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的一周”过去了,我们离地球退烧还有多远

“最热的一周”过去了,我们离地球退烧还有多远
2023年07月12日 16:18 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我们又见证历史了。

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数据,7月6日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打破了本月4日的纪录。而此前全球最热的一天,只需追溯到7月3日。

连续多天全球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新高,让美国伍德威尔气候研究所资深专家弗朗西斯做出大胆推测,7月3-6日所在的一周可能是地球“十万年以来最热的一周”。

在国内,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显示,今天(7月12日)北方一些地区已退出“高温群聊”,而江南、华南等地区还将继续面对“烤验”,浙江东部、福建东部将会有40度以上的高温。世界气象组织称,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全球预计还将多次打破高温纪录。

地球降温需要低碳良方。

2010年,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创办“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14年来,我们用影像记录人类低碳行动的进程,凝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公益展已累计展出图片3000余幅,吸引上亿人次观看。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表示,“在这个展上可以看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今天是第十一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在陕西西安举办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今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凝聚全社会合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洪江出席活动并致辞。

“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与会嘉宾观展 摄/张夏“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与会嘉宾观展 摄/张夏

作为本次主场活动国家主题展览的组成部分,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四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也正式亮相。公益展以“碳索绿色新动能”为主题,立足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与努力,一起“碳”索重启增长、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以下为公益展节选图片,跟周刊君一起走进第十四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

第一章 应对气候变化

2023年以来,东南亚国家屡现超40极端高温,多地频遭沙尘袭击,智利中南部大范围火灾导致数十万公顷森林被毁,202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共公布了40余个物种灭绝……大自然在向我们警告:这颗蓝色星球生病了。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但人类并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4至2.6℃,与《巴黎协定》升温不超1.5℃目标相距甚远,科学家警告,这将对人类和自然造成灾难性影响。

环球同此凉热,弥合分歧,应对危机,迫在眉睫。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建立了损失与损害基金,并决定启动建立全球适应目标框架。中国行动彰显大国担当:中国人工造林规模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7月15日至17日期间,格陵兰岛单日融冰量约60亿吨,三天的冰雪融化量足以填满720万个标准奥林匹克游泳池。图为格陵兰岛巴芬湾附近漂浮着的一座冰山。

芬兰气象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过去40多年中,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北极熊正在遭受生命威胁。图为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附近一只死亡的北极熊,它以无声的方式向人们示警。

2022年,东非肯尼亚遭遇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根据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和其他机构的统计,在长达9个多月的严重干旱期内,共有205头大象、512头角马、381头普通斑马在内的1000多只肯尼亚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死亡。图为孩子们看着土地上死于干旱的大象遗骸。

2023年4月,整个亚洲已经提前笼罩在了高温之下。印度48个气象站记录的温度超过42;泰国首都曼谷曼那区高温纪录一度飙升到50.2。图为一名印度男童正在水龙头下肆意冲凉对抗炎热。

进入2023年以来,沙尘现象越来越频繁,引发大众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思考。图为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遭遇强沙尘暴天气,为确保口岸通关安全顺畅,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勤务保障预案。

自从2018年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死后,全球只剩下两只雌性北方白犀牛。目前,研究人员正尝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人工培育。未来,两头雌性北方白犀牛有望通过代孕的方式孕育出下一代。图为内罗毕国家公园的白犀牛。

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污染者。在全球80%来自亚洲河流的海洋塑料中,菲律宾占据了三分之一。这一现状在2023年并没有改善。在菲律宾马尼拉湾,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沙滩时,塑料垃圾和其他残渣攻陷了整个沙滩。

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 · 综合》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全球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微粒达到170万亿个,总重量约230万吨,海洋塑料污染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图为海龟和塑料污染共存。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指出,1970年到2018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9%,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则平均下降了94%之多。图为正在迁徙的大羚羊群。

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共识与成果。

第二章 碳索绿色动能

过去十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用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非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还能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提高发展质量。

当前,中国能源结构不断转型,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十年前的14.5%跃升至25.5%;绿色创新能级不断提升,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接近全球60%;绿色金融不断完善,中国绿色投资规模今年达到2.6万亿元,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5亿吨。

“碳”索绿色动能,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从宏观制度、市场机制、技术水平等层面建立起新的发展体系,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87.41GW,同比增长60.3%,再次创下年新增装机量的最高纪录,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图为山西省运城市一处光伏场区。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居全球第一。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首批系统结算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充分运用央行碳减排工具,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累计向8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15.7亿元,带动的年度碳减排量为281.9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图为中国民生银行碳减排贷款支持建成的华能内蒙古北方上都风电场。

根据国家数据网数据,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水力发电量为120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图为屹立在水面的三峡大坝,在防洪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能源转型责任。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通过推广钻机“电代油”、电驱压裂等方式,实现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零排放,施工现场噪音有效下降。随着生产用能电气化率和工程项目清洁用能替代实施率逐年上升,中国石油更好助力推动生产用能向绿色能源转型。图为中石油西部钻井区域,一匹马在低噪音、低尾气排放的优美环境中安逸吃草。

2022年8月25日,中国石化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该示范区是中国第三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将进一步加快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效助力中国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高质量发展。

你知道吗?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铁路运输的货物周转能耗和污染排放量仅为公路运输的1/7和1/13。中国铁路正展现“中国速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图为一列车正穿过油菜花田,驶向绿色发展的新未来。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是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港,该航运枢纽是集石油化工、浆纸一体化和油气储备基地于一体的“一港三基地”。面临能源转型升级的“必考题”,洋浦经济开发区2018年引入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提供包含生物质供热、光伏、储能等在内的能碳一体化解决方案,能源利用效率提升50%,减排40%以上。

