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5日电 (记者 陶拴科)新疆农业厅最近一份调查资料统计,目前新疆地膜覆盖面积年均在3500万亩左右,大量农田地膜的使用,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危害,农田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新疆属干旱地区,棉花、设施蔬菜、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等作物基本均为地膜覆盖种植,80%以上的玉米为覆膜种植,覆膜率达到每亩70%—87%,亩均用量3-5公斤,全区每年地膜总用量达15万吨。
专家调查,新疆目前可实施地膜栽培面积在5500万亩左右,“十二五”期间,新疆地膜栽培面积将增加到4500万亩。大量农田地膜的使用,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危害,主要体现在: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地膜降解将产生有害物质,同时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抗旱能力,引起次生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且肥力下降并直接影响土壤供应作物水分、养分能力。其次,地膜的使用还降低种子发芽率、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减产。
通过调查废旧地膜主要残留于20cm左右的耕层土壤,易缠绕犁骅、堵塞播种机和中耕施肥机,影响播种和施肥质量。
此外,污染农业农村环境的另外因素还有,残膜随意堆放、散落在田头、房前、渠边及被风吹起,四处散落,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污染农村环境。
新疆农业环保工作者最近在调查地膜“白色污染”过程中发现,虽然政府以补贴形式推动地膜的回收,但大量符合“国标”的超薄地膜因易破损、难回收,带来严重的环保隐患。
由于覆膜栽培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增大,地膜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在不少地方,地膜被风化成厘米大小,根本无法捡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农村环境与能源发展处处长努尔穆罕默德·祖农说。
覆膜栽培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被引入中国,由于覆膜可以控温保墒,在干旱地区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成为我国旱作农业的一项核心技术。新疆在地膜使用上与我国其它地区一样,但新疆属于干旱地区,地膜使用面积更为广泛。
“新疆南北疆日照时间的差异性,南疆比北疆污染更为严重,塑料薄膜风化加剧,农田增产受影响。”努尔穆罕默德·祖农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农村环境与能源发展处农业专家解释,2012年,中央安排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新疆首次建设涉及17个县(市),其主要内容是,推广应用厚度0.008mm以上的地膜,合理布局建设废旧地膜加工站(点),在乡村建设废旧地膜收集储存点,支持残膜回收和加工利用。
专家认为,保证农民不使用超薄地膜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提高厚度“国标”,让超薄地膜彻底退出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