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9成后,“港股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拟赴新加坡第二上市

市值蒸发9成后,“港股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拟赴新加坡第二上市
2024年06月29日 19:55 钛媒体APP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海伦司微信公众号图片来源:海伦司微信公众号

2021年成为“港股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司,如今谋求在新加坡第二上市。

6月27日,海伦司发布公告称,建议以介绍上市的方式在新交所主板第二上市,第二上市不会涉及增发新股,公司已经向新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同日,海伦司第二上市计划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已经向海伦司发布了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海伦司称,完成建议第二上市,将使公司能够进入新加坡证券市场,发展公司在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地位,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全球知名度,助力公司国际业务拓展,扩阔公司股东基础及未来筹资渠道。海伦司还表示,长远而言,第二上市有利于推广公司企业形象,提升证券流动性。

实际上,自海伦司上市两年半以来,总市值已经从上市首日的突破300亿港元收缩至28.35亿港元左右,市值蒸发超过9成。

如今,选择新加坡第二上市,背后也暗示着海伦司想要借此走出自身发展的困境。

转型走加盟模式

海伦司诞生于2009年,是国内连锁小酒馆的代表。创始人徐炳忠最早在北京五道口开了第一家店。定位“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平台”,凭借极致性价比,10元的超低价格,吸引力高校学生等年轻消费群体,迅速起量,创造破亿元的年营收,2021年9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小酒馆第一股”。

上市之初,海伦司就曾表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开设新酒馆,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等,并预计,2021年至2023年,将新开近2000家门店。不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年的海伦司亏损2.3亿元。上市不到一年,2022年的海伦司,一度关闭194家门店,亏损达到16.01亿元。

2023年3月,海伦司曾透露持续闭店计划,表示会放弃掉一些可能短期之内是扶持不上来的一些门店。2023年6月,海伦司决定开始转型,走轻资产运营道路,启动加盟模式——“嗨啤合伙人”计划,大力发展合伙人门店网络。

因为加盟门槛不高,业务发展很快。截至2024年3月28日,海伦司合伙人酒馆门店累计签约383家,其中已开业188家,门店规模直逼直营酒馆。

海伦司加盟合伙人门店模式,一定程度上对海伦司的业绩带来了正面影响。2023年,海伦司收入同比下降22.49%至12.09亿元,但是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为1.8亿元。公司表示,收入减少主要系公司向轻资产模式进行战略转型,主动调整直营门店网络,大力发展合伙人门店网络所致。

最初,海伦司推出的加盟店型为精品店、优品店和臻品店,门店面积在90~260平方米不等。去年9月,精品店店型升级,采用托管合作模式,海伦司称该店型只需50万~70万元的前期投入,单日营收超千元即可盈利。去年12月18日,海伦司宣布取消对加盟店的毛利抽成,并将已抽毛利全数返还。

有餐饮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对话时表示,“海伦司把这一部分的利润放到了供应链上,对酒、原材料等货品加价了。”

广发证券曾指出,据公司财报,截至23年底,直营酒馆/特许合作酒馆分别为255/92家,23年分别净减398/22家,截至24年3月19日分别为236/84家。

该行预计,2024年嗨啤合伙人模式有望加速拓展。嗨啤合伙人酒馆单店平均日销为7000元,与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差距较小,但考虑嗨啤合伙人酒馆面积较小,因此坪效更高。新模式下公司有望加速拓店并覆盖更广阔的下沉市场,品牌力有望持续强化。

不过,也有券商对海伦司转型抱有谨慎态度。中泰证券近期在研报中表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海伦司轻资产项目“嗨皮合伙人”已看到实质性推进,但加盟商盈利稳定性以及转型加盟模式对集团公司层面盈利的影响尚需时日观察。

借关店止损,向下沉市场寻增量

过去一两年,海伦司一直在忙着“自救”。2023年,海伦司实现扭亏为盈,在轻资产的加盟合伙人门店扩张之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裁撤一二线城市直营门店,缩减原材料、人工和房租成本。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伦司拥有总门店数479家,比2022年减少了288家。截至2024年3月19日,海伦司的门店数为503家。而巅峰期,海伦司的门店数为854家。

其中,海伦司大刀阔斧“砍掉”近七成的是直营门店。财报显示,2023年末,海伦司直营酒馆数量只剩下255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净关闭398家。截至2024年3月19日,直营酒馆降至236家。早期加盟的特许合作酒馆数从2021年的114家下降至84家。

对于大幅关店的原因,海伦司也在财报中表示,2023年,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公司坚定向平台型公司、轻资产模式进行战略转型,主动调整存量门店网络,大力发展合伙人门店网络,以充分调动社会优质资源,重新进行长期的市场布局。

关店意味着人员减少、开支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给业绩带来过改善效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伦司自有员工675人、外包员工2104人;而上一年度,自有员工为1637人、外包员工为4029人。2023年的人力服务开支为2.99亿元,同比减少70.2%。

与此同时,海伦司也在向下沉市场寻找增量,减少的门店数量在一二线城市比重更大。财报显示,海伦司2023年旗下拥有的一线城市酒馆、二线城市酒馆和三线及以下城市酒馆数量分别由2022年末的80家、372家以及314家腰斩至38家、186家和252家。

而在下沉市场,海伦司还开启了“大排档+小酒馆”模式,开出“海伦司·越”店,在保留酒水菜单的同时增加烧烤类菜品。

回顾自2021年9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来,海伦司港股市值相较上市之初已缩水过8成。特别是2023年3月以来,股价加速下挫。6月29日截至发稿,海伦司报2.24港元/股,市值28.35亿港元。

实际上,海伦司在海外开店的第一步就是,起步于东南亚的新加坡。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19日,海伦司在全球拥有门店503家,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其中500家位于中国内地。

如今,伴随着海伦司选择去新加坡二次上市,香颂资本CEO沈萌近日有对媒体提出,这一动作或是因为其当前在香港市场表现不佳,需要开辟新的交易市场,吸引新加坡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为股价和交易量注入更多活力。

沈萌有对媒体表示,“海伦司可能认为新加坡市场有机会,是因为当前部分家族办公室或高净值群体的财富管理业务转移到了新加坡,但是否有机会还有待检验。”(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柳大方,编辑|房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