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实力被质疑,频繁收购投资,微美全息能证明自己的技术壁垒吗?

自研实力被质疑,频繁收购投资,微美全息能证明自己的技术壁垒吗?
2022年08月12日 14:40 界面新闻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元宇宙”概念利好大批企业之后,多数公司都意识到,他们需要尽快补齐想象力。或许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在2020年上市之后,“AR全息第一股”微美全息(WIMI.US)持续密集进行投资。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从2022年初至今,这家主营业务是AR广告及娱乐的公司已经投资了超过15家上下游公司,覆盖领域包括底层技术研发、数字内容制作等。天眼查信息显示,从公司成立以来,微美全息已经投资近50家企业。

  尽管被称为“AR全息第一股”,成立于2015年的微美全息并非一家为C端熟知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包括AR广告服务、AR娱乐和半导体业务。2020年4月1日,微美全息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微美全息的上市之路可谓坎坷,曾6次推迟IPO。2016年,国内VR、AR市场投资热潮迎来高点。IT桔子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国内VR/AR行业融资金额和数量呈倍数级增长,直到2016年,行业达到241笔融资交易的高峰。微美云息也在2016年尝试登陆新三板,但最终未果。而近两年,微美全息乘上元宇宙的东风,一度因为这一概念股价暴涨。

  然而,聚焦在AR行业,多位AR公司技术高管向界面新闻分析称,市场并没有到真正爆发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从上市之日起,微美全息研发支出过低的问题就为人诟病。作为一家AR公司,在密集投资了产业链公司之后,微美全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想象力吗?

  根据官方介绍,微美全息的业务覆盖甚广,包括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全息视觉呈现、全息互动软件开发、全息AR线上及线下广告投放、全息ARSDK支付、5G全息通讯软件开发、全息人脸识别开发、全息AI换脸开发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

  而从招股书来看,公司营收主要集中在三大业务:AR广告服务、AR娱乐和半导体业务。

  其中,AR广告服务占比长期占据总营收的大头。招股书显示,2019年,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3.18亿元,其中82.7%的收入来自全息AR广告服务,17.3%来自全息AR娱乐服务。2018年全息AR广告服务的收入占比同样超过80%。

  不过,公司在上市后明显调整了营收结构。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微美全息营收达到9.34亿元,同比增长21.90%。其中,AR广告营收占比为46.7%;AR娱乐收入占比则降至1.5%。2020年,AR娱乐收入占比就已低至3.89%。

  取而代之的是半导体收入的增加:上市之后,微美全息在2020年6月宣布,其香港子公司将设立合资公司,开展半导体市场业务。2020年和2021年,微美全息的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2021年,该部分收入同比增长12.8%。

  与此同时,营收结构的调整也导致了公司毛利率的下降。

  在公司产生半导体收入之前,公司的AR业务具有极高的毛利率:2019年上半年,AR广告业务的毛利率高达63.1%,主要原因是收入增加的同时控制成本;AR娱乐业务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则为93.2%,主要是由于毛利率较高的手机游戏业务收入增加。但由于半导体业务的销售产品成本和第三方软件开发成本较高,半导体业务的毛利率远不及AR业务,到了2021年,公司的总体毛利率从2019年的54.2%降至26.7%。

  上市之初,微美全息更像是一家“广告公司”,提供软件服务。公司在财报中指出,AR广告服务指的是使用全息VR材料,将其整合到在线媒体平台或线下展示的广告中。根据广告效果(即广告的用户浏览量),公司获得一定收入。

  AR娱乐收入则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支付渠道服务、软件开发、手机游戏服务和技术开发产生的收入,主要服务于程序开发商。

  尽管微美全息做的生意服务于B端,AR广告全息服务则面向C端用户,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现阶段较为容易落地的AR应用,无需用户佩戴设备观看,技术门槛相对不高。上市首日,微美全息并未因为“AR全息第一股”的光环掀起太多水花,当日,微美全息开盘跌超8%,之后跌幅达14.55%。

  不过,一如很多在过去表现平淡却因“元宇宙”翻红的公司,微美全息也赶上了全息技术和元宇宙的几次热点。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全息投影的形式亮相并演讲,之后微美全息的股价从2020年7月10日起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大涨544%。

