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725/w225h500/20240211/07cc-gif08e8ef11d628fc7ec461e09f2355f1bc.gif)
“春风送暖入屠苏”家喻户晓,后世之人因知春节需饮屠苏酒,或有人知其“所以然”,而鲜少人知其“然”。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725/w225h500/20240211/07cc-gif08e8ef11d628fc7ec461e09f2355f1bc.gif)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包含了饮食文化、园林建筑、人事管理、音乐戏曲、诗词歌赋、服饰器物,当然还有节令文化。《红楼梦》作为一部以世家大族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实际到大量的节日描线,据统计,全书37回中有76处着墨涉及中国传统岁时风俗60余个,数量之多、涵盖之广世无可匹,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或详或略均有描写。
另一方面,《红楼梦》除了“百科全书”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实录”性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对古人(特别是对贵族阶级)“吃穿住用行”“婚丧嫁娶”事无巨细的记录,其描写之细令人咋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封建社会贵族阶级往往也成为唯一合法且有条件继承和延续这些传统与礼俗的群体。士人阶层对礼节习俗的重视,“传统”得以代代相承流传后世,更重要的是曹雪芹对情节的细致刻画,弥补了中国史书基本为“帝王将相家谱”“大事记”的局限,使今天读者、学者能从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拼凑传统文化习俗的“骨肉”、捡拾历史的细节。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173/w640h333/20240211/207b-8d032c220b2e8bd73a338a9ba168d943.jpg)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195/w116h79/20240211/6fc7-a34bc494c779401f8cfedc4467e6a686.png)
细节一:贾府春节,祭祀奠酒,人饮屠苏
《红楼梦》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案,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详细描写了贾府里过春节从准备工作到过年期间(直到正月二十二)玩乐的详细场景。
贾府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九正式开始,小说这样描写“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
帖门神、贴对联、画桃符,这样的春节习俗相沿至今,从贵族世家到平民百姓共享同样的方式庆祝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
进宫参礼完毕,贾府众人回到宁府宗族祠堂祭祀宗祠,“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向祖宗祠堂献礼器、香火并以奠酒。酒是宗族祭祀中重要的环节,奠酒出,祭祀典礼才正式结束。
礼毕,贾府春节正式开启。回到荣府至正堂,诸子弟向贾母行礼后,按长幼次序归座受礼。本回行文至此,“诗书礼仪之家”的贾府已经行了无数次“礼”了,这一次贾府众子弟又要受什么“礼”?曹雪芹写道:“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
“献屠苏酒”,可见,贾府过年和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他们年酒都喝屠苏酒。《荆楚岁时记》言元旦(春节旧称元旦):“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
屠苏酒为什么成为中国人过春节不变的选择?这得溯源到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的内容丰富的酒文化说起,酒在节令食俗中具有两大功能:自然功能——顺应自然、强身健体;社会功能——祭祀迎神、怡情和谐。屠苏酒就是人们针对春节期间时令节气特制的“药酒”,将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等八种中药材浸入酒中而成,具有防疫保健之效,而且从音韵训诂之学来解“屠苏”二字之义,“屠”当读入“瘏”,疾病之义,屠苏即可释为疾病康复痊愈之义。
也因此,年酒饮屠苏,除了酒本身娱情功能欢庆佳节外,也包含着人们去除恶秽、保佑长寿的美好祝愿。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209/w640h369/20240211/a41d-272ea75d72f1a4e6567cbbbaa6f2ed32.png)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195/w116h79/20240211/6fc7-a34bc494c779401f8cfedc4467e6a686.png)
细节二:长幼有序,但幼在长前,贾母最后喝屠苏
我们前面说到了春节喝屠苏酒这一古老的传统,现在我们要说说其中的讲究。尊老爱幼、以长者为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社会“孝”文化、“礼”文化所倡导和尊崇的社会美德。平时喝酒的时候,长者先喝或者第一杯酒敬给长者,这是约定俗成人人都自觉遵守的规矩。但是喝屠苏酒却是反着来的,是从最年幼的人喝起。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二“岁旦饮酒”条云:“今人无日饮屠酥酒,自小者起,相传已久”。“先幼后长”“自小者起”可以看出春节喝屠苏酒的“奇怪”规矩就是家族里小的先喝,平常事事为先的长者却排到了最后。
北宋眉州苏家苏辙在其诗《除日》里写到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也是说这个风俗。苏辙说他每年过年都是最后喝屠苏酒,为什么呢?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是家里年岁最大的那一个。
同样也是宋代的诗人,他也在诗里“吐槽”他的屠苏酒“遭遇”,先看郑望所作之诗《除夕》:“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郑望提到过年时一家团聚,也是“次第”按顺序饮屠苏酒。那么郑望家的顺序和苏辙家、《红楼梦》贾家的顺序也是一样的幼在长先吗?答案是肯定了,郑望后两句诗就是对家族人丁兴旺儿孙满堂这一“甜蜜负担”的“牢骚话”,把他的诗用我们的话翻译出来就是:“我这一大家子人到底有多少人啊,从小到老按顺序喝屠苏酒,论到老夫天都亮了且日上三竿了。”
鉴于以上,荣府最尊者也是最长者的贾母,只能是最后一个喝屠苏酒的人了,贾家大族人众,恐怕贾母的“甜蜜负担”比前面郑望有过之而无不及。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220/w1080h740/20240211/4b65-b5e27074b3b9cbb169a64195795f4d21.jpg)
![](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211s/195/w116h79/20240211/6fc7-a34bc494c779401f8cfedc4467e6a686.png)
细节三:为小孩贺岁,为长者祝寿
行文至此,还有最后一个疑问要厘清。那就是为什么刚好颠倒了传统的长幼之序?
《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他也提出同样的问题并给出答案,“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这句话是说,小孩长大一岁,所以要祝贺,而老人过年虽也是增岁,就余生而言却是少了一岁,所以后喝。
也是眉州苏家,苏轼有《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一诗:“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感慨自己年老且仕途穷困,但仍然保持乐观顽强的心态,希望饮下这为小孩贺岁、为长者祝寿的年酒屠苏,换来身体长健,当然作为年岁最大的家长,只能等家人从小到大都喝了,才能轮到苏轼自己。
以《红楼梦》贾府过春节为切面,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人们以酒解忧、以酒祝寿、以酒宴请待客,酒作为中国传统岁时食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当了顺应自然、强身健体的自然功能以及祭祀迎神、怡情和谐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进步,中国餐饮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事业的转型与发展,我们应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酒文化,吸收传统节令食俗中酒文化的精髓,构建起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的中国岁时节令饮食体系,更好地贴近、服务、丰富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责编 / 王小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