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企业家对谈,生物医药的“生穴”和“死穴”在哪

4位企业家对谈,生物医药的“生穴”和“死穴”在哪
2023年09月17日 18:32 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企业创新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第一是自己创新;第二联合创新;第三花钱买专利。

秋天

图片来|会议现场

9月15日,由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和上海伍仟卷实业发展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2023(成都)“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在成都举行,浙江时迈药业董事长孝作祥,珠海大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华英,逢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高以成,中关村健中慢病诊疗技术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凤杰围绕“生物医药的‘生穴’和‘死穴’”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定位》系列书籍最新中文版译者、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担任主理人。

本场论坛的精彩观点:

1.人的终极追求一定是快乐,快乐前面是健康,要实现健康无非就四步,解决好吃的、喝的、用的、治的。

2.像我是老兵创业,我跟别人比的不是盾多么大,比的是矛多么尖,找一个细分赛道一直耕耘下去。创业很辛苦,创业的路上不是眼里没有泪,是含着泪还要奔跑。

3.我原来一直以为教书育人是很神圣的,当我做企业之后发现,一个更神圣的职业就是这些企业家和公司里真正在做技术、做产业的员工。

4.第一,生物医药行业未来一定属于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把生命质量提高;第二,生物医药的未来一定属于每个老百姓的,一定要是个性化医疗、精准化医疗,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的未来;第三,生物医药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产业,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的产业,所以未来一定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

5.我们做创新药一定要有定力,不论别人怎样讲,你要坚持。因为创新药不是说今天做明天就出来了,就像芯片一样,我们需要很多积累。

以下为论坛对话实录,有删减:

谈创新:含着泪还要奔跑

顾均辉:创新是生物医药企业的“生命线”,请大家先介绍一下自己和企业的定位,说说在各自的领域是如何创新的?

孝作祥:我曾在肿瘤科当了十几年的临床医生,后来到美国做源头创新抗癌药物。现在人民的寿命越来越长,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癌症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可以看到目前大家对癌症药物有很大的期盼。

癌症发生后,金标准就是要手术、放疗、化疗,然后就等着复发、没有办法了。我们现在的创新就是让过去没有办法治疗的病人,变成精准靶向治疗。过去常规的化疗用药,不只是杀死癌细胞,而且还杀死正常细胞,导致有很多副作用,并且肿瘤容易复发。现在创新做的是靶向治疗,例如将人体里面自己的“免疫卫士”T细胞激活了之后,去精准杀死肿瘤,这样就会降低治疗的毒副作用,多种方法的“联合立体精准治疗”,最终可能达到完全治愈。

浙江时迈药业董事长孝作祥。

到目前为止,这种治疗方式能达到有一部分治愈,有一部分可以带病长期生存。这些我们源头创新开发的抗癌药物,产品开发成功以后为不仅国内患者,也为全球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具有一定全球价值。

陈华英:我们公司主要是做基于图像的细胞分选和分析、精密实验和疾病检测设备,比如在显微镜下识别细胞、分析细胞,我们的设备可以把一些病变的细胞或者需要用来治病的特定细胞分选出来,这些设备可以用于细胞疗法、美容和生物制药行业。

以前我们买的设备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有几个缺点:第一是价格高;第二是售后服务跟不上。后来随着我们技术研发的开展,也在国家、省市部门的支持下做了很多基础和应用研究课题,积累了很多先进的技术,申请了一些发明专利。目前科技部、工信部和大学都对科技成果转化非常重视,让我们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同时,把科研论文转化成产品,所以我做高端设备,做国产替代,希望能让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用上我们的技术和设备。我们的核心定位就是用国产核心关键技术服务大健康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

比如,我们针对男性无精子症在探索我们技术的创新的应用。这些患者被诊断为少精子或者无精子,就要接受手术取精或者捐精。但实际上诊断过程是用肉眼去判断,耗时费力,而且误诊率比较高。我们可以让所有精液样本流经设备的识别区,用AI技术快速识别是否有精子。我们识别到还不够,还要利用分离技术把精子精确提取出来,放到培养皿里面,然后医生可以去做单精子受精、去做试管婴儿。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误诊或者样本处理过程中的精子丢失问题。这是我们技术的创新的应用,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看到类似技术。

