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高价热销楼盘有假账之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6日 11:39  钱江晚报

  在房价“谁比谁更低”的当下,却有一些楼盘价格比周边楼盘高出一截却依旧成交活跃

  本报记者 张卉卉

  本报通讯员 黄娜

  本报讯 2009年开年至今,杭州楼市一直处于房价的下行通道,打折或降价已成为近期时间楼市的主题曲。可是,在不少楼盘打折创出热销新闻的同时,仍有一些高价老盘悄悄活跃在市场上。从成交价格看,他们比周边的楼盘高出2000~3000元/平方米的差价,有些市中心的热门地段甚至高出4000~5000元/平方米。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眼下讲求性价比的市场上,这些高价楼盘在成交套数上不但不输于同区域的低价楼盘,而且有些甚至成为区域的销售先锋。

  这些楼盘真实的成交价格究竟是多少?是市场真实的购买力存在还是一些营销手法的原因才导致它的热销?

  2个高价老盘

  成交活跃

  记者通过透明售房网统计发现,有2个高价楼盘在近期的楼市上表现活跃。

  这两个高价楼盘都位于市中心。在今年1月1日到2月22日这段时间内,它们的成交都非常活跃:其中一个A楼盘共成交43套,成交均价为28152元/m2,成交价格在20832元~34170元/m2之间;另一个B楼盘成交69套,成交均价为22005元/m2,成交价格在19135元~25600元/m2。应该说,在这段时间内,相比市中心的其他新楼盘,这两个楼盘的销售套数已数一数二。

  令人诧异的是这两个楼盘的高价。其中B楼盘先行交付的二手房成交价仅18000~19000元/平方米。相比二手房价,新房的价格明显已高出3000~4000元/平方米。另一个楼盘是精装修和毛坯混合,尽管对外装修报价为3000~4000元/平方米,但和周边楼盘毛坯价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相比,其精装接近3万元/平方米的售价也是高出一大截的。

  人气旺,但实际成交价没网上的高

  如果说网上的成交价是真实的,那么在现在的市场下,谁会去买价格高出一截的房子?是否有自买自卖的嫌疑?网上成交价是真是假?

  上周日,记者去这两个楼盘的售楼处一探究竟,结果发现,现场人气的确很旺。

  22日下午3点,濛濛细雨一直没停,记者到达B楼盘售楼处现场时,大概有6~7组客户正在看房咨询,售楼人员忙都忙不过来。据售楼人员介绍,现在在搞活动,有10套房源正以8折销售。

  记者和一群看房客户由保安带着一起去15号楼看了130平方米、150平方米、170平方米左右的几个户型。据同行的一位温州客户透露,这个盘曾去温州做过宣传,他的很多朋友一周前也来过,几户联购的话价格还能商量,这段时间的成交房源基本上可打8折,最低甚至可以打到6.5折。保安小汤也表示,这几周陆陆续续一直有看房客户,其中60%~70%是温州客户,销售情况很好。

  据了解,136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大概在250万元左右,实际成交价在18000元/平方米,和网上所显示的22000元/平方米的均价比较,下浮了18%左右。46平方米的精装修房源总价大概在87万元左右,单价在18900元/平方米左右。可见,实际售价和网上显示有较大出入。

  下午四点半左右,记者来到另一个A楼盘的售楼部,有三组客户正在和售楼人员洽谈,其中一组还是特意从台州赶过来置业的。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可选房型不多,都在170平方米以上,均价在28000元/平方米左右。售楼人员表示,折扣不多,最多也就9.5~9.7折。

  但据相关人士透露,A楼盘之所以成交活跃和其折扣降低也不无关系。营销负责人处便可申请到的实际折扣为8.5折,按照29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开盘均价,实际成交价为近2.5万元/平方米,也明显低于网上显示的成交价。

  成交价为何低于网上价格

  这两个楼盘的实际成交价为何低于网上显示的价格?记者百思不得其解。据一位熟知内情的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开发商的一种操作手法。

  据他介绍,在前两年楼市处于低谷期时,一些市中心高价楼盘的开发商为了制造热销假象,采用“做高网上成交价格”的手法,以制造虚假繁荣。这样,既可以悄悄降价,不被老业主关注,又可以提振市场信心,让人觉得其价格又高又好销,是真正的热销。现在,随着杭州楼市又笼罩起浓重的观望气氛,这种做法又开始“露脸”。

  据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介绍,做高的价格一般显示在合同上,实际操作中,购房者只需付给开发商实际的成交金额,其中差价部分的购房相关税费都由开发商承担。

  据透露,网上成交价高于实际成交价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抵扣工程款。去年底今年初,不少开发商因资金紧缺,没现金支付工程款,都以房子低扣。这类房子的成交价一般也高于市场真实价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