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东北振兴 产业如何破局?

瞭望东方周刊:东北振兴 产业如何破局?
2021年04月19日 11:31 新浪财经综合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东北振兴,产业如何破局?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硅晶圆产品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是我国经济命脉上的重要一环,这里拥有一亿多人口,以及一大批在国家安全上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略性产业。

  也正因此,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东北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人们总会投以格外关切。这其中,东北产业结构问题最为关键。

  “十三五”时期,东北发力调整产业结构,但创新性发展动力还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十四五”时期,东北振兴要取得新突破,产业尽早破局是题中必有之义。

  改善营商环境是基础

  2021年4月2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推动东北振兴的六个方向,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曾一度在民间广为流传。有持续外部投资才有新产业的培育和旧产业的改造,在“十三五”时期,东北已经意识到,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抓好营商环境改善是必由之路。

  意识到问题,还要肯放低姿态。通过对口合作和干部挂职交流,东北近年来向国内营商环境一流的省市学经验,在改善营商环境上下了不少工夫,效果已初步显现。

  吉林省着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制度,推动“放管服”改革,力求打造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公正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如今,已基本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跑一次”。2020年,吉林省民间投资增长9.8%,全省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个数增长了17.6%。

  2020年,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实现了企业开办3.5小时办结。2021年,当地又将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3个环节纳入流程中。据《辽宁日报》报道,2019年辽宁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680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3%。全年新签约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项目806个,签约总额达9540亿元。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连续多年将改善营商环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至今,为可口可乐等快消品巨头做配套的哈尔滨宝钢制罐有限公司3次扩容、追加投资。2019年哈尔滨投资增长7.3%左右,利用省外资金、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2%和8.8%,全年引进超百亿元项目11个,签约2321亿元,是上年的25倍。

  在改善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哈尔滨“刀刃向内”并不手软,针对有的地方营商环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等问题,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哈尔滨启动处理政府不守信践诺、“新官不理旧账”等行动,整治案件2000余件。

  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一批大企业“向北投资”的动向,已经证明东北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取得了成效,“投资不过山海关”正逐渐成为历史。

  “无法否认,东北的投资及市场环境相对于东南沿海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机制和体制层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说。

  地方干预导致项目半途而废,企业投资项目因地方政策变化而遭受损失等现象依然存在。这说明,持之以恒改善营商环境,依然是东北的长期任务。

  充分释放优势

  即使近年来遇到困难,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东北地区的产业优势仍然鲜明。

  首先,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础雄厚,尤其是制造业体系完整、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工业成熟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在各大重点企业中,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另外,东北地区的科教基础好,分布着一大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毓春曾发文指出:“深入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需要释放独特优势,但又不能守住既有优势不思进取,必须抓创新、谋发展,为传统优势释放新能量、注入新动力。”

  “目前,东北三省的制造业占经济总量高达30%左右,东北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了,就可以给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社科院原院长姜晓秋说。

  2020年,黑吉辽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3%、6.9%、1.8%。在部分城市和重点企业,成绩更是亮眼。例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其中“老字号”企业的贡献率超过70%。2020年,一重集团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0%、45.8%,鞍钢则全年利润同比增长36.97亿元,达到历史最高。

  释放这些传统优势,背后是转型升级的举措。在黑龙江,“一五”时期建厂的北满特钢通过引进建龙集团进行市场化法制化重组,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五年增长240%。

  “对旧有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上游要引导数字化转型升级,下游对接市场需求生产消费品。”李凯说。

  一些成果正在显现: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制造业在新兴领域的重点产品产量大幅攀升,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5.8倍,城市轨道车辆、工业机器人、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石油钻井设备、交流电动机等产品也实现了大幅增长,9月份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单月用电量增长了6.67%,其中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37.64%。

  “十三五”期间,鞍钢建成国内首个基于5G+云平台带钢表面监测系统,鞍钢矿业实现采选全流程智能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成为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0年8月29日,中国一汽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车辆在长春开始示范运行。这都昭示了东北传统优势产业的新发展方向: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开始“东北智造”。

