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万丁克家庭,比“老无所依”更需要担心的真相

中国60万丁克家庭,比“老无所依”更需要担心的真相
2024年06月19日 12:13 中欧商业评论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撰文| 梁 爽  

《中国年轻人生育意愿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丁克一族”早已经超过了60万。而且这几年这种趋势还在逐年增长,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增长速度更是明显。

数据显示,上海的丁克家庭占比高达12.4%,其次是深圳,占比11.8%,之后是北京,约为10%。上海市妇联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上海丁克家庭已经占据上海家庭总数的12.4%,而这个数据未来还会增长。

但究竟什么是丁克?不生育的生活方式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策略?丁克潮流的困境又给市场带来了哪些商机?

澄清一个概念

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而dink是dual income no kids的缩写,意思是,双倍收入,没孩子。这本身就是针对婚姻状态或亲密关系的一个概念。是以伴侣或家庭为单位,统筹收支为前提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单身,未婚,说自己是丁克,大可不必,那只是不想要孩子。并且,如果一个人有伴侣而财务分开,或者仅一人有收入,那么这种不养育孩子的生活状态,也不必往丁克的概念上靠。

在严格意义上,双收入且没孩子的丁克夫妇,通常会比有孩子的夫妇,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但仅仅因为他们是丁克,并不意味着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或在劳动力中的地位更好。事实上,双收入、没有孩子的夫妇可能来自不同的年龄、收入和教育水平。

然而,作为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的舶来词,“丁克”一词的本土涵义更多地指向具有生育能力而主动选择不生育的人群。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所说:“自愿不育者人群以个人现世生活的幸福快乐为重,珍视夫妻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重视自我的现代意识。”

但除了价值观层面,一些夫妇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不生育的原因,往往是现实而具体的。其理由包括但不限于:

1.更看中事业成就,不想因为生养孩子而牺牲事业发展(取舍)

2.更享受亲密关系,不希望孩子的到来打扰二人世界(取舍)

3.不擅长处理家庭关系,认为孩子的到来会加剧与双方父母的矛盾(取舍)

4.由于性格方面的欠缺,没有信心成为自己理想中的父亲/母亲(被动)

5.认为社会竞争残酷,自己无力保护孩子,或为孩子的未来“铺路”(被动)

6.受经济条件制约,无法为孩子提供稳定健康的成长条件(被动)

可见,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丁克的选择都与经济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因为经济原因放弃生育的“被动丁克”家庭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发达城市多有存在。

世纪佳缘曾发布《单身男女结婚那点事》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围绕国民生育的现状,解读了当前单身男女生对生育观的不同想法,以及对未来的诸多考虑。其中,近6成有婚史男性认为,相比设置离婚冷静期,更需要“生娃冷静期”。

生育观念的改变,与人们家庭经济实力、个人精力息息相关。根据世纪佳缘《报告》统计:在影响单身男女生育观念的各种因素中,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家庭经济实力、个人精力和个人职业发展。其中,61%的单身男性与73%的单身女性认为,家庭经济实力是决定是否生育最重要的影响要素;44%的单身男性与56%的单身女性把“个人精力”放在了第2位。

现阶段,许多年轻人为了生活将更多精力投入在工作上,私人时间被严重压缩。很难想象连自己都要靠外卖续命的“加班狗”,如何腾出必要的时间精力给一个孩子。

一方面,选择不生育或推迟生育计划的伴侣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市场对丁克和准丁克群体却没有足够重视。商业、广告和媒体社区在这方面的反应明显迟缓。比如许多食品制造商仍然只生产“一人份”和“家庭装”两种规格的产品。当某些广告商终于发现了单身群体的消费潜力,丁克群体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一方。

设置一个门槛

生育成本,人们并不陌生,它不仅包括直接花费在孩子身上的金钱和精力,包括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等,也包括因为生养和照顾而牺牲掉的就业机会、事业发展。

所以有些人会想,如果将生孩子这个选项排除在人生计划之外,生活就会轻松很多。的确,是会轻松一点,但如果当真以为丁克家庭的优势就是毫无负担地及时行乐,未免太天真了。

首先,丁克家庭的优势不止于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承担更灵活的生活选择。没有孩子的牵绊,无论是旅居,还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而迁居,都相对容易。在财务上,丁克家庭会有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工作或休闲娱乐,同时在投资、创业、以及通过额外的教育培训进行自我提升方面,也比为人父母者更少顾虑。

其次,有上述优势,并不代表可以无所顾忌地挥霍自己。因为没有孩子的伴侣同样需要应对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为此,有绝对必要了解彼此的财务习惯和目标:是为旅行和奢侈品分期付款,还是谨慎储蓄和投资?在财务问题上达成共识,往往比在听音乐或看电影的趣味上保持一致更为重要。

如果想为提前退休做打算,或至少为了退休后能有一个高品质的生活保障,那么相关的财务管理、遗产规划、健康管理,就必须尽早提上日程。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列出来,就已经解决了一半。遵循这一著名的吉德林法则,丁克家庭需要攻克的难题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财务状况,保持收支平衡,培养可持续的消费习惯。

2.充分讨论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搬家、晋升或继承,对共同财务规划的影响。

3.仔细考虑退休生活,而不是想当然或顺其自然。其中不能忽略的问题是,谁来探望或照顾自己,以及死后将资产留给谁?