珠海大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华英。

最近也有化妆品公司找我们合作。国产的化妆品的核心原料很多都是依赖进口,广东有些公司正在进行原料的国产化。比如说我要把胶原蛋白等有效成分做成微米级液滴,而且要很均匀,并保持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利用传统方法很难实现。但是利用我们的微流控技术,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前两天,我们提供的一些样品,收到化妆品公司的好评。因此我们也希望这样的创新能为化妆品行业带来崭新的技术和产品。

高以成:我们公司聚焦海洋科技、医学营养,主要的针对人群是亚健康、三高慢病人群,目前我们的磷虾油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全球第二,产品复购率高达40%。

人的终极追求一定是快乐,快乐前面是健康,要实现健康无非就四步,解决好吃的、喝的、用的、治的。我们切入的赛道是海洋科技、医学营养,最主要有三点:成分具有科学性;临床具有很清晰的功效性;安全没有副作用,而且得到第三方论证。

我们的主打产品选了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是人类继粮食、石油、煤炭之后第四种能源物质,是目前多细胞第一大物种,基因组是人类的16倍,存在的时间已经超过1亿2000年。

磷虾油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实际上它是鱼油的升级产品,富含海洋磷脂型Omega-3,溶于水溶于油,它有一个名字叫“天然血管清道夫”。

逢时科技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全球深度布局德国医学营养、大洋洲医学营养、营养与健康产品创新等六大研发中心,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等多家顶尖科研机构创建科研共同体,深攻南极磷虾超前研发技术制高点,已获自主知识产权2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8项。在青岛建有世界先进的磷虾油透明工厂,实现了生产工艺全透明、流程及原料来源全可溯。

像我是老兵创业,我跟别人比的不是盾多么大,比的是矛多么尖,找一个细分赛道一直耕耘下去。创业很辛苦,创业的路上不是眼里没有泪,是含着泪还要奔跑。

陈凤杰:我们是一个社团组织,主要是由卫生领域四位老部长和十位院士联合发起的,我们主要服务园区、企业及地方政府的产业。

生物医药行业有三个属性:消费属性、科技属性、产业属性。

第一,不知道各位是否关注到了,今年两会以后,各个省都把自己重点要发展的产业向社会做了公布,我做了统计,大概28个省把生物医药当成前3位重点发展的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国现在大概有2300个生物医药产业园,现在中国有11800家制药企业,这几年的蓬勃发展,生物医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产业;第二,老百姓平时打针、吃药去医院,民生的福祉这些都离不开生物医药;第三,各位也知道现在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包括慢病中心首席院士也是在做基因工程,做精准医疗的,所以生物医药从科学角度来讲,也是我们人类科学一个皇冠。

从这几个角度来讲,生物医药在我国目前是冉冉升起的行业,未来大有可为,空间非常大。也正因此,我们平台现在瞄定整个医药医疗健康产业,赋能产业,比如说帮企业做院士创新指导站,帮地方政府做中药材的产业提升规划。深入产业,从B端到政府端,福祉会落到老百姓的身上。

关于创新,这个行业有人做过一次统计,创新药的所有权大概46%是中小企业的,但是大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只有14%,这可能反映了一个问题,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活力可能更强一些。此外,大概2016年时,国家生物医药类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市值大概10亿美元,2021年是1800亿美元,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国家战略引领社会经济、引领行业往前走,这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创新,我们也有一个措施,我们组织受国家卫健委委托面向全国做技术征集入国家库,面向社会在征集,通过找临床的专家、科研专家根据创新技术做评审,评审以后纳到国家库里面可以做推广。比如说刚才提到的C端的技术,或者朝着B端的技术发展,这些都是有途径来助推的。

谈经验:要有定力

顾均辉: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各位企业家你们最关心什么?过程中最打动你们的一两件事或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两件事是什么?

《定位》系列书籍最新中文版译者、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

孝作祥:临床上遇到很多癌症患者,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束手无策了,作为临床医生的我感觉很痛心。后来就到美国去做药物的相关研究,有了经验以后回到国内做创新抗癌药的开发。对我来说,病人求生的欲望那么强的时候,医生却没有好的办法,对我们触动很大。

我们做创新药一定要有定力,不论别人怎样讲,你要坚持。因为创新药不是说今天做明天就出来了,就像芯片一样,我们需要很多积累。实际上公司成立到现在有5年的时间了,我们在向创新药成功开发稳步迈进,也相信有无数这样的企业家在默默无闻地耕耘,某一天会破土而出的,像麦芽一样带来很大的希望。

