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手房可带押过户,外资逃离加拿大股市 | 财经日日评

济南二手房可带押过户,外资逃离加拿大股市 | 财经日日评
2022年08月18日 07:05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订阅报告▲收听音频

从万物商店到万物到家

互联网零售业又有了新玩法

拜登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

8月17日,美国总统乔·拜登签署了总价值为7500亿美元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令该法案正式生效。法案的内容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扩大医疗保健覆盖范围等。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将拨款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投资,旨在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40%。

该法案还计划拨款640亿美元用于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将老年人的自付药物费用限制在每年2000美元。同时,拨款800亿美元用于加强美国国税局的执法力度,并确保高收入的个人和公司不会逃税。此外,法案还包括对股票回购征收1%的消费税。白宫宣称,该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内使政府的预算赤字削减约3000亿美元。(证券时报网)

|点评|虽然拜登签署的这项法案名称是通胀削减法案,但实际内容和削减通胀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关联。拜登政府希望通过削减预算赤字,抑制总量需求,达到缓解美国通胀的目的。实际上,美国2021年GDP规模达23万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的赤字削减还要分摊十年,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拜登政府还在法案中加重了对美国企业的征税,试图用企业利润补贴公共支出,以获得民众支持,但这令本就处在盈利能力下滑时期的美国企业雪上加霜。并且,企业成本的上升,最后买单的依旧是消费者,美国民众的日常消费支出将会增加。在这份法案中,受益的恐怕只有美国新能源相关企业。

济南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

8月17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济南在全国首次创新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新模式展开介绍。据悉,在新模式下,对于存在抵押的房产要上市交易的,实现了不用先归还原来的房贷就可以完成过户、抵押、发放新的贷款的流程。

目前,“带押过户”在工行、建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试点成功,将在济南市二手房市场全面推行,实现银行贷款审批、抵押放款及二手房转移登记、抵押注销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澎湃新闻)

|点评|在传统二手房交易中,房东在房贷未能还清时出售房产,需要先支付剩余房贷,给房东带来的现金压力较大。带押过户新模式的推行,降低了房东的交易成本,同时,减少了过户流程。在资金安全方面,新模式中引入了官方监管的公证账户,为交易双方和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

济南带押过户新模式的推行,具有示范意义,新模式不仅为出售二手房的房东提供了便利,也将加快二手房市场的流通。对比以极具风险的“零首付”方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复苏,带押过户的模式更为安全有效。不过,由政策松绑带来的需求释放,不具有长期性,扭转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才是加快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根本所在。

芜湖对问题房产实行领导包案制度

8月16日,安徽省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南陵县住建局下“三强”重拳,全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重大风险》。文章提出,“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包案制度。对已出现问题的房地产项目,按照“一个项目由一个领导负责包案到底”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

文章称,将“强”化资金监管,保障农民工工资。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全程全额监管,对全县在建的开发项目要求开设农民工工资发放专用账户。(澎湃新闻)

|点评|一些地方房地产项目烂尾,导致无法正常交付,已经引起较大反响。这次芜湖南陵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相对于一些地方建立专班制度,责任落实到人,权责更加明确,也有利于推动问题的化解。

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信心是前提。所以,只有做好“保交楼”,才能“保民生”,最终才能让人有信心买房。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放宽楼市调控政策方面,许多地方已经做了不少事情,但是各地房地产市场少有起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得到顺利解决。

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日赚逾5亿元

8月17日消息,中国电信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402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服务收入为2214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增长3.1%。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上半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134.1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3.52亿元。按照上半年共计181天计算,三大运营商上半年实现日赚5.16亿元。根据半年报利润分配预案,三大运营商共计拟派发中期股息534.66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三大运营商上半年业绩还是保持稳定,小幅增长。其中的数字化转型收入是个亮点,这一块中国电信同比增长了19%,中国移动同比增长了39.2%,中国联通同比增长了31.8%,可以说,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运营商名副其实的业绩增长“第一引擎”。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智慧家庭、云业务都将是运营商以后的业绩增长点,客户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也会有所提升,值得期待。

派现方面,三大运营商整体还是比较重视股东回报的,相比一些上市以来只会持续吸血融资、没有分红回报的公司而言,三大运营商的行动体现出了上市公司应有的担当。中国电信承诺A股上市三年内分红比例提升至70%以上,也是向所有投资者表明公司会继续提升对股东的回报,稳定长期股东的信心。

