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背后,有这些创新性科研成果在支撑

北京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背后,有这些创新性科研成果在支撑
2022年12月05日 14:15 新京报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12月5日,北京市“科技赋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去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面达标。记者获悉,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PM2.5来源解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污染源非现场监测等多个方向持续加大科研力度,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空气质量改善。

  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PM2.5实时监测系统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鹿海峰介绍,自2012年起,北京按新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城市PM2.5实时监测系统并逐小时对社会发布,综合应用自动监测技术、组分监测技术、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地基雷达监测技术等手段,建成了国际一流的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北京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同时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建立了千余个小型化传感器组成的街乡镇高密度监测网络。

  通过智能识别监测数据,建立动态网格污染研判评估系统,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精准依据,实现由传统现场“点对点”监管模式向远程“点对面”模式的转变。此外,通过构建“市-区-街乡镇”三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大气PM2.5污染的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已逐步实现空气质量3-5天准确预报

  北京还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有效服务管理服务公众。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机理及污染特征成因研究,完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体系,目前已建成以大气环境信息综合分析、月度季度空气质量趋势预测分析、空气质量动态统计预报模型系统、多模型数值模拟预报系统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已逐步实现3-5天的准确预报和7-10天的趋势预测,准确预测污染过程,为提前启动措施、削减污染物浓度峰值、降低污染物积累速度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构建了完善的空气质量服务产品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每天发布分区污染物实况浓度、遥感影像图,监测结果,服务公众。

  发布三轮PM2.5源解析,助力管理决策

  污染来源解析是识别PM2.5组分特征及主要贡献污染源的重要技术手段。鹿海峰称,北京开展三轮PM2.5源解析,助力管理决策。

  2014年,北京率先在全国首个发布PM2.5源解析结果,当时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尚处空白,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用一年的时间组织研发了PM2.5中200余种化合物的监测方法,探索PM2.5源解析技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明确指出当时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的主要来源分别是“机动车、工业源、煤炭、扬尘”。

  基于常量组分和痕量示踪物监测方法体系,北京于2018年发布第二轮PM2.5源解析报告,并成为第一个更新PM2.5源解析结果的城市,明确燃煤治理得到明显成效,移动源跃升为大气PM2.5首要来源。随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主创新解析路线,实现区域传输定量评估及二次有机物定量解析两个突破,解析技术路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细化程度国际领先,并发布了第三轮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

  源解析结果支撑了北京市“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措施制定。为保障措施方向精准有效,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还联合清华大学,分阶段对措施效果开展定量评估,有力支撑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主要污染治理措施实施成效显著,也为其他省市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经验。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实时追踪联网车辆排放

  鹿海峰介绍,北京还推进污染源非现场监测,用数据精细刻画污染源特征。2018年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全国率先推进重型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手段,突破海量高并发数据接收与解译瓶颈,搭建了国际上首个重型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测示范平台,实时追踪联网车辆的排放状态,哪里车多、哪些车违规上路、哪些车“带病”运行,都可以一目了然。

  深化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应用,根据自动监控数据综合分析感知生产变化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同时,这些数据经过聚合分析,对于各个区域、行业的运行与排放,可以实现逐小时的动态表征,支撑行业精细化监管。

  将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智能感知”创新示范基地

  在开展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方面,中心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环境DNA技术等多种创新监测手段,持续开展涵盖理化指标、水生生物和生境状况三方面的水生态综合监测,并逐步完善本地化水生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

  同时以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为重点,初步构建了符合北京市地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全面科学客观评价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剖析水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助力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的转变。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大气、水、土壤、生态等环境领域不断创新应用,近十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6项;在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近百篇、EI近百篇、中文核心期刊两百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22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

  下一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国际领先的生态环境监测“智能感知”创新示范基地,借助科技力量全力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墨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星源卓镁 301398 34.4
  • 12-06 丰安股份 870508 10
  • 12-06 华新环保 301265 13.28
  • 12-05 国航远洋 833171 5.2
  • 12-05 丰立智能 301368 22.3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