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饮汇观察
今年夏天,无糖茶市场一路狂飙,更开启了大洗牌的“生死时速”——有业内人士称,哪些品牌能继续留在“牌桌”上,哪些品牌将“失速”败退,都将见分晓。
毕竟,无糖茶大战硝烟四起,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升级趋势更明显,对入局者综合实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而新锐品牌让茶以其独特的差异化策略,备受瞩目。除了高山茶的定位让人耳目一新外,让茶旗下无糖果味茶系列上线3年以来,屡屡斩获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电商平台消费榜单NO.1,不仅拓展了无糖茶消费场景,更构筑了品牌发展的第二曲线,让“让茶”这个品牌加速成为无糖茶市场的佼佼者。
无糖果味茶正“出圈”
让茶,创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无糖茶饮料的茶快消品品牌,致力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自然、健康、方便、好喝的茶饮料产品。旗下拥有高山花茶系列、高山纯茶系列、草本茶系列、无糖果味茶系列。
2021年,让茶的果味茶系列诞生,也很快成为让茶旗下的爆品系列。甚至在今夏无糖纯茶竞争进入白热化时,让茶无糖果味茶仍然在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的同类目销售业绩榜上持续占据“C位”,在今年京东618中让茶品牌销量大增408%,展现出极强的产品力与复购消费黏性,果味茶功不可没。
那么,无糖果味茶为何能走红市场?
首先,果味茶作为无糖茶的细分子品类之一,先天就具备了即饮茶的“流行基因”——当康师傅冰红茶、农夫山泉茶π等含糖型果茶类产品已经成为几十亿、百亿销量的大单品时,口感更趋同、饮用却更健康的无糖果茶显然市场教育成本会大大降低。
毕竟,纯茶类即饮饮品经历了七八年的市场培育,才最终让消费者消除“隔夜茶”的偏见,相比之下,为传统果茶饮品做了“减法”的无糖果味茶的教育成本几乎等于0。
随着无糖饮料的消费潮流兴起,驱动因素是消费者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消费者开始关注饮料的制作原料是否是真材实料,而非浓缩液勾兑,甚至还会仔细观看配料表里热量和糖分含量。
因此,当面对一瓶500ml传统冰红茶产品含有将近48克的糖,立马劝退了一群健康意识开始萌生的年轻人。要知道,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成年人每天糖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此时,既能留住“美味”,又能保持“健康”的让茶无糖果味茶的产品力就显得格外突出。
据了解,区别于市场上的果茶饮料,“让茶”无糖果味茶系列采用100%真茶萃取茶汤,留住醇厚茶滋味;新鲜浓缩果汁清甜爽口,喝出天然好味道。在工艺和原料方面,“让茶”也精益求精,专业萃取技术,全程无菌灌装生产,只为呈现安心安全的茶饮料;茶叶甄选自中国各地优质茶园,真茶萃取,保留茶叶自然鲜爽味道。
据让茶方面介绍,无糖果味茶主打0糖0脂的概念,主要面向年轻都市一族,同时作为健康茶饮,“让茶”无糖果味茶甜味主要来自天然代糖赤藓糖醇,热量低且口感好,减热量不减美味。
而在风味选择上,让茶目前推出了葡萄乌龙茶、白桃青柠红茶、青梅龙井茶、柠C茉莉茶四种口味,将当前市场流行的水果口味与传统茶文化做了精妙融合,既保留了流行风味的普适度,又突出了新一代果味茶的“健康”、真材实料的差异化特性,让其天然具备“爆品”基础。
如让茶最近推出的新品柠C茉莉茶,就可以看到让茶对于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据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柠檬口味的饮料销量增长了近25%。有业内人士认为,柠檬与无糖茶的创新结合,是无糖茶品类创新分化的结果,将在未来为无糖茶市场寻找到更多的新增量。
全链路营销为“爆品”开路
好产品也需要精准营销加持,赋能动销,最终成就爆品。
在线上,让茶构建了全域传播矩阵,通过双微一抖、小红书等平台打造品牌认知,扩增产品销量。
比如小红书平台上有大量自来水安利让茶产品,让茶话题下有大量的用户自发帖,可见让茶的小红书营销已经小有成效。
同时让茶还与抖音上的达人频频合作,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的形式,实现了全链路营销的“品效合一”。
除了在社交、内容平台持续发声外,让茶还通过冠名、植入当红综艺类节目,不断制造热门话题与年轻消费者互动,极大提升了品牌音量。
今年8月,让茶独家冠名浙江卫视《上场吧啦啦队》,这是全国首档啦啦队竞技成长真人秀节目,让茶旗下无糖茶饮料,以“0糖0脂0能量”姿态陪伴台上选手高燃竞逐,成为今夏无糖茶市场令人瞩目的一抹亮色。
很显然,凭借着“高山茶”独特的卖点和中国风包装,再加上“果味茶”的时尚与活力,使得让茶以更快的速度让产品“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为不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而在线下,让茶目前已经与全家、7-11等连锁便利店、华润、物美等大型商超达成合作,旗下产品大约覆盖了全国80%+省市地区,入驻200+销售系统,都成为助力果味茶成长为让茶品牌第二曲线的重要因素。
随着2024年秋糖即将到来,让茶还将在线下充分让利经销商,采用一市一代的严格的区域保护措施让经销商拥有长期市场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为经销商提供车贴、海报、T恤衫等丰富物料支持,谋求市场双赢!
本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官微、电商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