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2年07月05日 12:55 吉林发布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发展中医药的决策部署,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健康吉林建设服务,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林天慕先生,向大家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发改委副主任高巍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宝芳女士,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下面首先请林天慕先生介绍情况。

  林天慕: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医药政策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作用充分彰显。

  目前,全省拥有公立中医医院69家,全省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0.65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46人,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32.88%、37.43%。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965个,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达到100%。全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终身教育体系。

  进入“十四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完整、准确把握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医药强省决策部署,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推进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吉林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规划》编制着力贯彻落实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将中医药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卫生健康全局;二是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三是充分立足省情实际,突出把握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两条主线,遵循发展规律,促进深度整合,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

  《规划》分析“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部署了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重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药品研发,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服务健康吉林建设。

  在基本原则上,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政治引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健康;坚持中西医并重,协同发展;坚持遵循规律,创新发展;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坚持统筹建设,协调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明确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现代化治理体系初步建立,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中医药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改善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基础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完善中西医结合应急工作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稳步提升。

  在重点任务上,围绕10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38项具体工作。在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上,积极争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4所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提升地市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县办中医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在加快中西医结合发展上,在大型中医医疗机构,推动建立中西医协同的多学科诊疗体系,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逐步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开展重大疑难杂症、传染病和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实施,发挥旗舰医院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在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上,将中医医院纳入省级应急管理与救治体系,统筹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互通和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加强中医药应急与救治能力建设,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师承教育,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医药特色骨干人才、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健全基层人才保障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在推动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上,实施吉林省中医药古籍保护项目,编撰 《中华医藏 (朝医卷)》,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与联合攻关,开展中药新药研发,积极培育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合作上,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文化建设,积极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打造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鼓励边境地区中医医疗机构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项目;在深化中医药改革上,实施体现中医药特点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实施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合理确定付费标准;在加强中医药法治化建设上,开展全省中医药行业 “八五”普法工作,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吉林省中医药发展条例》的贯彻落实。推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设立独立的中医药监督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中医药监督工作,全面提高中医药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下一步,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求,乘势而上、担当作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增进全省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建设健康吉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做出新贡献!

  吉林广播电视台:请问“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有哪些举措吗?

  林天慕: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从以下方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全面开展中医药“五大中心”创建。计划到2025年底,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创建一批中医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备、设备技术配套、人才梯队合理、传承创新有力、服务优质精细的中医治未病诊疗中心、中医康复诊疗中心、中医老年病诊疗中心、中医传统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等“五大中心”,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是全力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对中医专科建设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划分专科层次,加强专科优势病种能力建设,持续改进中医医疗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着力建设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进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

  三是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持续实施2021-2025年吉林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省级和市级中医康复中心、县级中医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康复治疗室建设,组建全省中医康复网络。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中医康复诊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新模式,加强各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科设置和建设,已设置的实现“提质达标”,未设置的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全面启动建设;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念和特色融合到现代健康管理系统中。

  四是提升中医药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预防干预及医疗救治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建设好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药信息化管理平台、循证医学中心等各类临床、科研平台。依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持续开展中医应急医疗队伍能力建设。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提升中医医院对传染病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十四五”期间,所有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化发热门诊,所有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

  此外,省中医药管理局还将利用大型中医医院巡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等手段,发挥17个省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用,不断提高我省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吉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离不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请问省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在推进我省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高巍:

  省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资金,不断完善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支撑能力。“十三五”期间,争取并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38亿元,支持了19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县级中医院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十四五”时间,省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要求,组织实施好“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四项中医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全省布局建设4所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突出“名科、名医、名药”,重点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治未病和康复服务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临床示教中心、中药制剂中心建设,强化设施设备配置,提升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2021年,已争取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3亿元,支持了长春市中医院、吉林市中医院、通化市中医院3家特色重点中医院项目建设。

  二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吉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申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重点加强中医药研究型门诊和病房、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循证研究中心、中药物色制剂研发中心等业务用房建设,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中医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打造“医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今年4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部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正在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组织推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申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加强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ICU、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配备重症急救设备、移动中药房等设备,做好医用防护物资和药品储备,提高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参与救治能力。今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入选国家项目储备库,正在修改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是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依托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申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重点加强中医病房、中药房、中药制剂室、中医综合治疗区、康复治疗区、中医传承工作室、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配置,强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临床科室的中医服务能力,推动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今年5月,经专家评审遴选,我省推荐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等5家医院参加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遴选。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积极跟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指导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加强中医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强我省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支撑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实力,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国吉林网:围绕落实《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省教育厅有哪些工作考虑,计划采取哪些措施?

