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AMC对个贷不良批转市场的研究报告

全国性AMC对个贷不良批转市场的研究报告
2024年11月14日 12:37 不良资产头条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

近年来,个贷不良资产市场经历了从探索试点到扩大范围、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化处置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由银登中心个贷批转、收益权转让和交易商协会个贷不良ABS组成的两大市场、三类产品,市场交易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交易规模快速扩大。2024年上半年个贷批转和个贷不良ABS交易规模分别达321.5亿元(成交价13.4亿元)和234.68亿元,同比增长127.5%和16.77%。为抢抓个贷批转业务发展机遇,长城资产浙江分公司组织专题调研,对个贷批转业务的政策端、供应端、需求端、资产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对个贷业务开展提出建议。

一、政策支持及现状

1.个贷批量转让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

2021年1月7日,原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批复银登中心开展个人批量不良资产转让业务试点,首批试点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AMC、AIC以及符合条件的地方AMC。

2022年12月30日,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2〕1191号),将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部分省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纳入试点机构范围,新增出让方合计超过500家。

以上两通知均强调AMC收购资产包后要采取自主、委外、重组等方式清收,禁止将收购个贷债权二次转让。

2.个贷批量转让市场发展现状

自试点开启以来至2024年二季度末,通过银登中心累计转让个贷资产包共626单,本金规模超1508亿元,年度成交本金由2021年17.73亿元增长至2023年621.91亿元,成交本金折扣率由2021年的12.57%下降至2023年的7.47%,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参与者理性程度不断提高。进入今年以来,因受到春节长假、金融机构年度规划以及风险偏好的影响,一季度个贷批转市场交易短暂降温,二季度开始快速回暖。2024年上半年银登中心共计成交个贷不良资产包135单,同比上升13.4%;成交规模321.5亿元,同比上升127.5%。2021年试点至今银登中心的个贷资产包成交规模(本息总额)和成交折扣率如图所示:

图1:批量个人业务成交统计

图2:批量个人业务平均折扣率图2:批量个人业务平均折扣率

二、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市场分析

1.市场供应端

从供应主体来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消金公司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供应份额,以2023年为例,两类主体出包本息合计占比达94.92%,其中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转出311单、未偿本息合计732.65亿元,未偿本息占比75.89%,主要为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10家消费金融公司转出14单、未偿本息合计183.71亿元,未偿本息占比19.03%,主要为本息合计170亿元的捷信资产包。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国有银行仅在2021年试点初期尝试了少量批转业务,后续未持续扩大转让规模,自试点以来6大行整体市占率不足1%,其中挂牌规模最大的建设银行试点至今也仅有本息合计2.6亿元的出让规模。与此同时,零售大行招商银行目前也未大规模涉足个贷批转市场,仍主要通过发行ABS实现出表。因此,如未来国有六大行和招行能加大批转出包力度,将快速增大个贷批转的市场规模。

从出让债权类型来看,试点初期主要以个人经营贷为主,试点后期随着消金公司被纳入试点范围,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在个贷批转中的占比快速提升,2024年2季度两者的市场占比已分别提升至52.5%和33.5%,侧面反映了当前消费贷、信用卡类不良资产质量承压,处置压力较大的状况。银登中心披露2021年至今个贷不良资产包贷款类型分布情况如下: 

表1:个贷不良资产包贷款类型分布情况

2.市场收购端

地方AMC是个贷不良的收购主力。截至2024年6月28日,60家地方AMC中已有超过35家在银登中心成功受让个贷不良资产包。从头部市场参与者来看,截至2024年末,辽宁富安已累计收购超100个资产包,本息规模超140亿元;广州资产、海德资产累计收购规模均超60亿元。此外,瑞京资产于2024年上半年通过场外交易的方式收购了捷信消金本息规模约260亿元的个贷资产包,快速跻身市场头部机构。

与此同时,五大全国性AMC受监管和处置政策的影响,前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仅有东方资产与银河资产在前期各参与了一次个贷不良竞拍,其中东方资产以4.7折竞得平安银行推出的首单个贷不良资产包。从2023年开始,信达资产和中信金融资产逐步开展了个贷不良资产包试点收购,信达资产和中信金融资产在个贷不良市场的市占率有所提升;同时,我司和信达资产还各自通过与个贷不良处置机构合作建立基金的形式进入市场。2022年至2023年第二季度个贷不良资产包买受人的分类情况如表2所示: 

表2:个贷不良资产包买受人的分类情况

3.资产质量情况

总体债权质量方面,根据银登中心披露的2023年度个贷批转情况,批转债权有以下特点:一是大部分债权已逾期3年以上,短逾期账龄项目较往年有显著提升。二是已核销债权比例较高,占比达92.26%。三是未诉资产占绝大多数,笔数占比达96%。四是借款人授信额度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内,项目数占比为74.1%。

具体债权质量方面,由于我司尚未正式进入个贷一级批转市场,对债权质量信息的来源较为有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公开市场发行的个贷不良ABS历史回收数据,以及前期与某银行交流取得的历史业务数据进行研究:

