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街边小店做这件小事,一家银行坚持了3年

为街边小店做这件小事,一家银行坚持了3年
2024年06月13日 15:08 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一家银行做了3年

还想坚持下去的一件小事

2024 年 5 月 30 日,一支由网商银行发起的抖音达人“公益探店团”正式出发,探访陕西、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的 10 家公益小店,以纪实短视频形式,让善意被更多人看见。

顾名思义,公益小店就是持续做好事的街边小店:

云南泸州的怒江峡谷深处,开轮胎店的杨明金,27年来穿梭在不同的村庄,免费放映了4600场电影,为50万孩子与老人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杨明金说,轮胎可以不卖,电影不放不行。杨明金说,轮胎可以不卖,电影不放不行。

四川成都的“馋爱善食”,员工大多都是聋哑人。在这家“无声餐厅”,他们接受免费的技能培训,用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开业7年以来,1000多名听障、身障人士从这里出发,融入了社会。

……

“小店帮大家、联盟帮小店”,过去三年,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累计支持全国1500家公益小店,遍布中国31个省市,惠及弱势群体超720万人次。

善良需要善良的滋养,公益需要公益的支持——这是公益小店联盟这三年的故事,也是它仍将继续的故事。

1500家小店,一家服务小微的银行,一些因公益聚集的社会组织,交织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在城市、乡村的角落里,日以继夜地滋生着渺小却丰富的悲欢,在一粥一饭,搭把一手的支撑里绵延着善意与温情。

这也许不是一个伟大的故事,但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01 我们能不能帮帮他?

故事始于一个简单而朴素的念头。

2021年春天,许多小商家面临生存压力。在网商银行工作的王烨,每天都看到相关新闻。

这家银行由蚂蚁集团发起成立,专门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彼时彼刻,恰恰是那些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微”——一大批坐落在社区、街边的小店们,经受着最为严酷的考验。

西安街头有家饺子馆,短短3个月亏了近30万元。店主李恺的母亲在这期间突发二次脑梗,瘫痪在床。即便如此,李恺并没有向任何人求助,反而在店门口张贴了一张红色告示:“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如果您遇到了困难,肚子饿了,这里可以免费请您吃水饺,挺过去了,就知道没有什么大不了!”

遇上困难的人,到李恺店里报暗号A套餐就能尝一碗免费饺子

从网上看到对李恺的报道后,王烨辗转联系上了他。一个朴素的念头从她脑海中冒了出来:我们能不能帮帮他?

王烨申请了一笔一万元的资金,以扶持金的形式打给了李恺。数额不大,但至少能分摊他免费提供“A 套餐”的成本。

这个故事成为了“公益小店联盟”项目成立的缘起,李恺也成为第一位得到网商银行资金支持的小店主。

公益小店就像一簇簇小星火,散落在中国的角落。小店主们对“公益”并无清晰的认识,却实实在在地践行着“公益”二字的本质。网商银行帮了一家,然后呢?王烨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在公益的路上帮帮他们?

02 信任

2021年5月,公益小店联盟正式成立。两个月后,荣鑫入职,接到的初始任务是找到长年做公益的小店,说服他们接受项目的资金资助。

找人,给钱,这事儿能有多难呢?在此之前,几乎没有机构把目光聚集公益小店上,业务部门很难网罗到他们,基金会也链接不到他们。他只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和报道,寻找联系方式,然后一个一个电话地打过去。

打电话也是困难重重。绝大部分店主听到“网商银行”四个字,便条件反射地以为是电信诈骗,会立即挂断电话。被拒绝多了,荣鑫转变策略,开始试着跟店主们聊天。

“喂,是某某老板吗?听说咱们店里有给老人免费理头发,做了多少年了?现在还在做吗?”聊到做公益的日常,这些总是不被身边人理解的店主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在谈话中反问这个声音听起来很年轻的陌生人,咱们聊了这么多,你到底是谁呢?荣鑫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和项目介绍,就这么找到了一个能够送进店主耳中的方法。

做助残公益的小店主,有些本身就是残障人士。“他有可能是聋哑人士,那一有手机号我就直接先添加微信。”荣鑫会在沟通前穷尽所能地做功课,悉心避开对方可能不愿意触及的问题。

每一段信任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但公益就像磁铁,它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同行者。2022年,14个省市的媒体也参与进来,一起去发现公益小店。

河南的“爱美洗车行”就是这样被找到的。郑州正观新闻的记者向联盟提供了线索,这家特殊的洗车行,除了店主张芹只以外,所有的员工都是身障、心障人士。洗车的干净程度比不上同行,为了保住洗车行,张芹只十年没涨过价。

开业以来,爱美洗车行累计招收过80多位身心障碍员工

见到张芹只时,荣鑫只觉得张姐比自己想象中苍老。店里60 多岁的心智障碍员工老赵跑去了隔壁餐饮店拿人家的东西吃,张姐还没跟荣鑫说上几句话,就急急忙忙赶过去付账、道歉。老赵住在张姐租的员工宿舍里,管张姐叫“妈妈”。

直到此时,他才明白为这些员工的生活负责究竟意味着什么。心智障碍人群的情绪无法预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狂、喊叫、或是闯祸,而张姐总是在收拾好局面后,满脸平静地对荣鑫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荣鑫忍不住问,老赵年纪这么大,可能也干不了几年了,你后续打算怎么办?要怎么负责他的生活?

