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最大无人码头年底开港 吞吐能力系全球最高
参考消息
港媒称,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计划在2017年12月10日开港试运营。其设计吞吐能力初期达到一年400万标准箱,远期将达到一年630万标准箱,可满足多艘大型集装箱船同时靠泊。
据《香港经济日报》网站8月14日报道,与传统码头相比,洋山四期工程最大亮点是首次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桥吊来装卸集装箱,并使用无人驾驶的自动化引导运输车运输集装箱。
洋山四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张斌指出,采用自动化集装箱装卸设备后,每小时可作业25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均衡作业能力和持续作业能力非常高。
据了解,洋山四期总用地面积约223万平方米,海岸线长达2350米,拥有2个7万吨级泊位和5个5万吨级泊位。张斌称表示,目前洋山四期拥有16台桥吊、80台轨道吊、88台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每年4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都是靠上述系统配备来解决,在国际先进水平上,400万箱的吞吐能力是全球范围内最高的。
据媒体报道,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洋山四期工程的核心技术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未来投入营运后,中国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上海港也将继续走在世界前列,进一步打通港口上下游产业链,巩固国际枢纽港地位。
《印度教徒报》网站4月16日刊登题为《上海凭借洋山深水港施展抱负》的文章称,这座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40%的港口,是上海通向世界的大门。
登高远眺——此处位于东海内数十个小岛中的一个——这座大型深水港的全貌尽收眼底。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黄明毅说:“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它占了全市集装箱吞吐量的40%。”
在港口内部,一个很大的区域是为集装箱预留的,在浑浊的东海边,一长排的巨型起重机,将这些集装箱举起来。再往前,可以看到一些从海上升起的小岛,它们为这座港口增添了几份视觉吸引力。
在杭州湾建设洋山深水港并非易事。但上海想保持其国际一流港口地位的雄心壮志,鼓励了一群充满信心的规划师和设计师们献计献策。
黄明毅说:“你可能注意到这里的海水颜色发黄。这是因为汇入东海的长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疏浚航道,确保运输不受影响。”
官员们说,港口的开发者们还需要具备填海造陆的专业知识,因为这座港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建在人工岛上。
报道称,另一个艰巨的任务是,把上海浦东新区和洋山港的诸多岛屿(舟山群岛的一部分)连接起来。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建设一座长32.5公里的跨海大桥。经过六年的努力,双向六车道的东海大桥于2005年完工。上海从此摆脱了束缚,不再需要依靠长江和黄浦江沿岸容易被淤泥堵塞的浅水港(这些港口的最大深度只有七米左右)。没有深水港,上海可能无法容纳那些重型船舶,这无疑会削弱该市作为世界级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现今,从东海大桥上可以看到东海上的一座离岸风力发电场的灰色发电塔,这反映了中国越来越青睐清洁能源。中交集团的一位业务经理说:“这是一个试点工程,它由34台风电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为10.2万千瓦。二期工程还将增加26台机组。”
据报道,上海市的官员们曾骄傲地称上海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制造业的地位下降,上海已经把自己重新定位为服务业中心。
但工业发展放缓,目前还没有对洋山港产生任何影响,该项目的四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一旦建设完工,洋山深水港的23个泊位,将可以容纳世界上最大型的船舶。
洋山港的建设,是上海与富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陆城市和乡镇合作努力的成果,一系列新建的高速公路、公路、桥梁、铁路、机场和工业园,使这一切成为现实。
例如,一座长逾11公里的跨越长江的大桥,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双层的沪通长江大桥,将采用公铁合建,铁路为四线,公路为六车道,它将连接北岸的南通和南岸的张家港。
承建该工程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高级顾问杨志德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它将使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减少到一小时之内。”(编译/王栋栋)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韩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