我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闲置物品流转串联起循环经济大产业。在循环经济平台转转智能质检中心,机械臂正在将一部部二手手机放到传送带,完成质检后,它们将发放到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2022年,有2000万用户在该平台进行过二手物品交易,实现碳减排量66.8万吨。

2023年2月1日,备受关注的《塑料生物基塑料的碳足迹和环境足迹第1部分:通则》已经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出台为生物基塑料碳足迹和环境足迹的评价提供了标准技术依据的基础,将助推塑料行业碳中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图为从杭州西站开出的G7734次列车上,旅客手举印有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图案的环保袋,以此迎接杭州亚运会。

绿色工厂是指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图中绿荫环绕的台达吴江厂区积极打造“零碳工厂”,通过节能改造,运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75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04吨;通过生产智能化使人均产值提升3-5倍,产能提升70%。

整合60多项绿色技术所打造的深圳南海意库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沃土,该园区还荣获国际住协绿色建筑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从“制造”到“智造”,招商蛇口推动产业升级,将旧厂房改造成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在地球上已有7000年历史的棉花,无疑是“可持续”的代名词。棉花一年一生,种植1公斤棉花,可以吸收5公斤二氧化碳;全球棉花种植每年吸收相当于750万辆客运车的尾气排放;棉制品用弃后埋在土壤里3个月即可自然降解,变成有机肥料滋养大地。图中棉田让荒漠变绿洲,全棉时代为绿色低碳助力。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技术是指将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利用特殊技术手段储存和利用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国家CCUS示范工程项目位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黄3区块。目前,该工程已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逾20万吨,增油2.6万吨,埋存的二氧化碳相当于8000多亩阔叶林年吸碳量。图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俯瞰图。

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2022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1.63万亿元,人行口径对公绿色贷款余额达6370.72亿元,绿色贷款带动年度减排二氧化碳量1403.36万吨,带动年度节水量1038.48万吨。图为兴业银行资金支持下的李家峡水电站工程项目。

2021年12月,国内首座“双泊位”LNG码头正式投用。加大天然气发展步伐,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是中国石化践行绿色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开幕,遵循“绿色、节俭、必须”办赛原则,成都强调赛事本身,更强调建设绿色低碳建筑。场馆建设就藏着诸多“绿色”密码,如改造现有场馆、采用绿色建材、更换节能灯具等。图为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场馆,其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年回收雨水3000吨以上,基本满足场馆绿化养护用水。

杭州亚运会淳安界首体育中心位于千岛湖畔,这里有6大赛事场地和配套设施,将产生25枚金牌,是除杭州主赛区外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赛区。为了积极落实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会理念,中国绿发在干岛湖度假区内打造的亚运低碳生态公园,入选“杭州 2022 年第19 届亚运会碳中和林”。图为中国绿发千岛湖度假区亚运低碳生态公园全景。

第三章 拥抱绿色生活

应对气候变化,“碳”索绿色动能,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给人民美好生活带来更大福祉。

今天,塑料吸管几乎绝迹,快递包装持续减重,年轻人扎堆二手交易平台,骑行正在回归生活。抬头可见蓝天碧水,出门可闻鸟语虫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绿色低碳生活日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放眼神州大地,城市村庄、山山水水都在焕发新的生命力。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应对气候变化不只是一句口号,更需要人人参与,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满载财富、生机盎然的未来。

来自生态环境部数据,2022年中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图为位于丽江市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江水青碧,形成一幅迷人美景。

根据《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中国是世界上人造林最多的国家。2022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森林蓄积量达194.93亿立方米,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图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场——塞罕坝林场,其绿色蜕变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向绿而行”扮靓古都西安。近年来,西安加速低碳转型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工业节能、绿色制造,大力推广新能源应用,城市由内而外发生着绿色转变。图为西安世博园标志性建筑长安塔。

2022年底,济南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2.64%;新增11个绿色发展工业园区、78家绿色工厂,全市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到19.5%;重点泉群保持19年连续喷涌。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机遇,济南交出令人满意“答卷”。图为趵突泉公园,桥廊游人如织,两岸绿树成荫。

作为海南首个“双碳”示范项目,中国绿发文昌国际会展中心通过零能耗节能改造,每年清洁能源发电量约91万kwh。在满足项目全部用电后,预计每年可减少530吨二氧化碳排放和112吨标准煤的燃烧,对海南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推广零碳示范区建设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从顶层设计层面给予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以有力指导。图为西藏草原牧场,远望白云飘舞,草原绿草如茵,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下,成群的牦牛悠然享受着这“美好时光”。

近年来,珠峰保护成果显著,生态系统不断向好。根据珠穆朗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数据,珠峰保护区森林面积有55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4.85%,陆生野生动物有491种,高等植物有2550种。图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雪豹,在“珠峰雪豹保护计划”下,其数量已突破百只。

这只华南萌虎去年出生于韶关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华南虎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平安发起“萌虎平安成长行动”,助力筹建“萌虎幼儿园”,给萌虎加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2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发起“一人骑行减碳一吨”行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骑行践行低碳生活。为推动绿色低碳融入生活,中国平安集团上线碳账户平台,并举办“平安低碳骑行活动”,平安员工通过实际行动助力低碳出行理念传播。

孩子们在画布上用彩色颜料描绘美丽家园。认真描绘家园的孩子,何尝不是我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建设中国式现代的道路上,它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我们同样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发展之路还将在未来迎来新的故事。

图片来源:由中国新闻图片网、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集团、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商蛇口、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台达集团、转转集团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