陈华英: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技术创新这块,原来我们不管是培养人才也好,发文章也好,做基础研究我们可以做得很深入,但是当基础研究要转化成产品的时候,技术就要过硬。比如说我发一篇文章可以用3个月或者6个月获得最好的数据,然后在论文里呈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做产品、做设备要解决所有技术难题,要保证100%的成功率,这就需要很强的研发和攻关能力,还要能坐得住冷板凳,静下心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我们技术比美国、德国的同类产品先进了,因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很难的技术路线,我们是做科研项目出身的,善于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虽然经历了很多失败,但是我们不断总结,不断修改提高。当这些困难被解决的时候,我们的方案就比那些相对简单的工程技术方案有巨大优势。因此,我想说我们要做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创新,不是简单模仿,只有真正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国产替代,甚至是国产超越。

第二个感触就是,我原来一直以为教书育人是很神圣的职业,当我做企业之后发现,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企业家和工程师更值得钦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为经济发展做了很大贡献。

高以成:做企业我认为战略是第一,我们定位非常清楚,不做贸易公司,是一家技术引领、技术驱动的创新型海洋科技公司。

逢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高以成。

第二个,战略定位以后紧接着就是匹配的人才,逢时科技人才组成有三部分,100多人的平均年龄24岁的互联网团队、40人平均年龄32岁的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总监级团队以及4名来自世界500强的核心高管团队。技术人才我们都是从各高校招聘医学、药学、营养学专业硕士以上优秀毕业生,另外从各大医药、生物科技企业招聘高精尖的行业高端研发人员。

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我们企业文化是“诚信为本、创新致远”,企业长久靠品牌,做人长久靠口碑。我们希望做“货真价实、物美价优”的产品,让中国老百姓吃得起、吃得放心。

最后总结,做企业最主要是商业模式和机制,企业小拼的是感情和激情,企业大的时候拼的是商业模式和机制。

谈建议:需要统一的行业管理政策

顾均辉:从推动全行业生物医药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家对于我们国家当前的行业政策有什么建议?同时可以展望一下未来。

陈凤杰:第一,从整个行业来说,生物医药行业链接着工业端、科技端和消费端,所以更需要我们国家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管理政策,这个方向可能不管是医疗、医药还是健康都是迫切的。

中关村健中慢病诊疗技术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凤杰。

未来的展望有这么几点:第一,生物医药行业未来一定属于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把生命质量提高;第二,我们认为生物医药的未来,一定是属于每个老百姓的,一定是个性化医疗、精准化医疗,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的未来;第三,生物医药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产业、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的产业,所以生物医药未来一定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

孝作祥:现在国家高新技术投入非常大,就杭州而言,近期出了很多政策促进生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我们企业得到了很多的实惠。

谈及未来,生物创新企业的梦想,首要的是我们源头开发的抗癌药物能真正满足临床需求,为癌症患者提供疗效好、副作用小、老百姓用得起的产品。企业的发展上都是想自己公司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企业,我们公司一直有这个理念,希望不仅在行业里深耕,同时要长久不衰地持续下去,成为全球生物创新药行业的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

陈华英:怎么吸引人才,怎么把人才留住,尤其“专精特新”或者一些初创企业,可能拿不出大企业的工资。长三角和珠三角很多来大学工作的人才可以拿到可观的补贴,这样就能吸引很多人才投身科学研究。我在想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否可以有政策专门为初创和专精特新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同等学历和资质的人才在企业和大学能有差不多的待遇。这样可能会有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中,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强国做贡献。

谈及未来,刚才提到前几年,我们以购买进口设备为主,因为没有国产替代产品,所以花了很多钱。近几年我国的自主品牌和科技有巨大进步,让我们能逐渐用上自己生产的设备,不仅价格实惠,售后服务和后续升级服务都很好。我希望未来5~10年,公司能持续攻关,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开发出一大批用于科研和生物医药的高端细胞分析设备,为大健康、疾病诊疗和美容等各个领域做出我们的贡献,让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能用上中国的高端设备。

高以成:对于利国利民,改善老百姓健康的资源性战役,希望更多科研机构、高校能够和企业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做好南极磷虾捕捞后资源高值化利用,最高端做成药,然后做成功能食品,再往下做成普通食品。

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做医学营养第一品牌、南极磷虾油产业中国第一股,未来希望把自己做成一个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健康管家,守护国人的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