“张姐就说,你看这人在我这都这么久了,我就想一直负责下去。然后她想往下说,但又没说。她应该是无数次想过,这些人未来的生活要怎么过,自己的店又这么困难,可能哪一天随时就倒闭了。”

在那一天,他开始想: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郑州,全国呢?又有多少这样的小店等着被帮助?单靠他们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03 “我们”的力量

到2022 年夏天,联盟已有了完整的运转体系:借助媒体的力量,找到了分布在 140 个城市的1000 家公益小店;通过团队的几千个调研电话,确立了入盟门槛和扶持金的发放标准;与蚂蚁公益基金会进行合作,保证每一笔钱都上链,让项目流程全程合规、透明、可视化。

“中国有一亿小店,这当中有多少做公益的小店呢?我们能找到的可能是一千家,剩下90%可能还没找着,即使找到了,我们能支持的能量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决定要找爱心企业,一起为小店支持刚需物资,分担店主做好事的成本。”王烨告诉记者。

新一阶段的征程开启了。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店没有名气,他们做的事,常常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企业捐赠时自然也会谨慎,被拒绝是常态。

负责这项工作的何俊睿今年26岁,一年的时间,从i人被逼成了e人。

但更值得记住的,还是那些成功的时刻。

2017年,西安人常向阳在距离市儿童医院500 米的地方,开了一间抗癌宿舍,取名“心羽家园”,至今为2300个大病家庭提供食宿,分文不收。孩子们都地喊她“常妈妈”。把家园翻新一遍,是常妈妈和孩子们的愿望。

心羽家园的厨房区改造前VS改造后

怀着试试看的心态,何俊睿联系了当地的一家家居商场企业。事情顺利得出乎意料,老板知道公益小店联盟,也听说过常妈妈的故事。见完第一面,企业对接人就请何俊睿收集家园所需电器的清单,而后采购,物流,安装,一站式解决。了解到孩子们爱吃饺子,家长们手工剁馅又累又耗时,何俊睿特意在清单里添了一台绞肉机。

安装那几天,荣鑫为心羽家园和公益小店联盟建的微信沟通群,信息响个不停。每装好一样电器,常妈妈就发来一条小视频——“装好锅炉啦!”“要装燃气灶啦!”“今天用新电磁炉,给娃娃们做了一锅红烧排骨!”

迄今,已有40多个爱心企业加入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为小店支持了大米、食盐、牛奶、电器、洗护用品等价值500万元的实用物资。

04 一直生长

2023 年,公益小店联盟来到第三个年头,网商银行为公益小店拍了一部系列微电影。

随着与店主接触的深入,王烨愈发察觉到,除了帮助分担公益成本的扶持金,能给他们支撑的还有被理解和看见。

小店主给他们发信息,说的不是求助,而是倾诉。

于是《我和我的小店》微电影被提上了日程。不写剧本,不请演员,用全然真实的取景、人物。

《我和我的小店》是首部以公益小店为主角的影像作品。

2023 年6月1日,微电影在郑州举行了一场观影会。其中一位“主演”李翠利来到了现场。2008年开始,她在农村经营的超市里,开一出了“微光书苑”,供村里的孩子免费借书。

质疑了她十五年的表哥表姐大姨姨夫们,坐在台下,对着明灭的大屏幕,用7 分37秒看完了翠利半生的公益故事。放映结束,李翠利哭了。

后来,李翠利对王烨和荣鑫说,那一天她达成了自己的“圆满”。所有的镜头都好真实,那种圆满是终于有人懂得你,并把你最真实的样子记录下来,被人看见。

“这些非常典型的、真实的公益故事,不会是无人知晓的了。”王烨说。

她喜欢把公益小店联盟比喻成一株植物,因为它是“活的”。“因为你知道,项目还有明年,还有后年,还有大后年,它是要一直生长的。”

2024年,公益小店联盟希望往再往上生长一点:扶持1000家公益小店,累计联合100个企业伙伴为小店支持物资,走入全国10个省、市,树立标杆公益小店。

“我们就是希望让它一直活下去啊。”

作者:艾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