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平安半年报:利润实现正增长,保险板块出现一道曙光

解读平安半年报:利润实现正增长,保险板块出现一道曙光
2022年08月28日 22:08 伯虎财经V

作者 | 暮照

8月23日晚,中国平安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ROE达2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这份成绩单一出,平安股价逆势上涨。截至24日收盘,报41.61元/股,涨幅为2.19%。在中国平安带动下,保险板块走势活跃。

为什么在上半年疫情、地缘冲突、国际通胀等复杂大背景下,平安依旧保持营业利润、财务净利润两方面的正增长? 

作为全球前十金融企业,平安的发展和创新值得一个复盘。这次伯虎财经将围绕半年报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1.平安强势增长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这次半年报有哪些新的亮点?

3.34岁的平安,如何进行创新增长? 

黎明前的曙光

随着中国平安的财报发布,市场再一次获得了对巨头的观察窗口。

这张成绩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全球经济衰退、消费能力下降及各种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下,平安实现利润稳定增长,现金分红水平持续提升可以说来之不易。

1988年,中国平安在深圳蛇口成立。当时的《深圳市大事记》对此的记载只有简单的一句:“全国第一家由企业与专业金融机构合办的保险公司,在我市蛇口开业。”

34年后的今天,平安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5位,全球金融企业第十位,至少10年里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0%。

究竟一家保险公司是怎么快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其强势增长的底盘就在于,“综合金融”。

在中国,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只有6家,平安就是其中一家有着金融全牌照的公司,把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金融租赁这些牌照全被列入囊中。

和其他保险公司传统低效的营销模式不同,平安凭借“综合金融”的核心战略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子。“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即一位客户可以对接多种金融产品或金融机构,不管是团体业务还是个人业务,只要有金融需求,就可以按需求制定相关方案。

这样一来,客户数量及单个客户的价值被大大提高。

在这一核心战略下,2022年上半年,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9.0%至754.37亿元,个人客户数超2.25亿,较年初增长1.5%。 

曾被称为A股大白马之一的平安,这次整体依旧实现稳步增长。但值得关注的一个信息点是,2022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195.73亿元,同比下降了28.5%。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为什么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要从平安的寿险改革开始说起。

猛龙过江

2020年,疫情大背景下,代理人收入下降导致大量流失。平安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寿险改革,从渠道端和产品端进行降本增效,改变了过去行业发展数十年的人海战术。

渠道端,推动代理人“三高”队伍转型,实施分层精细化管理。产品端,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居家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构建差异化优势。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短期的阵痛改革颇有成效,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35.1%,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

伴随着改革到来的,是平安的战略升级。从原来的“综合金融”,升级为“综合金融+管理式医疗”。

为什么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要重押医疗?

这要从2021年报上,马明哲提到的美国联合健康说起。这家公司1974年成立,是美国最大的商业健康险公司,它以保险为基石,通过预付制方式全程参与客户整个就医过程,业务遍及美洲、中东、非洲、欧洲和亚太地区的50多个国家。

这家全球最大的保费收入公司,2021年保费收入就达到了2262亿美元,看它的股价走势,妥妥的大牛股。

(图源知乎:知晓的投资笔记)(图源知乎:知晓的投资笔记)

联合健康模式的成功也成了险企们变革的典型代表,纵观中国的保险市场,一个潜在痛点一直未能解决,这些中高端人群在一个平台上购买金融、财富保障和增值服务后,他们无法在该平台上获得健康医疗和养老服务。

《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增长至16万亿元,相比2019年扩大10万亿元。

健康中国就明确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将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保险公司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是看到它的价值,平安提出了“综合金融+管理式医疗”模式,将医疗健康服务与保险业务进行有机结合,为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从而赋能金融主业。

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这么尝试的险企,当然它也完全有实力这么做,资源、渠道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可圈可点。

比如,它有着1亿保险客户和2.27亿金融客户的庞大资源。

再比如,平安搭建了“到线、到店、到家”三大服务网络,有着外部4万多专家医生、1500家三甲医院、全国1万多家医院、2000多家体检中心的渠道资源。 

2021年,平安还收购方正集团将北大医疗下属5家综合医院、6家专科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融入医疗健康生态,深化医疗产业布局。

再一个,凭借多年在科技上的积累,平安把科技创新融入了健康医疗,2022半年报显示,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

可以看到,平安在金融、医疗、科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优势,其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决心很强。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但是,“中国版联合健康”的服务体系搭建并不容易,毕竟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不一样。

美国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医院间竞争激烈,使得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保险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相反,中国拥有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公立医院医疗体系,商业保险公司在整个医保体系中的参与度低。

如何搭建医疗生态中的话语权?现在来看,医院、养老院等机构资源还需要慢慢积累,而且这是个资产很重的模式,但一旦建立,就是非常深的护城河。

想像一下,未来如果你投保了平安的健康险业务,平安可以通过数据提前给你排除隐患,患病了去平安医院治疗,不用长时间的挂号等待,也不用担心费用、报销等问题,只要出具保单就可以解决,这样的体验是不是很好?

在“平安臻颐年”高端养老项目中,去年上半年就有投资者反映该项目北京地区销售破600单,全国单月保费就超几十亿。可见需求还是很有想象力。

但平安想要成长为“中国版联合健康”,还需要在需求的洞察能力、医疗健康的服务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方面加强,市场需要给予一定耐心。

对平安来说,保持战略定力是首要前提。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服务体系显然是一个浩大工程,需要5-10年持续去打造,需要用战略眼光看待它的发展。

从寿险改革到管理式医疗布局,都能看到平安在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期优势,继续坚持价值增长之路。

这种自我改革,体现在过去的34年。

价值重铸

一个非常明显的标记是,8月初平安的品牌标识从“金融.科技”升级成了“专业.价值”,这是这家公司的第5次品牌升级。

(图源:中国平安)(图源:中国平安)

回顾历次品牌升级,1992年,中国平安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2002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改名为“中国平安”;后来又陆续更换品牌标识,从“保险·银行·投资”升级到“金融·科技”。 

平安发展的第一个十年,或许有分析师会想到,平安未来的对标不再是传统寿险或多元金融。但绝不会有人敢于设想,平安会成为一家立足综合金融的生态企业。

可后来,它做到了。

如果要问平安是如何不断创新增长的?伯虎财经认为,其离不开文化重塑、战略升级以及改革转型。

回顾历史,中国平安的三十四年,其主基调始终与改革开放如影随形。从拥抱多元金融,到布局医疗健康生态,从坚持市场导向,到自我牺牲式的改革。

这其中既映射了中国保险行业的市场化与国际化浪潮,也包含着中国平安作为一个公司组织的自我进化。

如今,34岁的平安正在向百年品牌迈进。从一个功能型企业向价值型企业转变,而它所创造的长期价值正反映在今年的中报业绩上,这位长跑选手早已成为了观察金融企业的最重要窗口之一,也成为中国金融企业进行自我改革、持续进化的样本。

上期特别评论中奖名单:

@柠檬水加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