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日:国土绿化应走进全民化、创新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世界森林日:国土绿化应走进全民化、创新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2024年03月21日 19:21 世界经济论坛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图片来源:Geranimo/Unsplash图片来源:Geranimo/Unsplash

李鹏宇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植万亿棵树中国行动负责人

王思雨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倡议传播与项目主管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全球森林的价值估值约为150万亿美元,是全球股票市值的2倍。作为陆地上重要的粮库、钱库、水库和碳库,森林不仅为人类带来游憩、美学等多重社会和文化价值,其吸收和储存的碳汇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即使在发达的欧洲市场,只有5%的针对陆地生态系统恢复的资金来自于私营领域。如何通过推进全民化、创新化和国际化推进生态修复进程?

守护陆地“吸碳器”缓解气候危机

森林陆地是重要的“吸碳器”,森林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并形成森林碳汇。并没有科学家声称仅靠树木就能解决气候危机,但有证据表明树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在自然界中默默承担着碳汇作用的森林,值得人们更多的重视。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倡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介绍,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有助于稳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这既能促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也有助于生态优势向经济和社会优势转化,带动地方均衡发展,促进包容性共同富裕,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一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球森林共含有约6620亿吨碳。其中,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横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8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占据全球森林面积的20%。这里的土壤中储存了约1500亿吨的碳,对稳定世界气候起到了关键作用。

森林碳汇的核算和交易也需要系统性规划和监测,只有当一段时间内森林固定的碳多于排放的碳,森林才能发挥碳汇的作用;而当树木被砍伐、发生林火或者森林老化自然枯死腐烂时,森林释放出的碳可能会让其成为碳源。

值得注意的是,森林碳汇的捕获和保护还存在成本的问题,一般而言,热带地区的捕获和保护单位成本较低。但如果从可持续森林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经营对于国内的森林生态质量提升有着很多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在低质低产林和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全面改造和提升质量方面。

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推动国际治理

开展绿化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不仅仅是捕获森林碳汇的重要手段,也是全球参与国际治理的平台。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数据,全球40%的土地已经退化,受气候变化及人们管理土地方式的影响,干旱在世界各地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受到干旱的影响。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不仅提供栖息地、食物和水源等资源,还能维持地球水循环,维护生态平衡。今年是《公约》通过30周年,《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2月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

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陈蓬认为,国际社会应当携手一道,为大规模的开展科学绿化和生态修复发挥作用。中国企业参与生态恢复和保护的实践,都是讲好中国生态故事的鲜活范例。

中国已在其中扮演先锋角色。2022年发布的《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指出,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91.86亿吨碳,年涵养水量6289.50亿立方米,年固土量87.48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40亿吨。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1t.org)总负责人Florian Vernaz指出,在植树造林、可持续森林经营等方面,中国一直有着系统性优势和杰出的成绩,这些先锋行动需要更广泛地与国际社会分享,推动全球发展以及气候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早期,中国借助一定的国际资金用于支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工作,并在交流和实践中不断提高保护和恢复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市场参与机制动员社会资本,成为国际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重要趋势。

企业助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空间巨大

“全球森林的价值估值约为150万亿美元,是全球股票市值的2倍。”这是波士顿咨询公司一份报告中呈现的数据。

庞大的数字背后,对企业而言,参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不仅可以帮助其增强环境韧性,还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更好地实现增长目标:用相对较小的资金成本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从而带来可持续的回报。对于在营业范围内和供应链上下游高度依赖森林和土地的企业来说尤为如此。

然而,目前即使在发达的欧洲市场,针对陆地生态系统恢复的资金中,只有5%来自于私营领域。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2030)行动计划即希望推动生态恢复在企业中的认知。

在过去3年间,世界经济论坛发起“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1t.org),累计推动全球百余家企业参与平台的相关工作,加强区域间的对话和交流,推动国际间伙伴关系成长和生态恢复知识的分享。该倡议的中国行动(1t.org China Action)目前也在积极推进,有十余家企业先后承诺并稳步落实种植、保护和恢复的工作。

尽管中国森林资源面积居世界前列,人工林面积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但也仍面临着森林生态质量提升以及保护恢复市场化等挑战。今年1月,中国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为企业参与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新的路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春峰点出,成功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有赖于企业积极有效参与,碳交易等市场激励机制无疑是促进企业积极有效参与的正确选择和制度创新,实践证明,可以实现企业关注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应当不断加以完善。

由于碳达峰后的减排长尾效应,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往往成为‘不得不’减排部分的最优解。中国逐渐完善的碳汇市场不仅提供了参与机制,也极大地丰富了企业参与的多样性、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这也表明,促进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国土绿化和森林可持续经营,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机制,而需多种激励政策并举,不断创新制度和政策供给,打造多种合作平台,构建符合不同企业特点的参与方式,以持续激发企业参与意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