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才能坐、插座也封了?”星巴克让临时加班的打工人彻底心寒

“消费才能坐、插座也封了?”星巴克让临时加班的打工人彻底心寒
2024年06月19日 14:38 Vista氢商业

来源:Vista氢商业

星巴克消费入座又有了新的进展。

上个月底,有网友发现星巴克部分门店放置了【消费入座】的牌子,“还没坐下5分钟店员就劝离”;还有网友反馈,如果只是干坐着店员会通过反复询问“需要点单吗”,侧面推进消费入座。

图源:小红书@是小众设计眼镜店啊图源:小红书@是小众设计眼镜店啊

不喝咖啡都要进星巴克坐一会儿,无非是为了蹭空调、充电以及休息会儿。对于星巴克到底应不应该消费入座网友吵出了好几轮热搜,如今还没吵明白,星巴克直接再下一“杀招”——封了插座

网友@是小众设计眼镜店啊 6月14日在星巴克买完咖啡想去休息会儿,结果发现座位下面常见的插座口已经被封。

经过店员一番指导,下腰抬臀摆出瑜伽里猫式伸展的大动作,才七拐八拐找到了新一代充电口。这时候美式入口都觉得比往常苦了几分,不知道是因为现实苦涩还是星巴克偷偷换了豆。

图源:小红书@提拿姐图源:小红书@提拿姐

“星巴克终于不做慈善了,真的不喜欢每次拿着咖啡没座位。”

网友@Selinanana 发现,最近半年去星巴克越来越难找到座位,“经常遇到一堆写作业、拿着电脑开会议的人。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曾经提出一个吊打同行的概念【第三空间】:把咖啡店视为家与办公场所以外的社交去处,也就是咱家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社交。

但显然,无论星巴克在美国的“真面目”到底如何,到了国内,它是真想卖给中产。星巴克希望你是在CBD里穿着小香风套装的白领,每日来这里嗦一口液体马杀鸡,最好能把星巴克当作食堂,早上咖啡中午沙拉晚上绝食;

或者是手握几个大单子的精英创业族,你拉着天使投资人在星巴克面对面给对方画大饼,在谁的饼更大之争中,你们靠着30块钱的咖啡半小时就解决七位数的大生意。

但或许星巴克也没想到,喜欢它的消费者年纪大了,人到中年要么不再需要把咖啡当续命水,要么当年意气风发在这里谈生意的少年统统变成了失意中年人

听说最近中年人扎堆在星巴克闲聊都是为了找工作,有人坐着改简历,有人直接开视频面试。倒也不能否认,星巴克在某种程度也成了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看着曾经的中产会客厅开始封插座,网友猜测“或许是无业游民多到星巴克都忍不了了。”

曾经有一个做自由职业的抖音博主,每天睡醒就带着电脑和超大号充电宝去星巴克等餐饮门店工作和充电,一天下来超大号充电宝回家上能开空调,下能洗衣服和看电视。

当机智的生活家们想出800种方式让一杯30元的咖啡回本时,星巴克的插座就算没封也变得越来越难用

充电头一查就掉下来、充电半小时电量涨了10%……有人认为在星巴克充电就好比寻找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盲盒里能开出来啥。

“所以星巴克这么做该不是为了让你借共享充电宝吧?”

其实该不该封插座本质还是要不要点单才能入座,此前,头条新闻曾经发起投票,超过七成的网友觉得“消费入座合理”

但也有网友认为,星巴克这是在把自身经营不善的矛盾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说白了还是自身高溢价维持不住了,所以开始降本增效。”

去年整个中国咖啡市场继续一路高歌猛进,规模达到6178亿元,瑞幸在和库迪9块9大战中一举成为中国的“咖啡一哥”。

星巴克的生意却不好做了。5月1日,星巴克披露第二财季业绩,营业收入为85.6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为7.72亿美元,同比下降14.96%。同时,美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中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

当年舒尔茨想要把星巴克做成“体验式咖啡品牌”,但随着整个市场的下沉,大爷大妈们开始在星巴克相亲打牌嗑瓜子,就差跳广场舞完成最终闭环时,一边降价一边想稳稳拿住中产的星巴克突然发现,“这或许不是自己想要的消费者和社区氛围。”

这些年星巴克所塑造的“社区氛围”本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人至今还在怀念能在自助吧台实现喝奶自由的10年前。

“2013之前自助吧台随时有热牛奶,拿着美式就可以自己加奶,还有豆蔻粉、可可粉、香草粉三种免费小料。”星巴克的忠实用户小王回忆,“后来慢慢什么福利都没有了,前几天去买咖啡,发现糖包都得问店员要。”

小王说,“这些年看到很多在星巴克薅羊毛的新闻:小学生把黄糖当作零食、大爷大妈拿糖包回家做西红柿蘸白糖,还有人在星巴克充电动车。”

“或许大家也有难言之隐,但确实星巴克的福利越来越少了。”

消费者本身也对星巴克祛魅了。星巴克不再是10年前那个买一杯还要拍照晒朋友圈的正宗美国味儿,当瑞幸们把咖啡卖到两位数以下后,咖啡也就不再是昔日那个高不可攀的洋玩意。

可是星巴克想要营造的社区氛围应该有等级吗?

到底是消费者对星巴克还存有一定想象,亦或是不希望自己本身的消费环境被打扰。如果今天星巴克变成了麦当劳一定会引起泼天骂战,毕竟穷鬼套餐涨价5毛已经是在“背叛”打工人。麦当劳成了打工人的好伙伴,它是你在陌生城市的深夜据点,收留无数失意人。

“感谢一直免费的麦当劳。”

编辑 | 橘总

作者 | 嘴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