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京沪航班的摆渡车上,一平米之内出现4个Goyard。
它的里面大多装着苹果笔记本,叠放在日默瓦行李箱上。正所谓“好马配好鞍”,京沪高级打工人生产工具三件套,齐了。
不止各大机场,近几年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不管是高铁,还是高级写字楼,又或是各种商务场合,中产穿搭中的“包”,已经被Goyard攻陷。
映射到业绩,Goyard虽然没有公开上市,但据时尚媒体《华丽志》分析,其全球销售额或已突破10亿欧元。10亿欧元什么概念?当红炸子鸡Miu Miu预计今年营收能突破10亿欧元,罗意威2023年的营收是8.3亿欧元。
但事实上,相比上面两个品牌,Goyard的知名度不是一般的低,大多数人都没听过。在小红书,Miu Miu的笔记数有128万篇,Goyard的笔记数只有11万篇。
所以,这个“冷门”奢牌为什么被中产盯上了?
01
新中产通勤包
中产为什么爱上Goyard?两个字:能“装”。
“装”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身份符号展示,二是功能性。
先看第一种。在社交网络上,关于Goyard的热门笔记大多是“晒”。晒的地点不限于机场、高铁、街头、公园、咖啡店等任何场合,照片中的Goyard或是被撑得满满当当,或是空若无物完全支棱不起来,2万的包,要的就是不设限的松弛感。
为什么要晒?因为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认识Goyard。
虽然跟LV一样,Goyard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老花,但这种老花既不是品牌logo,也不是品牌首字母,而是一个个字母Y排列组合,形成立体感,乍一看让人不知来头,头晕目眩。
就是这种眩晕感,让Goyard比LV的老花更低调,自动将消费者“分流”。爱它的人,喜欢它的低调有品位,不爱它的人,看它就是个丑丑的蛇皮袋。
Goyard的颜值存在争议,让其成为检验个人气质的试金石。在社交平台,有高赞评论表示,“气质好、气场强的人背超级有品位,气质不好像背着尿素袋子”。
也因为认识的人少,Goyard还能用来“衡量财富”。有网友总结,“很少有人买Goyard作为唯一的奢侈品包,背着Goyard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有钱、包多”。
更有网友总结——
背LV:谁知道是真是假。
背Goyard:有点品位的有钱人(见得少,会鉴别的人更少)。
在奢侈品圈,营造稀缺性是抬高身价的惯用方法,但Goyard是真的“神秘”。以门店数量为例,数据显示,Goyard在全球范围只有35家门店。作为对比,爱马仕截至2023年底在全球门店数量是305家。
门店少就算了,Goyard还没有线上销售渠道,即便是官网和官方小程序精品店也只能看个样子,既不标注价格,也无法直接购买。
销售渠道少,“断货”更是家常便饭。北京中产林娜告诉有意思报告,去年年底她想买的爆款Goyard hobo腋下包,全北京无货,上海专柜需要配货或购买价格更高的彩绘版才行。
因为稀缺,Goyard还成了理财产品。美国二手奢侈品电商Rebag发布的《2023年奢侈时尚转售报告》显示,Goyard是继爱马仕后保值率最高的手袋品牌,溢价超过100%,排在其后面的是香奈儿和LV,保值率约85%。
但其实,展示独特审美、营造稀缺性等都是奢侈品的“老套路”了,为什么偏偏Goyard火了?
这就不得不提到Goyard的功能性。
以前几年大火的Goyard Saint Louis托特包为例,这种包型在LV Neverfull时期就火过,因为能装和轻便的特点,又被称为“购物袋”。
Goyard比LV Neverfull还轻,据官网介绍,标志性Goyardine帆布是由棉麻混纺再涂上一种天然树脂制成。包本身几乎不带五金,据公开资料,Goyard Saint Louis小号只有250g。别看它小,却很能装。小号就可以放下13寸电脑或A4纸大小的文件。
此外,Goyard的帆布涂层材质耐脏,还有轻微防水功能,遇到下雨天气也不用担心配皮变色问题,先天的“通勤包圣体”。
在生活中,Goyard还经常被当成“妈咪包” “度假包”,“容量堪比宜家蓝色编织袋”。
“防晒服、墨镜、营养补充剂、酵素、风油精、润唇膏、口红、粉饼、纸巾、湿巾、钱包,都可以随便丢进去,特别是穿得很休闲很舒服的时候,背着坐地铁、飞机都很方便。”
02
Goyard是怎么快速崛起的?
