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已引发公众对健康的强烈担忧。据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的专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而该物质正是“洛杉矶上世纪含剧毒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针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中国疾控中心下属环境所已有计划全面开展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础研究,并及时启动雾霾天气下的健康评估和预警。另外,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据京华时报[微博]报道,中科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15个PM2.5监测站监测显示,1月份京津冀5次强霾污染分别发生在1月6日至8日、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其中第五次污染过程中PM2.5大于300微克/立方米的时间超过50小时。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
专项组“大气灰霾溯源”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称,本次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
值得注意的是,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共有800余人丧生。美国政府在后来的调查中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在王跃思看来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在专家看来是“最危险的信号”。
而经过源解析技术,这些包括含氮有机颗粒物在内的有机物被识别出了4类有机组分: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地烹饪源排放;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其中氧化型有机颗粒物在整个污染过程所占比例最大,为44%,其余三个组分别占21%、17%和18%。
对此,专家建议,“控制灰霾还是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以北京为例,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对于整个京津冀区域,专项组认为,应重点控制工业和燃煤过程,重点在于燃烧过程的脱硫、脱硝和除尘;同时要高度关注柴油车排放和油品质量。
频发的雾霾天气已引发医疗机构的“关注”。据新京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下属环境所,已有计划全面开展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础研究,并及时启动雾霾天气下的健康评估和预警。而此前,该环境所已用一年时间,开展了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初步研究发现:霾天气引起的健康影响主要以急性效应为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统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增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入院率增高。
同时,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线的辐射,如经常发生霾,则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
有鉴于此,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室内的PM2.5除了室内吸烟、燃料燃烧、烹调油烟等来源外,主要来源于室外,雾霾天气时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外环境颗粒物进入室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另据了解,中科院于2012年9月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贺泓介绍,该专项计划用5年的时间,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机制,研发致霾关键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