陈光甫,组织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负责在上海及江浙周边地区以借款、推销公债、抽税和捐款等手段,为北伐筹措军费。工商界被摊派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7000余万元。上海成国民党政权主要的收入来源地,1928年国民党军队攻克北京,宣告北伐成功。
发动内战与举债财政。1927年国民党政府发动第一次国共内战,并依靠发债维持军费开支。从1927年至1936年间共发行公债48种,累计借债26亿元,为北洋政府十六年间借债金额的3.2倍。九一八事变后,政府公债急剧下跌,六天后,上海五种主要公债的行情平均跌至面值60%以下,二个月后,跌至面值一半。
经济危机与金融控制。1928年,中国银行在国民政府的干预下进行改组,但实权仍掌握在由副总裁改任总经理的张嘉璈手中。在他的悉心主持下,中国银行虽名为官商合股的专业性“国际汇兑银行”,实际上仍是商股占优势的具有较强独立色彩的综合性商业银行,其资本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远超国民政府直接设立的中央银行及被改组为专业性“发展全国实业银行”的交通银行,位居中国本土银行的第一位。
1929年美国爆发最大一次经济危机,股指从363最高点跌至1932年7月40.56点,最大跌幅超90%,金融危机逐渐转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而处于世界经济边缘的中国也未能辛免。1935年3月,国民党高层决定抓住金融界、实业界,要求国民政府出面扭转金融恐慌状态的迫切愿望,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强行增持官股至50%,将两家金融机构收归“国营”。同时,执掌中国银行18年之久、被誉为“中国金融业之父”的老金融家张嘉璈去职,由宋子文出任董事长。
▲ 民国时期的银行家、实业家
张嘉璈
四行二局。1927年,宋子文等人在上海筹建中央银行;1928年,中央银行开业,宋子文担任中央银行总裁。1927年,国民党政府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迁入上海,1928年又将交通银行总行迁入上海,1937年将中国农民银行总行迁至南京。1937年,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四行联合办事总处在上海成立,由蒋介石兼任四联总处理事会主席,孔祥熙任副主席。最终,形成了以"四行二局"(两局指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中心,控制全国金融的统治网。
“官进民退”。1934年宋子文、孔祥熙等国民党要员与周作民、陈光甫、钱永铭等,在上海筹建中国建设银公司,随后吞并广东银行、侨商银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既济水电公司等一批实体企业。其收购条件极为苛刻,其中以收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甚。1937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召开董事会,改总经理负责制为董事长负责制,宋子文自任董事长,委派宋系人物程叔度为总经理。
白银危机与废两改元。美国为走出1929年经济危机,1934年,颁布《白银法案》提高银价、收购白银。遂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上海物价持续波动,百业萧条、大量金融机构倒闭。1933年,国民党政府发布《废两改元令》,废除银两、采用银元,为终结混乱的货币制度,推出法币奠定了基础。
法币改革。1935年,国民党政府启动法币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银行四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法币改革之初,法币同英磅挂钩。1936年,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同英镑及美元挂钩。
中储券时代。1939年,日本在华扶植的傀儡梁鸿志政府,在上海成立华兴商业银行,发行华兴券。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解散或接管外资和中资金融机构,汪伪财政部和中央储备银行,开始管理上海私营金融业,发行中储券作为货币,与军用票等共同组成流通货币。
孤岛经济。1937至194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上海租界周边地区战火不断。大批人口为避战乱涌入租界,江浙一带商贾、地主,也将大量资产迁移至租界内,租界陡增商号491家、银行160余家,租界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并带动上海工商业复苏和繁荣。同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海上运输线遭破坏,英法集团及北欧诸国对德国进行贸易封锁、限制。德国借道西伯利亚铁路,将颜料药品、五金机械、化学产品等商品运送到沪,换取急需物资。英国依赖上海作为原材料和动物产品的重要供应市场,上海遂成为欧美各国在远东地区的商品交易中心。而此时的上海形成畸形繁荣的孤岛经济。
法币贬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569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04兆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金圆券与恶性通货膨胀。1948年国民党因法币严重贬值,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推行币值改革,强制要求将黄金、白银及外汇兌换成金圆券,并特派蒋经国来上海整顿金融秩序,因受国民政府体制内阻力,“打虎行动”在70天后草草收场。金圆券随即步法币后尘迅速贬值。从1948年4月至1948年8月,上海物价暴涨8万余倍。
共和国时代的上海金融
中共一大与上海解放。1921年7月,中共第一次全代会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后因巡捕袭扰,最后一日被迫转至嘉兴南湖一游船举行。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为保障货币供应和稳定市场物价,4亿人民币的印刷和运输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突击,也及时投放市场。