信用类个贷不良ABS发行及底层资产情况。

个人信用类不良回收率与回收速度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中债资信评级发布的数据,2023年度个贷不良ABS共计发行75单,合计181.47亿元(同期个贷批转交易规模为46.44亿元),发行规模较2022年增长32.26%,其中发行频次和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主要为招商银行(8批次,29.61亿元)、广发银行(8批次、13.41亿元)等。从近年存续期的表现来看,个人信用类不良回收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以业务量较大的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不良逐月回收数据为例:2019年3月,招商银行当月出险的信用卡在出险后12个月就能快速实现约35%的回收比例,出险后36个月实现接近40%的回收比例。但受到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催收行业监管规范趋严的影响,信用卡类不良债权资产质量快速下滑,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信用卡出险后12个月内回收比例已下降至6%-7%,出险后36个月的回收率也仅为10%左右。与此同时,广发银行信用卡出险后回收速度也表现出了与招商银行类似的下降趋势,其中出险后12个月的回收率从最高的2019年约17%下降至2023年的约8%。

回款能力随时间增加逐渐下降,小额债权回款能力高于大额债权。从不良出险后各期的回收趋势来看(以广发银行为例),债务人还款能力随逾期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且出险后前12个月左右小额债权的回款能力明显好于大额债权,出险12个月以后不同金额组别的还款能力差距快速缩小。总体来看,2.5-3年左右是信用卡类个贷催收清偿的主要时间区间,目前市场发行的ABS产品也普遍使用出险后36个月的历史数据对贷款池的回收能力进行刻画。

图3:信用卡不良债权违约后各当期回收率分布

某银行历史业务数据分析情况

个贷不良资产回收率呈现阶梯式恶化趋势。由于信用类个贷不良ABS底层资产主要为信用卡类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为进一步研究个人贷款类产品资产质量,调研团队取得了某银行自2018年以来涉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历史回收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从近年存续期累计回收率的表现来看,除了在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的数月有过一定反弹,整体均呈现出阶梯式恶化的趋势,第一阶段为2018-2020年底,债务人出险后24期(月,下同)还款水平能够维持在40%左右,其中2020年2月出险贷款第24期累计回收率可达52%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债务人对疫后经济复苏有较好预期进而提升了还款强度;第二阶段为2021年中-2023年初,由于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整体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疫情封控尚未解除,债务人对后续经济复苏仍有一定预期,24期累计回收率下降至28%左右;第三阶段为2023年初至今,从前5-15期的累计还款情况来看,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出现加速恶化的趋势,其中出险后前几期的回收速度下降较为明显,显示出债务人还款动力不足,催收效果不佳的现象。以2023年末出险贷款的回收情况来看,出险后第5期累计回收仅有10%左右,仅为2022年高点的1/4左右。

图4:某银行个贷不良资产累计回收率表现

贷款逾期后首月还款率比例最高,2020年7月后不良催收效果明显下降。基于贷款逾期后首月还款率比例最高,能较好体现贷款催收效果,通过对不同金额区间贷款自2018年10月至2024年3月各月出险后第1期回收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为明显地观察到2020年7月起不良催收效果的下行趋势。此外,贷款金额对回收率下降趋势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户均金额小于5,000元的贷款首期回收率较为稳定,目前仍能维持在3.5%-4%的水平,高于其他金额区间1.5到3个百分点。

图5:某银行各月新入池资产第一期回收情况

综上,近年来以上几家银行信用卡和经营性个贷不良的回收能力明显下降,考虑到2022年初至今个贷批转成交本金折扣率未有明显下降(一直维持在8%-10%左右),可以推测,个贷资产包买方的盈利水平可能也在持续压缩,市场竞争较试点初期有所增大。同时,在此次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认识到能够获得的贷款业务数据仍然较为有限,仅能通过金额、账龄等维度进行分析,未来如想对债权按地区、年龄等维度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需要在后续试点过程中加强个贷不良原始债权数据的收集和运用,同时重点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和债务催收政策的变化对个贷业务回现的影响,以系统、科学的方式确保业务试点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有序推进。

三、建议

1.通过试点积累个贷资产包收购处置经验

个贷批转业务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系统性工程,为抢抓战略机遇,找准未来发展定位,应加快开展个贷不良相关业务试点,持续推进研发创新,通过试点不断发现问题、积累资源、总结经验,有序打通尽调估值、转让过户、中介管理、债务减让、财务入账、客服管理等业务环节的堵点难点,依托现有系统基础对各个业务模块进行个贷专业化、体系化开发改造,实现AMC传统对公业务和个贷试点业务相互赋能,协同增长目标。个贷收购处置是一个全新领域,需要大量数据和经验积累,无法一蹴而就,故在前期应以鼓励为主,在实践中不断整合资源、开拓市场,争取形成在个贷收购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

2.依托试点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及制度建设

个贷不良资产包债权数量往往达数千或数万笔,仅靠传统手工方式无法实现债权录入、资料归档、委托清收、债务减免、后期管理、回款入账、公允价值调整等一系列业务操作,必须建设适应个贷业务发展的信息系统,提升全流程业务自动化水平。同时,要依托个贷系统生成的数据加强分析,充分利用平台数据开展业务分析、设计管理目标、优化考核机制等工作。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数据报送对接机制,形成能够批量化、自动化完成征信、EAST报送的系统能力。

3.打破壁垒,加强同业交流共同推进业务发展

从目前个贷不良资产的受让方来看,五大全国性AMC基本仍在试点阶段,主要原因是相比传统资产包,个贷批转业务工作量大,见效不确定因素多。但是,相比已充分竞争的传统不良资产市场,个贷不良资产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已从初期的过热报价、之后短期停滞的道路上走出,自2023年快速放量,价格也渐趋合理,正日渐成为不良资产市场中新的蓝海。五大全国性AMC传统的收购处置经验并不完全适应新的市场,进入新市场也面临同样的监管压力,需要加强沟通、打破闭门造车,尽快走出一条适应监管要求、匹配市场实际、能在充分竞争中获得适当效益的个贷资产收购处置途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