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北京乡村这样跑出“振兴加速度”→

十年来,北京乡村这样跑出“振兴加速度”→
2022年07月11日 11:35 媒体滚动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过去的十年是非凡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即日起,农民日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栏目,刊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地区各行业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战略定位为首都发展谋篇布局。

  “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蔡奇在报告中用“四个转向”总结了京华大地十年来的历史性变化。

  近年来,大兴区北臧村镇利用永定河畔平原造林的林带,大力发展林下旅游休闲的绿色经济,带动了当地的民间美食、乡村民宿等产业的发展。

  在这场巨变中,京郊乡村主动作为、从未缺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用生动、丰富的具体实践书写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的首都答卷。

  奋发作为结硕果。十年来,京郊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乡村产业越来越旺、农民生活也越来越富……北京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1

  在“舍与得”中提升都市农业发展质量

  缺水,是戴在北京头上的“紧箍咒”。农业是用水大户,也应是节水先锋。对此,北京市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4年9月出台《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自此,北京农业启航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从全局看,农业“调转节”是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的主动应变,而调什么、如何转,则是一场在“舍与得”之间作抉择的担当考验。

  舍,就是从北京农业结构的大盘子中舍弃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产业要素和模式。如,全市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379家,水产养殖面积从6.2万亩调减至3万亩。最终,全市12个区划定禁养区面积5202.31平方公里,为首都留下了一方净水、一片净土。

  舍,必然有牺牲,也会带来阵痛。但得到的是与首都市情农情相匹配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北京已绘就一幅既有农味又有京味的都市农业新图景:

  ——绿色指数升了。自2013年至2021年,北京农业年用新水量下降61%,农药施用量下降61.4%;2014年至2021年,化肥施用量下降56.9%;践行减排固碳,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9%;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贴现值从9431亿元提升至12146亿元。

  ——科技含量高了。从2012到2021年,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9%上升到75%,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从70.5%提高到93.0%。与农业农村部共建“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连续举办29届的北京种子大会升格为中国北京种业大会。

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村民开始百合、食用菌等农作物的种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村民开始百合、食用菌等农作物的种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产业布局优了。形成顺义、平谷、密云等养殖主产区,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被标准化规范化的新业态所替代。创建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2个,市级以上星级休闲农业园区224个,乡村民宿经营主体近5000家。

  ——协同发展强了。在河北省建立了5个专家工作站、14个双百对接基地,引进示范蔬菜、花卉、果树等品种61个,示范种植玉米、小麦以及各类蔬菜总面积超过900万亩,支持首农、顺鑫等农业企业建设外埠畜牧基地36家。成功探索“京张模式”“京承合作”“津菜进京”等供京模式。

  ——农产品供应稳了。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全国率先建立四级“田长制”。2020年起,全市粮食和蔬菜生产逆势而上,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2021年粮食和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再次实现双增长。生猪存栏59万头,增长83.5%。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

  2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北京的蓝天回来了!”这是北京市民这两年共同的感觉,“北京蓝”也时常登上网络热搜榜。

  首都“蓝天指数”的增加,是北京之前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的战果。在这期间,京郊乡村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自2013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力争全市农村实现冬季取暖“无煤化”。

  经过十年的攻坚,这场农村“能源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2022年供暖季,北京已经实现清洁取暖的村庄为3481个、占全市村庄数量的88.7%,约有133万户农村地区住户实现了清洁取暖。在完成国务院要求实现平原村庄基本无煤化的基础上,又积极推进1336个山区村庄的清洁取暖工作,占全市山区村庄的75%。

  同在一片蓝天下,首都的城与乡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将京郊乡村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启首都乡村建设新篇章。

  从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到2018年起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北京2000余个村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门头沟区、密云区、平谷区3个区获评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6个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普遍达到了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京郊乡村方方面面的改变让广大农民不禁感言:“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真正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西白莲峪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当地党组织通过特色种植、精品民宿等产业,带领群众将燕山深处的小山村打造成宜居的生态家园。

  如果人居是美丽乡村的“面子”,那么善治则是美丽乡村的“里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坚持以村“两委”换届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先后组织四次村“两委”换届选举,“一肩挑”比例达到93.5%,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满意度达到96.5%;连续选派6批2123名第一书记,实现了各类重点乡村和薄弱村全覆盖。

  如今,北京美丽乡村的善治基石愈发坚固。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机制向农村深化拓展,推动形成超大城市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乡村文化振兴有序推进、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了涉农区、乡镇、村全覆盖,村规民约、村(居)法律顾问、基层综治中心覆盖率达到100%。2个镇、22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7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970个村镇被认定为首都文明村镇,一只只“头雁”正引领着京郊“群雁”振翅高飞在善治大道上。

  3

  “不落一人”让京郊农民迈入全面小康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对角沟门村地处京北深山,曾是一个全村136户有105名是低收入户的穷村。2015年,该村完成整建制搬迁,破旧的房屋被改造成灰砖青瓦三合院落。同时,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办特色乡村民宿,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17年底,全村年人均收入达2.3万元,一举摘掉了“低收入”的帽子。

搬迁后的怀柔区对角沟门村通过发展民宿旅游实现脱低。搬迁后的怀柔区对角沟门村通过发展民宿旅游实现脱低。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对角沟门村的嬗变是北京脱低成效的缩影。为了让京郊农民一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北京市于2016年认定全市低收入农户7.3万户15.6万人,低收入村234个。通过实施“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政策,2020年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面过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打赢脱低攻坚战,得益于过去十年北京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365元到2021年的33303元,实现“九连增”和“翻一番”,年均增长达到8.9%。

  改革创新是促进京郊农民增收的最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扎实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京郊农村的主体、要素、市场不断被激活,闲置农宅、林场山地、设施大棚都成了农民眼里的“金疙瘩”。

  与不少京郊乡村类似,大兴区小黑垡村也曾面临劳动力不足、闲置民宅多、林地多、农田少的发展困境。对此,该村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整合闲置、分散土地,借助产业项目帮扶,建成林菌种植大棚97个,年增收20余万元;与农业院校对接,建成大兴区首家“科技小院”,种植70万株优质高产洋葱,年增收40余万元。如今,全村形成了集林菌、林花、林药、林菜及林禽于一体,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林下立体生态循环产业链。

  过去十年,北京市10个远郊区的2.3万余处闲置农宅已盘活利用1万余处,乡村“沉睡”资源变资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2021年,农村集体资产近万亿;全市村级股份分红总额54.37亿元,135.88万农民股东获得分红,人均4001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实现市、区、乡、村四级全面覆盖。全市7240家农民合作社、3735个家庭农场积极兴农富民,成为新型经营主体中的“领头羊”……改革创新让一个又一个“小黑垡村”大步迈向全面小康。

  小康之后谋共富。通过精准识别,北京共确定600个左右需纳入扶持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实施专项帮扶行动,截至2021年底,283个村已实现“消薄”。同时,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以“就业带动、产业联动、资源撬动、帮扶拉动”为路径,明确了促进农民增收的20条举措,确定了未来五年促进京郊共同富裕的“路线图”。

  十年来,一棒接着一棒,北京乡村跑出了“振兴加速度”。新征程上,北京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着力守正创新,在首都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扎实实走好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昂

北京市 首都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4 天铭科技 836270 18.96
  • 08-24 豪鹏科技 001283 52.19
  • 08-24 新巨丰 301296 18.19
  • 08-24 聚胶股份 301283 52.69
  • 08-24 奥浦迈 688293 80.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