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内耗的根本方法

降低内耗的根本方法
2022年08月18日 00:10 老端

文/端宏斌

前段时间,某人的二舅治愈了不少人的内耗,但后来被扒出来原来是虚构的视频,二舅翻了车。那些被成功治愈的人,又开始重新内耗起来。

我关注了整件事情,我就一直没搞懂,到底有什么“内耗”需要去治愈。或者说,现代人为什么会那么痛苦,让你非要去看更苦命的人,才能释放负面情绪。

当我翻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学书籍,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现代人所谓的内耗,无非就是对自身真实能力的不接受,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解决方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选择同自己和解,承认很多事情确实是无法做到。

比如,你认为自己能考80分,但你实际上只考了50分,于是你开始自责、抑郁,感觉活得累,压力山大,觉得生活没有乐趣,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所有以上这些负面情绪,都是“80-50=30”带给你的,换言之,由于这30分的心理偏差存在,所以你无法做到原谅自己,也就无法同自己和解,所以你必然陷入内耗状态。

一旦你进入内耗状态,你就没有动力去做事了,因为你很清楚,只要去做事,就会出现那30分的预期偏差,所以还没开始干,你就觉得心累了,因为你知道,如果开始干了,结果必然只有50分,而不是你预期的80分。就算你给自己打了鸡血,这个效果也不可能持续多久。

那为什么所谓二舅的视频,就能治愈内耗呢?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告诉你:看看,别人只有6分,人家也活得挺开心的,所以你都有了50分,你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我觉得,陷入内耗状态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最终是大多数人都内耗,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中国持续30多年之久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了,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件事,这就是事实。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觉得,每年都会比以前更好,以至于很多人对未来产生了不切实际的预期。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在2021年做过一个调查,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十年内会年薪百万。现在看来,才一年工夫就恍如隔世,今年连大学生真实就业数字都是保密状态了,我也不敢查,我也不敢问。

好了,某人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薪百万,但实际上,他可能几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情况,就是以为自己可以考99分,但实际上,他只有9分。你说他怎么能不内耗呢?心理偏差数字高达90分,他不可能原谅自己,他绝不可能同自己和解。

我认为,很多情况下是“教育”让这些人进入了内耗状态。因为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就让他无法正视自己。以前我跟你介绍过一本书《乌合之众》,其中重点提到了“教育”的负面作用。

我下面摘抄几段原文,你看看有没有道理:

“许多杰出哲学家已经毫不费力地证明,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如果教育仅仅是无用,人们还可以对孩子们示以同情,但是这种制度的危险要比这严重得多,它使服从它的人强烈地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极想逃之夭夭。工人不想再做工人,农民不想再当农民,而大多数地位卑贱的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公务员这碗饭以外,不想让他们的儿子从事任何别的职业。法国的学校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只打算让他们从事体制内的职业。”

“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于是只好让另一些人无事可做。因此,它只能把饭碗留给先来的,剩下的没有得到职位的人便全都成了国家的敌人。从社会金字塔的最高层到最底层,从最卑贱的小秘书到教授和警察局长,有大量炫耀着文凭的人在争抢各种政府部门的职位。商人想找到一个代替他处理生意的人难上加难,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却在谋求最平庸的官差。只在塞纳一地,就有200名男女教师失业,他们全都蔑视农田或工厂,只想从国家那儿讨生计。被选中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大量心怀不满的人。他们随时会参与任何革命,不管它的头领是谁,也不管它有什么目标。可以说,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

《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观察非常敏锐,他发现,一旦某人受了教育,那么很多原本他会做的工作就再也不会做了,比如去工厂里上班,或去种田。这些人那么疯狂的念书,目的就是不想再干体力活,这结果是,他念的书越多,失业率也越高,没有饭吃的年轻人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勒庞还发现,这些有文凭的年轻人,一门心思就想挤进体制内,但是体制内的工作是有限的,饭碗早就被先来的人抢走了,剩下没抢到饭碗的人,就变成了国家的敌人。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不满呢?这是基于预期和现实的偏差,对于一个低学历的人来说,给他一份工厂拧螺丝的工作他也很满意了,毕竟要求不高,能糊口就行。但是对于一个高学历的人,他认为只有坐在顶级写字楼里吹着空调上班,才叫工作,毕竟他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念书了,如果让他去厂子里,他当初为啥还要念书呢?

古人说十年寒窗,而现代人从7岁开始上学,等他毕业走上社会,基本都快二十年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付出,让他误认为自己很优秀,以至于对自己的状态很难感到满意。然后他就开始默默和自己较劲,希望要变得更优秀。

这种状态,如果产生了效果,那叫自我激励,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是内耗。很多时候,人的目标非常远大,而自身又如此的渺小,这种无力感是每个人都体会过的。

顺便也解释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结婚生孩子,原因非常简单,他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他觉得这种状态是不配拥有家庭的,所以他就不婚不育,就这么简单。

一个人想要优秀,这是没问题的,但一定要强迫自己做到,那就有问题了,比如,那些把目标设定为80分以上的人,他的真实水平可能60分就是他的上限了,那么这20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如果你始终无法承认这一点的话,内耗对你的伤害是巨大的,你开始讨厌自己,痛恨自己,排斥自己,搞不好你连50分都做不到了。

一个人的目标越大,到头来他对自己的排斥也越强烈。特别是,当他其实是能搞定60分的,但由于负面情绪让他只有50分,这时候他会恨不得把自己杀掉,因为心理偏差竟然从20分,扩大到了30分。

佛教对此早就给出过解决方案,它把这叫作执念,就是无法放下“贪嗔痴”。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你让一个年轻人放下“贪嗔痴”,那太难了,多少高僧自己都做不到。但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一个安慰。

我们知道,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自己不符合预期的排斥,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同平庸的自己和解。但你要明白,现在这个经济形势,人人都过得不好,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不好,而是你就算努力也没用,大环境就不好了。

以上这个道理,我很早就想明白了。我是就算能考到99分,我也只过69分的生活,那这30分就是我的快乐源泉。就算经济形势再差,我只能拿到69分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一直以来就只过69分的日子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