“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上海解放后第二天,上海市军管会宣布金圆券作废,人民币为合法货币,1元人民币兑换10万元金圆券。由于受市场操纵者干扰,银元兑人民币币值一周暴涨11倍,物价连续上涨。为稳定货币、抑制通胀,1949年6月10日,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陈毅,果断采取行动,严厉打击市场操纵、投机者,收缴数万枚非法交易银元,“银元之战”取得胜利,人民币地位得到巩固。1950年中央政府从全国各地,调运大批粮食、棉纱和煤炭到上海,暴涨的物价在保证供应和政府调控下迅速稳定,“米棉之战”取得胜利。
公私合营。1953年,上海确定恒大纺织厂等14家企业,进行公私合营试点。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资本家不再负责企业经营;企业盈利按照“四马分肥”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荣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民族实业家的杰出代表。荣氏兄弟(第一代企业家)创办茂新、福新面粉公司,成为中国的“面粉大王”;还创办了申新纺织公司,被誉为“棉纱大王”。此后,荣氏家族的第二代企业家迅速崛起,出现了诸如荣鸿元、荣尔仁、荣毅仁等。1953年4月,荣毅仁在上海率先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将申新系统的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4年5月,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他被尊称为“红色资本家“,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1956年,上海工商业基本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方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1966年,定息制度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 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荣氏兄弟
左图:荣宗敬 右图:荣德生
上海名牌与并购重组。20世纪上海轻工产品风靡全国,形成三枪牌棉毛衫裤、培罗蒙西装、雅霜雪花膏、回力牌胶鞋、梅林牌食品罐头等一批上海名牌。特别是上海产的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飞人牌、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春蕾牌手表,因质量上乘、款式新颖、价格合宜,深受国人青睐,需计划配给,也成为70年代中国家庭结婚聘礼或嫁妆必备品,时称“三大件“。1981年,上海“三大件“产量占全国总量逾23%。改革开放后,市场供应日趋丰富,很多昔日上海名牌或在竞争中消亡,或在并购重组中涅槃。
海鸥牌照相机。1958年,自主研发的“上海"牌平视取景照相机诞生。同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1968年更名为“海鸥牌"。1978年,上海照相机厂、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照相机五厂,合并设立上海照相机总厂。1987年上海照相机总厂、上海照相机三厂、上海照相器材二厂、上海有色光学玻璃厂,合并设立上海海鸥照相机公司。鼎盛时期,公司员工6000多人,年产值10多亿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照相机厂。20世纪90年代末,进口数码相机蜂涌入中国市场,“海鸥”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2004年,海鸥整机全部停产。2009年,海鸥进行国企改制,引进民资,发展混合所有制。2011年,国资以海鸥品牌作价入股,成立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并由民营资本绝对控股。2014年,海鸥照相机携CM9和CK10两款高端数码相机重回市场。
永久牌自行车。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40年,以生产 “永久牌”自行车享誉全球。1986年,以上海自行车厂为主体,与上海自行车厂各分厂、 “永久”自行车整车厂、配套件厂等14家企业,合并组成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1993年,“永久集团”改制为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B股股票。由于产品单一、体制不活、人员负担重等原因,自1998年开始亏损,2000年跌入谷底。2001年,民企中路集团,收购永久54%的股份。“永久”突破了产品单一格局,形成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童车、电动轮椅车为核心的,两轮车产品群,和以保龄设备、棋牌桌、塑胶跑道为核心的康体产品群。
飞乐音响股票和并购。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并委托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公开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飞乐音响是新中国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也是新中国第一家上市公司。1997年,上海仪电(集团)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收购“飞乐音响”股票,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飞乐音响先后收购上海浦江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等进入集成电路行业,收购上海盛昌天华电子有限公司,进入电子产品加工行业;收购上海飞乐纽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进入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行业;收购上海亚明灯泡厂有限公司,进入绿色照明行业;2005年飞乐音响收购深圳力合数字电视有限公司90%股权,进入数字电视领域。
