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GDP百强榜揭开区域经济三大规律

中国城市GDP百强榜揭开区域经济三大规律
2019年08月16日 13:58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中国城市GDP百强榜揭开区域经济三大规律

  文/熊志

  近一个多月来,各地的半年报陆续揭晓,包括经济总量、增速、高低排位等,不少媒体对区域经济竞争格局进行了梳理。

  日前,21数据新闻实验室就整理出了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强榜单。榜单显示,上北深广的竞争格局依旧稳固。天津、重庆稳居二线城市前列,不过增速依旧低迷,其中天津只有4.6%,重庆只有6.2%。四大一线加两大直辖市,正好是上半年GDP破万亿元的六个城市。

  GDP十强剩下的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则一路追赶,其中成都、武汉上半年的增速都超过8%,领跑全国。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马太效应继续扩大,二十强城市以东莞为界,经济总量达16.16万亿元,在全国的占比达到35.84%,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那么除此之外,从上半年GDP百强榜的分布、排位看,还有哪些宏观的趋势性规律?

  第一,和全世界75%的大城市都聚集在海岸100公里内的沿海地带一样,沿海地区依旧是中国经济的绝对重心,不过内陆城市的增长势头,已经有超越沿海城市的迹象。

  具体来看,GDP百强城市的分布,高度集中在沿海省份。其中江苏的13个城市全部入围,山东除了日照位列第101位,其他15个城市全部入围。此外,广东的入围城市数量为11个,浙江为8个。

  作为对比,别说西部地区,中部六省一共只有21个城市入围,其中安徽只有合肥和芜湖2个城市,山西更是只有太原1个独苗。

  由此可以看出,沿海省份到底有多强大,它们远远不只是孕育出了苏州这样能和直辖市天津、重庆抗衡的普通地级市,还孕育出了诸多实力强劲的明星地级市。

  不过就上半年的经济表现看,沿海地区的势头,却明显地被内陆城市盖过了。

  以二十强城市为例,上半年增速超过7%的有:深圳7.4%,广州7.1%,成都8.2%,武汉8.1%,南京8.1%,无锡7.1%,长沙8.2%,郑州7.9%,济南7%。其中成都、武汉、长沙和郑州都是内陆城市,且平均增速明显要高于其他5个城市。

  上半年增速低于7%的城市,包括二十强末尾的南通、东莞,一共有11个,除了重庆外,全都位于沿海地区。而二十强开外的内陆城市,如西安、合肥等,增速都高于7%。可以说上半年的经济,更多还是内陆而非沿海城市在领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城市,大部分已经度过了快速增长期,而且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它们的增速,可能的确赶不上正在工业化阶段的内陆城市。

  另一方面,很多沿海城市是靠外资外贸起家,而过去一年来,随着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进出口普遍受到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广州,去年全年进出口增速只有1%,受其影响广州的GDP增速掉到6.2%,以至于加剧了掉出一线城市的危险。

  接下来随着产业继续内迁,以及内陆省份普遍的强省会政策,内陆城市的高速增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东西部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第二个规律是,相较于直辖市,或者行政等级较低的普通地级市,省会城市表现出了越来越生猛的势头。

  具体来看,GDP二十强城市中,省会城市一共有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长沙、郑州、济南8个,其中上半年增速最低的是杭州,为6.9%。其他省会城市全部不低于7%,像成都和长沙,都达到了8.2%。

  将视线放在整个百强榜来看,这样的规律同样有效。比如排22位的西安,增速为7%;排25位的合肥,增速为8.1%;排28位的福州,增速为8.5%;排31位的石家庄,增速为7.8%;之前低迷的山西省会太原,同样维持着8%的增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贵阳靠着如火如荼的大数据产业,增速达到9.1%,领跑百强榜。

  当然也有省会城市例外,比如东北的哈尔滨,上半年的增速只有5%。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省会城市都有着亮眼的表现。而且还可以发现,越是内陆省会越是抢眼,如武汉、成都、长沙以及合肥、贵阳等,上半年基本都在8%左右;沿海的杭州、广州、济南,增速都在7%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能够维持在8%左右增速的城市,它们的首位度也不低,都算得上是强省会城市,GDP在所在省的占比往往可以达到30%左右。比如成都和武汉2018年的首位度,也即GDP全省占比都为37.72%,长沙也有30.21%。

  这些省会城市的高速增长,其实间接解释了强省会战略,为何逐渐推行,一些发展更加均衡的东部省份,比如有15个城市入围百强榜的山东,更是在去年让济南吞并莱芜,通过调整区划做大做强。济南今年能够跻身全国二十强,恰恰也是受益于此。

  为什么省会成为了火车头呢?这是因为,相较于苏州等普通地级市来说,省会城市能够聚集全省的资源,在政策项目、产业布局上获得优先考虑。

  而相对四大直辖市,强省会战略下的省会城市,有着更广阔的腹地和市场。比如成都,腹地四川人口超过8000万人,光看这点,自然比只有3000万左右人口的重庆更有空间优势。

  随着强省会战略的继续推进,未来尤其是内陆的省会城市,还将越来越强势。对内陆省份来说,尽管这种模式会造成发展不均衡,比如整个四川只有成都入围百强榜,但面对沿海地区的激烈虹吸,集全省之力来打造头部城市,吸引人口、资本的回流,也是种无奈之举。

  第三个规律是,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以秦岭淮河为界限,高速增长的城市多数集中在南方。

  不久前,“中国真正的差距在南北,不在东西”就引发过广泛讨论,从上半年的GDP百强榜单来看,这种趋势继续维持。比如前十强城市中,只有北京、天津2个北方城市,北方第三城青岛要位列12名;前二十强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青岛,只有济南,共4个席位。

  就增速来看,依旧是南方城市领风骚。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除了沈阳、长春未公开数据外,其他13个城市中,增速高于8%的成都、武汉、南京、厦门4个城市都在南方;增速低于7%的杭州、大连、宁波、青岛、哈尔滨,除了杭州、宁波,都位于北方。

  就上半年的增速来看,南北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跟改革开放初期的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知道在1978年前后,GDP十强城市中,北方城市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共占据6个席位;二十强城市中,北方共有11个。

  彼时的经济重心,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南移,东北地区作为工业重镇,一度成为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北方城市掉队,越来越跟不上南方城市的步伐,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过于传统。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它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今天,资源型产业既面临着产业链低端、国际能源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另外,和更早接入全球版图、风气更加开放的东南沿海相比,北方城市普遍面临着思维相对保守、营商环境不完善的局面。在之前那篇流传甚广的题为《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的演讲文章中,山东主政官员就曾对这种缺陷有过直言不讳的自我批评。

  未来的北方城市,如果不能尽早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且在营商环境、市场意识上实现观念的升级,在南方城市势如破竹的奔跑中,还会被拉开更大的差距。

责任编辑:赵慧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4 唐源电气 300789 35.58
  • 08-14 松霖科技 603992 13.5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