  2021年08月24日,微美全息宣布成立“全息元宇宙事业部”,布局元宇宙底层全息技术研发。微美全息创始人CEO石硕表示:“随着元宇宙和相关应用的不断发展,我们处于理想的位置,可以抓住增长机会,改善我们的元宇宙产品矩阵,并扩大我们的元宇宙市场份额。”消息宣布后,公司股价曾连续两日上涨30%。

  上市公司密集投资并不少见,但对于微美全息来说,投资布局产业链可能是弥补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手段。

  质疑的观点认为,微美全息在AR自研上投入不足,营收增长则依赖收购公司获得的收入。据招股书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的研发支出分别为969.6万、802万、292.62万元,占报告期内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5%、3.56%、1.83%。

  此外,从2015年开始,微美全息就频繁收购公司。招股书显示,微美全息于2015年5月通过北京微美开始商业运营,之后在2016年2月,北京微美于香港成立全资附属公司Micro Beauty Lightspeed Investment Management HK Limited。北京微美分别于2015年10月21日收购了移动互联网营销服务公司深圳一点网络100%的股权,于2015年8月收购了深圳易天互联和深圳酷炫游,均为游戏相关企业。

  2020年,公司营收达7.66亿元,但增长大部分来源于公司收购的新加坡FE-DA(新加坡飞达芯片公司)。2018年和2019年,飞达芯片公司的收入均超过微美全息的整体收入。

  但与此同时,公司披露的技术实力超过竞争对手。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披露,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微美全息客户数量为485,全息AR专利数量为242,全息AR内容数量为4654,软件版权数量为147,均远超行业内的第二名厂商。

  尚不清晰的是,微美全息自身的研发实力究竟如何?

  上市之后,微美全息明显加大研发支出的投入。财报显示,微美全息2021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463.6%,达8610万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6.7%。2021年全年,微美全息的研发开支约为1.56亿元,同比增长83.1%,但主要原因是外包技术开发服务增加约人民币7000万元。

  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末,公司员工人数201名,技术研发人员比例不超过50%。

  持续投资布局产业链,或许是微美全息增强技术实力的一个惯用方式。

  在2019年提交招股书时,微美全息就已披露,已投资超过17家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微美全息已投资49家公司,该数量不包含未公开投资。以2022年至今投资的公司为例,微美全息的投资链条覆盖了产业链上下游,从芯片研发到内容生产均有所涉及。

  并且,微美全息也在上市之时表明了自己对外投资的计划: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约40%用于研发,包括全息面部识别系统、全息人工智能面部变化、全息数字生命系统、全息教育知识产权、全息汽车导航系统、全息购物系统和全息旅游导航系统等的研发;40%用于战略收购和补充业务投资;20%用于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公司格外青睐于拥有专利和核心技术的公司。例如,2020年,公司战略投资阿凡达康复科技,后者拥有两个研发中心和一个临床实验室,已取得多项相关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公司还在2020年8月成立微美全息科学院,宣称开展基础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研究。但据公开信息,该科学院大部分研发和技术研究来自于外部合作。

  不可否认的是,微美全息的盈利能力在过去几年的财报中有所印证。但具体到公司专注的AR广告服务上,IDC预测,2026年AR培训、工业维护和AR实验室及现场实践将成为主流应用场景,共计约占中国AR市场投资规模的30.1%。多位行业人士曾向界面新闻表示,即使有“元宇宙”加持,AR市场将优先在工业场景爆发。

  对于微美全息来说,“元宇宙”固然帮助其继续在资本市场打开空间,但稳固自身在AR广告市场的地位是一回事,如何向市场证明自身的核心技术实力,又是另外一个棘手的挑战。截至发稿,微美全息的股价报1.94美元,相比发行价跌去64.7%,市值为1.68亿美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邓健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7 汉仪股份 301270 --
  • 08-16 宣泰医药 688247 --
  • 08-16 金禄电子 301282 --
  • 08-15 丛麟科技 688370 59.76
  • 08-15 联合化学 301209 14.9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