事实上,Goyard并不是一个新品牌,它诞生于1853年,毕加索、Coco Chanel、老佛爷等都是其“忠实粉丝”。
Goyard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8年,曾经是王菲的“最爱”,在《小时代》系列电影中,宫洺的公文包也是Goyard。
但Goyard成为有钱人标配是近十年,被中产盯上也就是近五年。究其原因,跟Goyard“既小众又不那么小众”的品牌路线有关。
小众体现在Goyard一直以来的品牌调性。不做广告、不找代言人、不参加时装周,在其官方微博也看不到发布会信息,这让品牌充满高冷神秘感。
但在产品设计和表达上,它又不那么小众,而是紧跟流行趋势、保持活力。
比如Goyard这波火是从2021年开始的。2021年,老花回潮。LV OnTheGo托特包、Gucci双G围巾/丝袜、Dior老花马蹄包、Celine凯旋门老花水桶包、Burberry TB标斜挎包接连成为爆款,连潮牌MLB都因老花而被捧红。
同时,另一波趋势与之截然相反,低调,极致的低调。2021年,能压住老花的莫过于胸口刺绣标的黑色始祖鸟外套,被认为是更高级别的炫耀。
而Goyard的老花,刚好夹在两种消费需求中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紧跟流行的趋势,显年轻;又不像其他奢侈品牌那样浮夸,显低调。这种“又老又潮”的感觉,正符合中产想强调小众品位,又想获得奢侈品身份认同的需求。
此外,也因为Goyard的花纹“又老又潮”,让其变得多场景适配。在小红书,无论是西装革履的商务场合,还是风尘仆仆的机场高铁站,又或是运动休闲的城市街头,搭配Goyard都不违和。
有网友形容,“Goyard是上得厅堂,下得排档,可以城市,可以田园,什么look都可以驾驭,不会overdressed,也不会lessdressed,松弛感拉满”。
除了踩中老花回潮的流行趋势,Goyard也在紧跟其他潮流。如2022年腋下包爆火,Goyard 推出hobo腋下包,造型内敛气质,容量大,包口处还设计了拉链,时髦兼顾实用。
在定价方面,Goyard的不小众体现在价格带丰富,既有售价3万至4万元的高端款式,也有像Saint Louis这样定价在万元左右的入门级手袋。
03
Goyard还能火多久?
Goyard近几年爆火,也离不开其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品牌官网显示,Goyard在全球范围内有35家门店,其中18家开在亚洲。在中国,Goyard有8家门店,门店数量超过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就城市来看,Goyar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6家门店开在上海、北京、成都、南京、深圳五个城市。其中有一半开在2021年以后。
但Goyard并非高枕无忧。尤其是在当下消费趋于理性的中国市场,Goyard要面临三方面挑战。
首先是来自大环境的挑战。2024年奢侈品集体入冬,Goyard也无法独善其身。
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今年6月,上海Goyard柜姐主动联系林娜,表示她想要的包包有货,问林娜是否需要。
销售态度的转变或许可以从侧面证明,Goyard今年也不那么好卖了。
尤其是今年以来,奢侈品涨价策略失效后,中产又成了“香饽饽”。LV、香奈儿、Burberry等老牌奢侈品纷纷通过推出1万—2万元价位的入门款产品或降价吸引消费者,MiuMiu、罗意威等奢侈品新贵则是竭尽全力搞创新,以吸引年轻人。
在要客研究院院长、奢侈品专家周婷看来,面对众多奢侈品牌的竞争,Goyard还是有竞争力的。Goyard的核心竞争力是低调、不夸张,有一种含蓄的美,能够吸引喜欢低调的老钱,以及追求自我实现的高素质社会精英。
但周婷还指出,现在这种“低调”已经成为一种“变相的高调”,“只能说Goyard在市场可见度没有被更多假货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前,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除了奢侈品市场的竞争,Goyard要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时尚风向的转变。
今年以来,以The Row为代表的静奢风流行,静奢风的核心就是去logo,通过材质彰显品位。
但Goyard受帆布材质所限,相对于爱马仕、香奈儿等品牌,在材质上难言高端。尽管近几年,Goyard也在老花的基础上推出符合流行趋势的蝴蝶、户外、森林等元素的彩绘款式,但在小红书上,关于Goyard的热门笔记依然围绕入门级经典款。
林娜表示,Goyard入门级经典款卖得火是因为在1—2万元价格带,Goyard具有独特的风格,比较值得买;但在2—3万元价格带,香奈儿新出的25C更香;3—4万元价格带可以买更多款式二奢准新的香奈儿;4—5万元价格带可以考虑“养马”,愿意花5万买Goyard的太少了。
除去市场环境和时尚趋势转变等客观因素影响,Goyard的品牌发展还面临“小众定位”这一主观因素的限制。
Goyard不做线上销售渠道,在周婷看来是把“双刃剑”。“不做线上,符合其低调高端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定位,主流客群会更认可Goyard,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也会变小。但同时,不做线上也会失去很多曝光机会。”
此外,Goyard主要以手袋箱包为主,品类较为聚焦,在专家看来,“优势是更专业,可专注做好某些产品,缺点是客户黏性不强,容易流失”。
全球时尚风向标Lyst 2024三季度榜显示,在热门商品TOP10中COACH、Miu Miu、珑骧手袋上榜。就热门品牌TOP20来看,不乏The Row、Toteme等小众品牌。这些品牌的共同点是不局限于单品类,如The Row,在小红书的热门笔记中,既有手袋,又有大衣,还有鞋。在小红书搜索Goyard,热门笔记多停留在2022年和2023年。
Goyard的老钱风,需要讲出新故事。
作者:贾诗卉
编辑:田纳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