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AI+机电一体的巅峰

人形机器人:AI+机电一体的巅峰
2024年07月22日 14:13 芝能汽车

来源:芝能汽车

人形机器人,这一源自科幻想象的概念,正逐渐变为现实。它们不仅拥有类似人类的外观和行走能力,还通过先进的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语义理解、人机交互和自主决策。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

01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人形机器人的探索始于蒸汽时代的尝试,跨越百年,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从20世纪初的初步探索,到21世纪初的硬件技术突破,再到近年来的商业化试水,每一步都见证了技术的飞跃。

特别是在2020年后,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的成熟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进一步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商业化进程。

● 关键技术解析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可概括为“大脑”、“小脑”、“躯干”、“灵巧手”、“动力”、“柔性电子皮肤”和“感官”。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人形机器人的感知、控制、执行和交互能力。

其中,“大脑”负责环境感知、行为控制和人机交互,而“小脑”专注于运动控制算法,确保机器人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并高效完成任务。“灵巧手”则集成了多种传感器,赋予机器人抓取、感知和反馈能力,是实现精细操作的关键。

● 商业化与应用场景

人形机器人正逐渐进入实际应用领域,从工业制造到家庭服务,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例如,美国的Agility Robotics公司推出的Digit机器人,已在亚马逊的物流中心进行测试,用于搬运任务,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潜力

此外,人形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下的应用,如核辐射检测、矿山作业等,也展示了其在人力替代和能力互补方面的价值。

02

技术路线与产业洞察

软硬件解耦、硬件超配、固件预埋和OTA内置等技术路线,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后期维护和产品迭代中保持灵活性和成本效益。

然而,高质量训练数据的缺乏仍是挑战,Sim2Real技术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如何保证模型在现实世界中的准确迁移,仍然是研究的重点。端到端大模型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虽提升了智能化水平,但也带来了长序列问题,限制了具身智能的成熟应用。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逐渐形成,上游是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和摄像头、轴承等其他零部件;中游是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主要模块、内置的算法模型与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下游是系统集成、产品销售与维修保养。

高能量密度电池与柔性电子皮肤将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下一个突破口,延长连续作业时间和增强环境适应性。脑机接口和元宇宙技术的融合,则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将迈向更为智能化、沉浸式的未来。

同时,人形机器人有望复用智能汽车的技术能力和产业链,加速产业发展,尤其在中国,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国内厂商在工程化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优势。

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机器人的一种,正从专用场景向通用场景进化,它们不仅代表着技术的前沿,也预示着未来生活方式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将更加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连接现实与未来的重要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