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我们能做些什么?

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我们能做些什么?
2024年09月26日 14:08 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印发了《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重大举措,对于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升全民健康适应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中国作为气候变化敏感区之一,增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端气温事件,如热浪和寒潮,都会加剧心肺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脆弱群体危害更大。从1990年至2019年,中国与高温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4倍。此外,暴雨、洪水、干旱和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不仅直接威胁生命安全,还通过破坏生态环境和恶化卫生条件间接引发健康问题。气候变化也会改变传染病传播模式,推动登革热、疟疾等疾病扩散。全球变暖还加剧了空气污染和过敏原浓度上升,如造成臭氧生成增加、花粉季延长,医疗系统则需要应对更多哮喘、过敏等病例,加重了公共卫生负担。

气候变化对现有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医疗卫生资源要承受巨大压力。极端天气可能破坏卫生基础设施,增加资源调配和应急管理难度。今年9月,第11号台风“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在海南文昌市沿海登陆,成为史上登陆我国最强的秋台风,期间海南琼海、文昌、万宁多家医院发布公告,因台风暂停全部门诊或部分专家门诊。中国亟需在未来建立一个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公共卫生系统,从而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冲击和压力,持续改善人群健康水平。增强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抵抗力和恢复力,被列为《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之一。这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灾害的应急预案,保证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功能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时一定时间内能维持正常运行。

《行动方案》从国家层面进行了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旨在通过规划、监测、预警、评估和干预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控效果。方案提出了针对重点地区和脆弱人群的干预措施。科学研究是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前提。目前,这一方面,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开展更加深入研究,评估当前和未来的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识别气候敏感疾病和脆弱人群,从而对方案起到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被视为核心驱动力,也是方案的亮点,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能提升疾病预警、资源优化和低碳发展能力,提高应急管理精准度。卫生健康部门需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密切合作,做到相关数据资源的实时共享,并建立健康气象在线数据库系统,开展对传染病、慢性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等的监测预测。建立气候变化与健康风险的早期预警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重要措施。例如,以高温热浪与健康风险早期预警系统为行动试点,向公众发布以气象或气候预测为基础的信息,提醒决策者、卫生相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治办法,呼吁公众采取应对行动,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支持保障、队伍建设和实施指导,特别是设立专家委员会和技术联盟,有助于汇聚各方智慧,推动决策更加科学、行动更加高效。与此同时,人才储备不足仍是挑战。随着健康问题日益复杂,跨学科人才需求增加,因此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基层人员技能,是确保方案顺利执行的关键。

《行动方案》标志着我国在气候变化健康适应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挑战的系统性、前瞻性与务实性,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下的资源差异和社会需求,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有效提升全民健康适应能力,防范和降低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的建设。

(黄存瑞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查群武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助理研究员)

作者:黄存瑞 查群武

编辑:杜玮

运营编辑:肖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