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2021年07月26日 08:00 秦朔朋友圈

煤飞色舞钢花溅!A股顺周期全面爆发!机构火线解盘:这几个方向最具投资价值>>

  “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回顾2021年上半年A股市场,“茅指数”下的白马股反弹乏力,而新能源等高成长、高景气赛道领衔的“宁组合”却在短暂回调后走出新一轮大涨行情,涨幅也又创新高。

  在这样的行情走势下,基金二季报中明星基金经理的调仓动向也显示出他们顺势而为的迹象。总体而言,白酒和教育成为减持的“重灾区”,而新能源、科技等获增持。

  进入下半年后,面对宁组合颇高的估值和被打满的预期,不少基金经理直言下不了手,但追求相对收益的部分基金经理亦不敢轻易下车;风光了两三年的茅指数尽管近期星光暗淡,部分估值也不算低,但未必在调整后就不会被买入,而且后续大概率持续增配A股的国际资金很可能仍需要从大市值蓝筹核心资产买起。

  那么,究竟未来谁才是王者?

  重仓股“大腾挪”

  去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个股表现极为抢眼,经历了一季度的回撤,二季度开始又突破了前期高点。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值迅速壮大,从2018年初登创业板的不足500亿元,到2021年5月末突破万亿元。

  今年以来“茅指数”的涨幅仅为5.99%,涵盖各行业龙头的“茅指数”表现平平。对此,安信证券直接推出“宁组合”,构建了以处于高成长性长赛道、景气度较高的龙头核心资产组合。在该组合中,宁德时代市值排名第一,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故把这个组合简称为“宁组合”。

  机构提及,宁组合的行业构成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步入技术成熟期且处于加速扩张期的高成长性赛道,如新能源车、光伏、医美、医疗服务等;

  二是处于向上景气周期的具周期属性的长赛道,如半导体等。

  相比“茅指数”,“宁组合”围绕产业发展的先锋方向,成长性属性突出,同时也富有更高的弹性。回顾“宁组合”自去年9月以来的表现可以发现,其表现好于“茅指数”整体;今年2月回撤幅度虽较大,但后续反弹动能也更强,且早已于2021年5月回到前期高点。

  目前,宁组合总共有18家公司,涵盖多个概念板块,如新能源概念比亚迪、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隆基股份,医美领域的爱美客,医疗服务领域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

  不少基金内部人士也表示,的确今年观察到不少卖“茅指数”、买“宁组合”的迹象。

  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对重仓股进行“大腾挪”。数据显示,在二季度,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隆基股份、通策医疗等被大量公募基金产品大手笔增持。在二季度末被1129只基金重仓持有的宁德时代,在一季度末仅被644只基金重仓持有,一个季度几乎有500只公募基金重仓杀入宁德时代,“宁组合”成为很多公募基金的标配。

  在二季度公募基金集中减持的名单中,中国平安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三一重工格力电器等各种行业“茅”悉数在列。在一季度末,中国平安尚有676只公募基金重仓持有,二季度末仅剩334只基金重仓持有,一个季度流失了一半基金“股东”。

  即便是“茅指数”的“头牌”贵州茅台,在二季度末被1333只基金重仓持有,一季度末则有1447只基金重仓持有。看似绝对数量下降不多,但对于此前以“茅指数”为特点的市场风格来说,这一变化的指标意义极强。

  从部分基金产品的重仓变化,也印证了“茅指数”和“宁组合”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公告资料显示,有“酒庄”之称的易方达基金的部分基金产品,在二季度也大笔减持了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白酒股。其中,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二季度减持550万股五粮液、30万股贵州茅台。

  擅长“宁指数”赛道的冯明远二季度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二类股票仓位为92.57%,增持了新能源、半导体、化工、周期行业等制造业股票,具体包括锂电池、电池光伏、半导体先进、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基金经理的动向似乎更加印证了“茅指数”的弱预期和“宁组合”的强势崛起,其背后逻辑是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导致消费不强,以及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提供了巨大机会。

  涨有涨的道理

  这一变化也的确有强劲的数据支撑。以新能源车为例,纵观当前的A股市场,很难找到一个拥有5-10年极强确定性且渗透率后续能达到100%的概念。

  鑫椤资讯的数据就显示,2011-2020年,新能源汽车基本保持高速増长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而增长停滞,但常态化防疫后生产消费逐渐恢复,新能源汽车恢复高速发展状态。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4.2%,比起2019年几乎翻倍,主要是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了倍数増长。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4%,维持明显的提升趋势。2021年前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5万台,占比8.7%,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长将更加快速,且到2040年渗透率有望达到40%。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Pictet)提及,中长期而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的速度永远会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各国政策支持是主要动力,例如英国2030年禁止销售燃油车,加拿大则是2035年。尽管多数机构认为整车估值十分昂贵且竞争愈发激烈,但机构仍青睐电池等中游环节。