▲ 邓小平赠送“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给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李祥瑞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尉文渊担任总经理。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俗称“老八股”。
外资银行重返上海。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8家外资银行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至1991年底,汇丰、渣打(即麦加利)、东亚、华侨、三和、日本兴业、花旗、美洲、东方汇理、里昂信贷、东京、第一劝业等12家外资银行在陆家嘴设立分行。至1998年底,在上海设立营业机构的外资行已达48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44家,中外合资银行2家,外资独资银行2家,占中国境内外资银行总数的31.16%。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达159.34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118.95亿美元,外汇存款余额21.28亿美元。
申银万国与申万宏源。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资设立上海申银证券公司。1990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接收并组建“申银证券公司”, 1991年,其证券发行量和交易量分别达到12.5亿元和27亿元。1992年,承销发行全国第一种人民币特种股票,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1988年,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成立,这是上海第一家以证券业为主的股份制金融机构。1992年、1993年分别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大众国际和王集团的控股权。1995年,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327”品种交易中严重违规,并巨额损失。1996年,与上海申银证券公司,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申银万国证券以换股方式,合并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交易金额近400亿元,成中国大陆证券业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
陆家嘴金融城。1990年,经中央政府批准,上海浦东成中国唯一“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随后确定陆家嘴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域。截至2015年,陆家嘴金融城集聚了728家银、证、保等持牌金融机构,分别占上海市的60%和浦东新区的90%,银行类机构211家,证券类机构317家,保险类机构198家,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1400多家。各类要素市场10多家。各类总部机构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87家。集聚航运机构1063家,其中航运服务机构850家。2015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陆家嘴金融城纳入自贸区。
外滩金融集聚带。2009年,上海确立“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域。截至2015年,外滩金融聚集带有金融机构500多家,汇集了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浦发银行、海通证券、太平洋保险等众多大型金融机构总部。2013年,中国首家网络险企众安保险入驻外滩,招财宝、众安在线、点融、玖富等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经纪公司等新金融企业,大批落户外滩金融集聚带。
并购贷款与上海并购。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开启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闸门。2009年3月,中国并购公会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央行上海总部,联合在上海举办“中国并购贷款与融资研讨会”,发布并购公会编著的《并购贷款图解2009》,高度评价并购贷款开闸,该书成第一部企业并购贷款的操作指南。同年,中国并购公会先后在京、津分别举办“中国并购贷款与融资研讨会”和《并购贷款图解2009》发布会,并购贷款旋即成为推动产业整合和企业走出去并购的重要工具。
2009年,建行上海分行与上海电力股份签订首单并购贷款。工行上海分行,贷款4亿元助力百联集团并购上海实业联合集团商务网络公司100%股权。交行上海分行、建行上海分行,分别向宝钢提供7.5亿元和8亿元并购贷款,用于收购宁波钢铁56.15%的股权。2015年,浦发银行为弘毅投资发放并购贷款,助力弘毅投资以15.08亿元入股锦江股份,开商业银行直接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放并购贷款先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