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变的第三年

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变的第三年
2024年11月25日 11:09 金融翻译官巴图鲁

来源:金融翻译官巴图鲁

中国房地产的高光时刻停留在2021年,确切的说是2021年上半年,此后开始了长周期下行阶段,地方政府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严重依赖的土地财政模式也走到了尽头,2011年至2023年,土地财政的收入和增速如下图(数据来自财政部官网):

01

土地财政终于走到尽头

2021年,土地财政收入达到创纪录的8.7万亿,但此时土地出让金的增速已经下降至3.5%,增长乏力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2022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3.3%;2023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3.2%;2024年1-10月,土地出让金收入(26971亿)同比大幅下降22.9%;2021年-2023年,土地财政收入锐减3万亿。

同时,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的比重,也发生明显下滑:过去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度很高高,2012年-2023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的比重平均34%,2020年甚至高达43.2%,2023年已降至30%。

土地成交规模与新房成交规模高度相关,克而瑞的统计数据显示:

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13.6 亿平米,销售额13.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24%、27%(行业规模重回 2015年);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14.44亿平米,成交金额4.73万亿,较 2021年同期下降37%、31%。

过去20年,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垄断资源,和金融信用体系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地方政府的杠杆融资能力,可谓是土地在手,天下我有,只需要将土地注入旗下的城投公司,就可以从银行获得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然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产业园区,再配合税收优惠招商引资;

但核心是以土地作为抵押物的信用体系,通过金融杠杆的加持,推动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可以说,过去20年的通胀涨幅、收入涨幅,几乎都源于房价上涨,最近3年的通缩压力,也是源于房价下跌,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导致的悲观预期。

随着城镇化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少子化趋势加快,共同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不可逆下降,土地财政的模式已经实质性终结,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02

地方财政的第二增长曲线

虽然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但国有资产总规模在不断提升:

根据《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全国的国有企业总资产371.9万亿,而且平均资产负债率只有64.8%,是土地以外最重要的资产,如果370万亿的总资产回报率能够提高1%,就能增加3.7万亿的收益,恰好可以弥补土地财政的损失。

一方面,要提高已上市央国企的估值,也就是2022年提出的“中特估”概念;另一方面,学习新加坡的主权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新加坡的财政部拥有这家公司100%的股权,最初的投资总值3.54亿新元,2021年增长至3810亿新元,增长了1000倍以上,47年间,淡马锡的复合年化回报率高达14%。

淡马锡模式属于典型的“政企分离”,政府只求财,不求管,用我们的话说叫做: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型。

国资委“管资产”:政府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必然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市场化程度低,这样的国央企上市,估值高才怪;

国资委“管资本”:政府出钱就好,做好监管的本职工作,充分释放企业的市场活力,提供企业所需支持,最后和企业分钱就好;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型,难的是放弃对权力的极端迷恋,难的是舍不得脱下裁判服去踢比赛,但还是有地方国资委率先转型成功,比如合肥和珠海,通过投资新兴产业,并且积极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成功调整了财政收入结构,成为网红国资委。

合肥国资委:缓建地铁押宝京东方、千亿资金投注长鑫存储、和战投共同接盘蔚来,培育出三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群;10年时间,累计投入1400亿,带动总投资4300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000亿...合肥市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资产规模高达万亿。

珠海国资委:主动放弃格力电器的实控人地位,真正释放了企业活力,作为回报,获得416亿现金,最近两年,珠海市国资委已入股20家上市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国有资产的规模,总额近万亿,年均增长22.32%。

通过资本招商(投资入股)的方式,地方政府引入行业龙头优质企业,进而带动产业上下游的聚集效应,形成【资本→新兴产业→就业→税收】的新模式。

同时,加大了对上市国央企领导的市值管理考核,以及地方国资委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后,必将强化各地方政府对A股被投企业的估值关注度,不会出现过去20年只关注房价,不关注股价的情况。

当地方政府手握国有企业资产时,可以从容地将“国有资产证券化”,把流动性较差的国有资产,变得富有流动性,形成地方财政有现金,可以更好的改善民生或支持新质生产力,缓解当前地方政府无力发展经济的困局;也有利于投资人分享国有资产长期收益,增强投资人财产性收益的能力,间接促进消费回暖,有利于内循环的构建,消化过剩产能,尽快完成产能出清,经济才能真正上正轨,对股市形成基本面支撑。

总结:土地财政的比例会越来越低,股权财政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以此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形态和收益结构必将深刻变化,含权类产品的比重会提高,产品的含权收益比重也必将提高,传统的理财思维需要进一步刷新,才能拥抱股权财政下的财富新周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