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希音转战伦敦上市:估值大缩水,“新模式”面临大考

Shein希音转战伦敦上市:估值大缩水,“新模式”面临大考
2024年06月19日 15:39 翠鸟资本

来源:翠鸟资本

文|翠鸟资本文|翠鸟资本

在美IPO遇阻后,在线时尚巨头Shein希音却即将迈出在伦敦上市的一大步,不过估值在这几年却缩水了不少。

与此同时,从多个信源透露的消息来看,这“重要一步”背后依旧迷雾重重。Shein希音依旧是困扰许久的“身份”问题。

01

估值大幅缩水

最近,Shein希音这个名字在金融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从中国起步的快时尚品牌,正准备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大展拳脚。

据Sky News报道,Shein希音计划提交IPO招股书,目标是筹集超过10亿英镑的资金,估值高达500亿英镑。

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IPO,仅次于2011年的嘉能可国际。

但尽管如此,Shein希音估值仍相较于此前出现了大幅度缩水。

2022年4月的融资中,Shein希音筹集了10亿美元,当时公司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超过了当时inditex和H&M市值之和。惊人的估值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大私人控股公司,仅次于字节跳动和马斯克的SpaceX。

随着全球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023年底Shein希音向美国SEC秘密提交了上市文件,希望获得800-900亿美元的估值,却未能如愿。但到了2024年初,私募市场的估值更是缩水到了450-550亿美元。

尽管Shein准备在英国上市,且可能成为伦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之一,但该公司可能不符合被纳入富时100指数的条件。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Shein发行的股票数量将达不到纳入富时指数的最低要求。根据证券交易所规定,英国境外注册成立的公司必须至少有25%的自由流通股。

02

“新模式”面临大考

Shein希音从最初销售中国制造的婚纱到2012年收购SHEINside.com网站正式启航。2015年,公司业务转向快时尚服装,并更名为Shein希音。但公司真正的崛起是2020年之后。营收从上一年的45亿美元翻倍到近100亿美元,2022年实现了290亿美元的销售额。到了2023年,Shein希音销售额更是达到450亿美元,首次超过Zara母公司Inditex整个集团销售额,而净利润超20亿美元,增速则在180%以上。

然而,如此迅猛增长的业绩,Shein希音千亿估值却在短短几年时间缩水近一半,可见市场对其前景可能并不乐观。

究其原因,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当下贸易摩擦频频。

Shein希音成立于中国,供应链也在中国,正是因为如此,2023年在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了IPO申请,寻求在美国上市后被拒绝。当时彭博社报道称,美国参议员马可·卢比奥等人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阻止Shein希音在美国上市,并表示该公司应该披露更多关于其在中国业务的信息。一名美国国会议员还提议对Shein希音在中国的供应链进行调查。

面对地缘政治的压力,Shein希音“中新美”模式应运而生——同时具备中国公司、新加坡公司、美国公司三种身份。Shein希音的"中新美"模式选择弱化自身的中国背景,转而强调其全球化的身份。

具体来看,一方面,Shein希音将始于南京,背靠广州番禺的公司总部搬迁至新加坡;另一方面公司业务不再以“China”自居,而是以“Global”替代,这从Shein希音官网的介绍中就可见一斑。

Shein希音执行主席唐伟在2024年米尔肯研究院全球大会上表示:“如果从出生地和供应链角度,Shein希音是家中国公司;如果从总部和核心人员所在地角度,Shein希音是家新加坡公司;如果从市场和公司价值观角度,Shein希音是家美国公司。”这番话,无疑是对Shein希音“中新美”模式的最好诠释。

然而,从经济发展理论层面而言,这种“中新美”模式可能也存在弊端。

数据显示,我国6万多亿美元进出口的产品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已从50%降至20%以内;中国自己的产业链集群制造的东西占到了70%。

中国制造的出海之旅历经磨砺,最早是来料加工,后来是外贸分销、兼并收购,用多年的“市场换技术”终于打造出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到了“以技术造市场”的新阶段,可“中新美”模式很明显并不符合这一新阶段的方向,反而是反向逆行。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还是不是中国制造真正需要的出海呢?

更遑论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全球化配置带来的收益,到底应该放在哪里?这也是希音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