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30年前存银行2000元,银行承诺到期后本息72万,存期结束,银行只给了7000

男子30年前存银行2000元,银行承诺到期后本息72万,存期结束,银行只给了7000
2024年05月25日 08:20 常识流通处

来源:常识流通处

吉林延边,80年代末,一男子在银行存了2000元,存期30年,银行根据当时的利率作出承诺,到期后本息73万元。

小伙慢慢熬,终于等来了存期结束,他拿着存单到银行兑付时,银行工作人员的话,让男子傻了眼。男子:银行的诚信在哪里?

80年代末,刘建国(化名)被父母领到了银行,以他的名义办理了一笔“智力投资定期存款”。

存款2000元,存期30年,银行根据当年保值贴补率和同期最高储蓄利率档次计息,3年滚存一次,承诺到期后,刘建国能够领取本息73万元。

当时的物价非常之低,玉米面0.09/斤,羊肉0.5元/斤,高档茅台酒12元/瓶,公职人员每个月的工资30多元。

这2000元,相当于工人五六年的工资总和,相当于2024年的五六十万元。刘建国的父母为这笔存款,也是犹豫了很久,最后为了给孩子一份保障,下定决心掏空家里所有积蓄。

刘建国父母,拿着两张1000元的存单,心情无比激动,这是儿子未来依靠,将存单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抽屉里最隐蔽的角落。

此后,家里几度急需用钱,特别是刘建国买房娶妻生子时,但刘建国父母还是咬紧牙关,坚定不移地不取这笔存款。

这既是儿子的保障,也是家庭的未来。

30年后,当初年幼的刘建国,早已成家立业,当初风华正茂的父母,也已苍老。

漫长的等待后,这笔存款终于到期,年迈的父母拿出这两张已经泛黄,彰显年代感的存单,给了刘建国,让他去取73万元。

刘建国拿着存单,心情激动地来到了柜台,柜员没见过30多年前的存单,仔细比对后,不知道是真是假。

在银行领导的多番确认下,并在电脑中查看相关信息后,最终确认这两张存单是真实的。

刘建国觉得既然是真的,肯定就是给自己兑换本息,没想到,银行经过一通测算,存单虽然为真,但只能兑付7000元。

73万变成了7000元,仅仅银行当初的承诺的1%!刘建国简直无法相信,在银行大吵大闹。

银行负责人出面解释,称刘建国父母存入这笔钱后,迎来轰轰烈烈的金融大改革,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就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银行纠正保值储蓄到期自动转存业务。

当初存款的该行,发布过通知,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要求当时办理过该业务的储户,到银行办理支取手续。办理这个业务的共有68笔,有4笔未办理,包括刘建国父母的这2笔存款。

这存单背部计息方式是无效的,表示可以按照当年的规定,最长存期8年,以当年的人行发布的五年以上的年贷款利率19.26%计算给付刘建国作为赔偿。

刘建国非常生气,80年代末的2000元和今天兑付的7000元,购买力不可同日而语,沟通无果后,刘建国将银行起诉到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存单为人行要求各地银行纠正保值储蓄到期自动转存业务之后办理的,约定的利率超过了法定的利率,利率约定是违法的。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考虑到银行和刘建国都存在一定过错,银行愿意按照存款之日起的利率19.26%支付利率,属当事人自愿处分权利的行为,法院判定,银行赔偿刘建国的本金和利息损失,共计11556元。

刘建国不服再次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