考虑到医疗保险、老年护理和其他不可预见的花销,尽早准备好这笔钱对于丁克伴侣来说,将是一个明智的策略。千万别用“以后再说吧”或“走一步看一步吧”结束讨论。因为对于丁克伴侣而言,有太多现实因素可能让想当然的财务计划成为泡影。例如:

1.生活坐标(北上广深等生活成本高的城市)

2.生活方式(不是只有奢侈品才费钱,捡很多不必要的便宜也可能让储蓄落空

3.薪水和行业天花板(考虑到未来养老成本和通货膨胀,薪水上不去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所以,丁克家庭有必要掌握一套资金管理技巧并彻底落实。

1.明智的个人理财策略

2.为退休设立专门的储蓄账户,或购置养老保险

3.为偿还债务设立计划,严格避免消费贷、网贷等高息债务

4.必须设立遗嘱,以避免任何争议

仅仅依靠两个人的智慧去实现这一套流程并不容易。为此,向经验丰富的顾问寻求财务建议是可行的,他们可以帮助丁克家庭建立稳固的财务规划。相应地,为这一群体提供财务顾问、课程学习和社群活动的垂直营销也将大有发展前景。

在这个大前提下,成为丁克的门槛,可能比生养孩子的门槛更高。要为这种生活方式买单,就要有独立稳定的收入,理性投资消费的能力,以及完善的养老和医疗规划。养老保险、养老社区、甚至是寻找一起养老的伙伴,都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丁克难婚,

及其所带来的

从作为父母的孩子,到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再到孩子成长独立、老人故去,自己成为直面衰老的一代——伴随着人口的增加与减少,家庭依次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家庭成员也将随之重新调整角色关系。

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在社会学概念中,它是一种对家庭进行动态考察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影响巨大。比如“双收入没有孩子”的DINKs和“单收入没有孩子”的SINKs,相较于有孩子的家庭,通常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能够把钱花在自己、房子、宠物和假期上。结果是,生活丰富了,朋友也多了,但是能做伴侣的人却越来越难遇到。“不适合结婚”,是一个常见的标签。而他们却同样面临对爱情、婚姻的内在需求,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外在压力。

探探App发布的《年轻人恋爱报告》显示,面对社交软件和相亲两种脱单方式,20-23岁的受访者中,高达66.1%选择了社交软件增加脱单机会。

然而,因为群体小众和一些社会偏见,“丁克”在公共领域常常只是作为一个话题分类,而非一个检索选项。曾有一位准丁克女孩致电某知名婚恋网站咨询红娘服务,却被告知,“丁克不能签约红娘服务”。国内目前只有少数不专业的网站、公众号或微信群在尝试丁克相亲方面的资料汇总,不仅缺少基本的检索和推送功能,审核和监管环节也十分薄弱。

可以说,准丁克群体的婚恋相亲市场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他们对婚恋社交的需求其实比LGBT群体更为强烈。因为丁克不能写在脸上,也不能靠穿衣打扮、个性气质来暗示。如果能有专业的服务,精准群体的蛋糕也可以很好吃。

有趣的是,难以找到同类伴侣,同样能激发消费行为。为了缓解单身或独居的孤单焦虑而进行相关消费,这种经济形态被成为“陪伴经济”。宠物、虚拟恋人、虚拟家人都是准丁克群体的婚恋替代品。

其中,宠物医生、宠物寄养、宠物食品有着非常强的“消费黏性”。据艾媒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其体量超过婴幼儿奶粉、纸尿裤市场规模的总量,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淘宝官方数据显示,宠物相关用品在去年双11期间,销量暴增涨幅超过100%,人均消费超过5000元。饿了么发布的《宠物外卖报告》也显示,当年平台宠物外卖订单增长135%,第一批汪星人、喵星人过上了平均一单125元的精致生活。

除此之外,游戏陪玩平台、虚拟恋爱游戏、以及由声优接单的虚拟男/女友服务等也迅速成长。在日本,甚至诞生了“租赁家人”的服务,来满足相应的社会需求。而在1987年,最初提供这项服务的是一家员工培训公司,面向日本独居老人尝试性地推出了“租赁子女”。而在他们中,又有多少是无儿无女的丁克老人呢?在不远的未来,各种形式的陪伴和照护都可能成为丁克群体长期且旺盛的消费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