  刘学军:

  “十三五”以来,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持续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国家要求、具有吉林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刚刚颁布的《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加强我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落实好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教育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完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上下功夫。目前,全省高校有中医药类高校1所,中医药相关本科专业10个(含中西医临床医学)、专科专业7个。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加快完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中医药类特色高水平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进一步加强多类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等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深化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中西医结合教育,逐步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

  二是在提高中医药类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积极探索“读经典、早临床、跟名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材改革方面,加快构建以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的课程体系。推进中医药教材建设,积极支持有关高校编写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在临床实践能力和中医思维培养方面,强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国医堂、中医诊所等纳入教学基地。积极培育和建设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引领带动临床实践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支持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加强师承导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上讲台”,中青年教师“做临床”,临床医师“授经典”。

  三是在提升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争创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遴选支持一批中医药领域科研项目,提升中医药院校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中医药院校与医药健康企业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定制班、研究生工作站,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中医药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训练项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四是以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为导向,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培养一批能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全科医学人才。

  科技日报:省科技厅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十四五”期间,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刘宝芳: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药产业更是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起点、根基和优势所在,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余年居全国前列。省科技厅作为全省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在《吉林省“十四五”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医药强省建设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中,统筹布局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全面谋划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中医药领域科技经费6.46亿元,占全省医药健康科技经费的一半,支持中药材、配方颗粒、医疗机构制剂、创新中药的研发和产业化、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等。实施了人参产业战略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梅花鹿产业科技创新等3类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破解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我们还争取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参等道地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000万元。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已有“关黄母颗粒”“人参百合知母颗粒”等70余个中医药健康产品取得生产批号,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研究等4个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打造吉药整体道地药材形象,2021年,围绕人参、鹿茸、哈蟆油等10种吉林省道地药材优势品种,组织评选了11个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2022年,又围绕西洋参、甘草、灵芝等15个品种,启动了第二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尤其是中药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省科技厅将抢抓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围绕医药强省建设,充分发挥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我省中药企业、品种和品牌,力争把我省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中国北药基地。一是加大中医药领域科技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和实施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发展潜力的中药新产品及大品种二次开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围绕经典名方验方,积极开展医疗机构制剂研发。二是强化中药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围绕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继续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高位谋划人参产业战略提升重大科技专项第二批课题,集中力量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参新品种、提高良种供给和利用率,全面促进人参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全面加强“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重点培育走廊地区中医药骨干企业、超亿元大品种、重大产业化项目,优先部署中医药培训、科研、检测等支持条件,通过省级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项切块资金,促进中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辐射带动廊外地区打造人参、梅花鹿、道地药材、康养等6个产业联动区,不断扩大中药产业集聚效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加快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吉林广播电视台:请问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林天慕: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工程,中医药人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人才质量和使用效能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并举,立德树人与能力提升并重,思维培养与技能培训结合,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一是培育壮大领军人才队伍。目前,我省共有4人获国医大师称号,6人获评全国名中医。“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落实国家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持续开展岐黄学者培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等项目,做强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学科领域内外的学术交流协作与资源共享,打造一批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为重点,面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西学中领军人才。

  二是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把人才队伍建设重心放在青年人才上,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在重点人才项目、科研立项等工程计划中设立青年人才支持专项,促使更多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早担大任。加大青年岐黄学者、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青年人才培养力度。落实国家相关师承教育政策,支持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设传承工作室,建立学术传承团队,招收有潜力的青年人才传承培养。

  三是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人员培训全覆盖,培训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持续开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到2025年,为每个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1—2个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基层人才。同时,配合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实施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管理模式,重点解决基层人才短缺和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翔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1 国博电子 688375 --
  • 07-11 隆达股份 688231 --
  • 07-06 宝立食品 603170 10.05
  • 07-06 中科蓝讯 688332 91.66
  • 07-05 劲旅环境 001230 34.5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