  2020年6月2日,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社交电商产业园,一家入驻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货品(潘昱龙/摄)

  用好新理念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新经济与产业政策的重新建构”课题组在《“新结构经济学”与东北破局》中提出:在政府可动员和配置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果将大量资源用于维持传统产业、持续补贴国有企业,就没有足够资源用于发展新经济,也无法指望新经济产生足够的新动能。

  东北振兴不是把已衰败的产业和企业硬扶持起来,而是要有效整合资源,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形成均衡发展的新产业结构。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对于调整东北产业结构的难题,新发展理念是一把“总钥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曾提出,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振兴东北经济的主攻方向:“2013年以后,东北经济开始出现新的困难,这个困难的形成除了有非经济方面的一些原因外,主要就是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需要。”

  东北已意识到,有些不适应新发展阶段、对整体产业结构造成负担的落后产能,要当断则断,将投资转向新产业。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重工业解决政府富的问题,轻工业解决老百姓富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要从需求端考虑,建议把抓轻工业当作重要手段、把抓新产业当作大方向。

  国家发改委近日为东北指出的几个新业态,是健康养老、冰雪经济、文化旅游。

  目前来看,东北在冰雪经济上已经找到落脚点。仅以吉林省为例,通过充分发挥冰雪资源大省的优势,吉林将打造冰雪产业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报道,目前吉林省雪场数量占全国4.5%,索道数量占全国14.8%,雪道总面积占全国18.1%。2018年-2019年雪季,接待游客8431.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8.08亿元,分别比起步之年(2015年-2016年)雪季增长了62%和86%。

  “在产业结构方面,东北还需要培育技术含量高、规模比较大的新产业。目前来看,东北的新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亟需新的主导产业出现。”李凯说。

  一个方向是食品产业。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孟继民认为,发展食品产业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指示要求,也是立足东北粮食优势、实现多点支撑、保障粮食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仅在辽宁一省便有望培育万亿级支柱产业。

  李凯认为,发展食品产业,一方面发挥了东北地区工农业基地的优势,另一方面也符合发展大产业、消费品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抓住外部机遇

  培育新产业并获得亮眼成绩的例子,发生在辽宁西北的阜新。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辽西北区域曾是辽宁最贫困的地区。作为北京地区生猪、花卉的主要供应地之一,阜新近年来依托比较优势,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比如,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开展食品加工。2020年8月,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阜新双汇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工,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35.6亿元,主要包括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和1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及配套物流,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6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

  双汇选择阜新的一大原因是这里的区位靠近京津冀市场。实际上,辽西北也是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承接地。2020年12月,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过论证并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复函中明确提出,要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京津冀等国内外产业转移,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

  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正相吻合。

  2020年底,辽宁曾赴京津冀招商,成功签约项目87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京哈高铁的全线贯通,将加速东北与京津冀的联系,资金和人流等要素的交流可能进一步为辽西北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通过承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阜新经济增速实现了省内位次的大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东北振兴通过外部机遇的刺激,可以寻找到突破点。”李凯说,“外部机遇不仅来自国内,东北要想吸引规模性的、劳动密集型生活消费品制造业,主动面不大,但是如果面向对外开放,在工业消费品、环保能源技术上,则可以找到一些机会。”

  多位受访对象对本刊记者表示,在区域合作之下,东北应当抓住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机遇,针对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提升在全国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21位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联名提案,从交通区位、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度、农副产品供给、生态保障功能等方面阐述了推进辽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并建议从国家层面对推进辽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予支持。

  目前呼吁东北地区应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系统建设的声音很多,向北开放、向东开放,无疑有利于提升东北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分工地位,逐步融入国际产业链。

  总监制:陈良杰

  监制:夏宇

  编辑:顾佳

  制作:张静、万宏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9 瑞华泰 688323 5.97
  • 04-19 致远新能 300985 24.9
  • 04-19 正弦电气 688395 15.95
  • 04-19 新益昌 688383 19.58
  • 04-19 炬申股份 001202 15.0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