英国7月通胀水平创40年以来新高

8月17日,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1%,创1982年2月以来的新高。经非季节性因素调整后,英国7月份物价较6月份上涨0.6%,零售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2.3%,为198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前,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工人们的实际工资出现了创纪录的下滑。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截至6月份的前三个月中,工人不包括奖金在内的正常工资平均下降了4.1%。(综合中国新闻网)

|点评|和美国陷入高通胀困境成因类似,包括原油在内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食品价格的上涨,是英国通胀的主要推手。通胀使居民购买力下滑,如果提升工人的工资,又会增加企业成本,进一步推高产品价格,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使本就高企的通胀水平继续上升。

英国央行为了缓解国内通胀,自去年12月以来已经进行了6次加息,不过,显然对缓解通胀的效果甚微。但是,加息已经影响到了英国的经济发展,令英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威胁。以此来看,俄乌冲突的长期延续,是英国高通胀难以消退的直接诱因,而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则在于经济常年处于低速增长。

外资机构大举加仓中国资产

8月17日消息,7月以来A股市场震荡调整,但外资对中国股市的积极看法并没有转变。近日摩根大通、贝莱德、安本等外资巨头公布了旗下基金7月持仓情况。摩根大通旗下旗舰基金加仓了新能源板块,头号重仓股宁德时代获增持幅度超6%;贝莱德旗下中国股票基金重点加仓了金融、消费股,兴业银行获增持幅度超50%;安本旗下中国股票基金全面加仓中国股票,头号重仓股贵州茅台获增持幅度超10%。

当前外资配置A股市场仍然处于初期,后续持续流入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海外流动性预期改善下外资流入有望加速。(证券时报)

|点评| 外资巨头对中国资产前景保持相对乐观态度,因为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率先复苏,企业盈利也迎来改善,巨头们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明显好于美欧发达经济体,所以看好中国资产的同时,多家外资机构在找准中意资产后,资金加速流入。

外资加仓中国资产,归功于一些关键不利因素的缓和,比如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性相对平稳;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中国资产目前的低估值。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外资认为现在抄底是比较合适的时候。

外国投资者纷纷逃离加拿大股市

8月17日消息,由于担忧经济衰退将冲击对经济周期变化高度敏感的股市,外国投资者纷纷撤出加拿大股市,流出资金创下15年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通胀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在6月份减少了126亿加元(约合98亿美元)的敞口,为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资金外流,流出规模也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浪财经)

|点评|目前市场炒作经济衰退愈发强烈,尤其是发达国家因通胀高企所导致的成本上涨成为炒作关键,直观表现就是市场对于经济周期性表现出高度敏感,造成了资金流出创15年来新高。

具体到加拿大,其股市往往由银行和能源企业等周期性行业主导,而在6月份,流出资金最多的板块就是银行股,银行板块目前已较2月份的高点下跌了约15%。同时,衡量潜在价格压力的核心通胀指标也处于较高水平,7月通胀率环比继续上升,这可能会使加拿大央行继续大幅加息,高通胀带来的经济低迷还将持续。但就目前看来,加拿大经济虽然被高通胀侵害,但尚未达到衰退界限,加元低位表现也会为外向型经济保驾护航。

周三三大指数震荡走高创业板指涨1.7%

8月17日,三大指数早间探底回升,午后高位震荡,沪指逼近3300点整数关口,创业板指一度涨近2%。板块方面,大金融板块表现强势,证券、保险、银行股联袂上涨,储能等赛道股持续活跃,培育钻石、汽车、元宇宙、消费电子板块轮番走强。总体来看,个股涨跌互现,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二个交易日突破万亿。

截至收盘,沪指报3292.53点,涨0.45%,成交额为4239亿元;深成指报12595.46点,涨1.01%,成交额为6506亿元;创指报2777.91点,涨1.70%,成交额为2253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周三在大金融板块的带领下,指数全天表现良好,但个股方面的分化仍在继续,小盘股表现较为弱势,以科技股为首的成长股表现依旧突出。以券商为首的大金融板块,维护指数的意味明显。虽然连续两天两市成交量有所放大,但市场没有产生全面做多的情绪。

连续三个交易日的小幅震荡过后,周三指数较为强势的表现给投资者注入一针“强心剂”。但是,金融板块特别是券商板块,今年以来在持续性方面都没有太好的表现。三大指数均已面临前期压力位,能否形成有效突破还有待观察。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魏英杰

责任编辑 |何梦飞主编 |郑媛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