  于是,以动力电池为核心业务的宁德时代,一举成了时代的宠儿。

  其实今年以来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火爆,但排名高居榜首的宁德时代的1-5月的市场占有率却跌破50%大关(49.1%)。而且下跌还在持续,5月最新的市场占有率仅有43.9%(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此前不少分析师认为,国内动力电池整体格局尚未完全定局,二线电池企业装车量激增占据一部分宁德时代的份额。

  但一个“4年大单”暂时打消了各大分析师的顾虑。6月28日晩上,宁德时代突发公告称,为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2020年2月与特斯拉签订的协议的基础上,公司与特斯拉签订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于是,中金等券商纷纷大幅提升其目标价位。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霸主地位是其领先技术和低成本共同促成的,下一步或将在储能这个万亿市场继续占据首位。

  此外,就光伏而言,未来成长空间也异常可观。全球2020年总装机量10GWh, 相比2010年89MWh的市场规模,增长118倍,全球储能市场正处于发展快车道。鑫椤资讯的数据也显示,我国2020年总装机量超过2.4GWh,相比2010年9MWh的市场规模增长266倍。全球2025年总装机量预计达到195GWh。国内2025年总装机预计达到33GWh。2060年碳中和,储能年需求空间10TWh;2020-2060年累计94TWh,新增储能年复合增速约7%。

  警惕短期光伏和新能源的高估值

  但问题在于,在二季度高歌猛进的行情下,市场不得不担忧景气赛道是否会遭遇类似上一轮白酒板块的“杀估值”。

  估值的担忧实则较为普遍。再以宁德时代为例,目前其市值已超1.2万亿元,一外资机构分析师算了一笔账——以2025年预测,全球锂电需求1000GW,对应全球2000万辆新能源车,2021年预计销量500万辆,电池需求1000GW,假设未来宁德时代获得30%~40%的全球市占率,单价现为0.8~0.9元/W,2025年可能降低到0.5~0.55元/W,就相当于2400亿元的收入,再加上储能的收入,大致推算为3000亿元,以10%的净利润计算,约达300亿元。以宁德时代目前1.2万亿元的市值来看,哪怕是40倍的估值也是2025年的事,现在才2021年。

  尽管如此,部分机构的基金经理的心情极度矛盾,对于是否要对光伏和新能源获利了结尤为纠结。有一位内资基金经理对笔者表示——现在大家在不断地论证到底是不是从龙头撤出来换一些次好的品种,还是继续保持关注龙头。

  纠结的原因在于,对于龙头企业已经获得的高获益水平和估值,的确需要警惕,但龙头企业却并未“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持续引领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让投资者难以下手。

  但也有价值派的基金经理态度尤为审慎。另一位老牌外资的基金经理对笔者提及——之所以审慎,一是部分节点供需过剩。如以光伏组件作为例子,组件的供需是明显过剩。我们今天已经有超过400GW组件的产能,去年约超过了100GW。我们现在的预期是,5年后年均大概也就是在300-400GW的水平。现有的装机已经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之内的市场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组件厂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股价表现是比较差的一方。

  二来上游(硅料)存在限制。今年最缺的是硅料,整体的生产产量、产能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制,不是今天突然光伏占比从10%提到50%,明年就有这么多的硅可以制造出来。十年后上游的开采端口的需求供给,能否实现彼时装机预期?这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是电网吸收能力。目前每年大几百GW的装机量,我们的电网能不能吸收这么多的可再生能源?这正是五六年前即上个光伏超级周期下弃风、弃光问题的背后原因,也是为何当时很多的经营性企业盈利不佳的重要原因。

  上述投资经理就表示,“尽管这些年每年也有大几千亿的电网投资和特高压的构建等,但根据与这些电网投资类相关企业的沟通来看,企业普遍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讨论还很少,例如:十年之后整个电网应该是什么样子、对吸收消化50%可再生能源的配置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等。”

  与上述纠结和谨慎观点相对,也有基金经理的看法更为现实——如果资金性质是相对收益,不要轻易下车,因为下车容易跑输同业;但如果资金是绝对收益,做波段可能是好的选择。原因在于,新能源赛道是横向和纵向深度都非常深的赛道,而且还在不断地沿产业链延伸,不断地找到新的增长点。

  不过,一个共识在于,中报期过后,高估值板块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市场风格需要更趋于均衡。因此,机构也开始寻觅一些低估值的板块,例如,短期得益于收入水平的恢复,机构开始倾向非酒类消费品,包括从家电到食品等近期杀跌较为严重的板块。

  另一个共识在于,目前外资整体仍然是低配A股,未来的配比只可能向上,例如将中国的配比从当前的1-2%提至3-4%,即使是微弱的提升也意味着巨大的万亿级别资金量,而这些资金之所以配置中国,看中的是中国仍有高达6-7%的GDP增速,而他们的配置也必然从大市值的蓝筹核心资产开始。因此也不乏基金经理认为,对于“茅指数”的暂时回调无需过度悲观,被内资抛出的筹码仍可能会有人接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昂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7 绿岛风 301043 26.75
  • 07-27 本川智能 300964 32.12
  • 07-27 厦钨新能 688778 24.5
  • 07-26 安联锐视 301042 41.91
  • 07-26 双枪科技 001211 26.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