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外媒报道之后,滴滴上市是否会生变?

两则外媒报道之后,滴滴上市是否会生变?
2021年05月17日 20:12 财经自媒体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两则外媒报道之后,滴滴上市是否会生变?

  来源|潜观研究所

  文 | 箫烟

  作为出行行业的巨无霸公司,滴滴仅用4年时间就跻身独角兽行列。然而,发展迅猛的滴滴上市计划却屡次被搁浅。自2016年收购Uber后,时不时就会出现滴滴上市传闻。2018年,消息称滴滴计划年内上市,然而,这一年,同量级互联网公司美团大举进军网约车市场,网约车安全事件频发,导致滴滴的上市计划搁浅。

  传言上市不是第一次,但进入2021年后,两则外媒的报道把滴滴推向了风口浪尖(搜索“滴滴上市”充斥着各种解读):

  3月24日路透社报道:滴滴出行倾向于赴纽约上市 估值目标至少1,000亿美元--消息(链接:https://cn.reuters.com/article/idCNKBS2BG0ZP)

  4月9日路透社报道:中国滴滴出行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安排纽约IPO--消息(链接:https://cn.reuters.com/article/didi-ny-ipo-0409-idCNKBS2BX0LW)

  通过这两则报道,我们获得有关滴滴上市消息的细节就越来越多了。

路透社报道截图路透社报道截图

  1、之前的传闻滴滴上市地点皆为港交所,但进入4月份后,这些传闻更多指向了美股市场。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滴滴之所以选择在纽约上市,一个原因是那里的上市节奏更可预测,有优步等可比照的同行,以及更雄厚的资金池。

  不过也有消息称,滴滴也考虑如果在美国IPO的话,再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

  2、4月9日,路透社的一则报道引发了刷屏——滴滴出行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安排纽约IPO。

  路透社的报道很耐人寻味,第一段便提到“计划本月秘密申请在纽约上市”,根据外媒的报道习惯(严谨风格),很少会用夸张的字眼,但这次路透社特别使用了“秘密”这个词来表述(行事低调)。

  3、估值至少为1000亿美元。

  据称,本次IPO考虑的估值至少为1000亿美元。根据这个估值目标,如果滴滴出行发售10%的股票,至少可以融资约100亿美元,这将是自阿里巴巴2014年融资250亿美元之后中国企业在美国规模最大的IPO。

  从种种迹象看,深陷泥潭的滴滴似乎要急着上市。不过,滴滴方面则一直含糊其辞,尤其是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上市结果更加扑朔迷离。

  在笔者看来,当前滴滴上市存在三大隐患:

  一是,监管的不确定性;

  二是,垄断争议;

  三是,亏损质疑。

  一、监管的“紧箍咒”

  诸多信号已明确,金融科技步入下半场,从严监管成了新常态。

  金融创新不是法外之地 。

  自马云外滩发言后,一场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讨论开始了。几天后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定调,“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随后,马云被约谈,网络小贷新规发布,蚂蚁集团被暂停上市。

  这仅仅只是开始,之后京东数科(现改名为京东科技)暂停上市,多家金融科技公司被约谈,“名字”开始去金融化。今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包括滴滴金融、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约谈。诸多信号已明确,金融科技步入下半场,从严监管成了新常态。

  2016年,滴滴正式组建金融团队,依托其丰富的出行交易场景,逐渐建立起了金融科技生态圈。短短五年时间,滴滴通过直接或间接入股的方式,已手握八张金融牌照,包括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消费金融、财产保险、保险代理、商业保理。

  福兮祸之所伏。在滴滴触角深入金融领域时,风险敞口逐渐暴露。除了网络小贷新规给滴滴等金融科技平台戴上了意图扩张的“紧箍咒”,4月的这次约谈已明确了监管方向。

  对滴滴而言,此次约谈中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严控非银行支付账户向对公领域扩张。(这意味着支付工具应回归支付本源,纠正与理财、借贷等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比如,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同时,收紧了支付的C2B模式。)

  二是,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今年1月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已明确只有持牌机构才能开展征信业务,目前拿到征信牌照的只有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若“无证驾驶”,金融科技公司赖以生存的助贷业务将受到重大影响。)

  三是,规范企业发行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赴境外上市行为。(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内地监管机构正在考虑收紧有关公司赴香港或海外上市的规定”,虽然证监会及时否认,但规范和收紧已是大势所趋。)

  四是,符合条件的企业要依法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目前严监管已成大趋势,后期如果被要求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则面临更严的监管规则。)

  对于此次约谈,滴滴金融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认真研究监管要求,按时按要求整改到位。值得玩味的是,已拿下支付和小贷牌照的字节跳动也多次传出上市消息,4月23日的深夜,公司发布消息,公司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目前无上市计划。

  同样在困局中的滴滴,上市是否也会生变?

  二、赢者通吃的尴尬

  如果以《反垄断法》提出的50%市场份额来界定,滴滴已然具备市场支配地位。

  《孟子》记述,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今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平台经济反垄断已成定局。4月10日,由于“二选一”等违反《反垄断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罚款182.28亿元。

  阿里天价罚单落地,平台经济“反垄断”警钟敲响。平台经济具有天然的垄断属性,一旦形成规模,容易竖起较高的进入壁垒,加大进场难度,出现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局面。

  4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互联网领域九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中包括腾讯在收购易车股权、途虎养车股权,以及与大连万达相关合作项目,滴滴旗下子公司滴滴智慧交通科技与济南浪潮智投智能科技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案,因违反了《反垄断法》,各被罚款50万元。

  反垄断潮下,四年前滴滴和优步合并案亦再次受到广泛关注。2015年,滴滴提出要与快的合并,数百名出租车司机围堵滴滴总部,2月14日,滴滴和快的正式宣布合并。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收购优步中国的全部资产,8月2日,双方完成交割。2016年9月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案此前未向商务部申报。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案依法进行调查。此后商务部多次约谈滴滴,但时至今日,这一调查尚未得出最后结果。

  2020年12月,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致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呼吁市场监管总局继续对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案的反垄断调查。几天后召开的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提到,加强运行监测,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反垄断。(5月14日,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针对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随意上涨会员费等问题,对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出行、T3出行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

  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滴滴面临的问题可能包括两次并购期间,未在经营者集中时依法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申报。

  4月13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督促限期全面整改问题,建立平台经济新秩序,包括滴滴在内的3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参加。

  会议指出,平台经济在快速发展中风险与隐患也逐渐累积。强迫实施“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掐尖并购”、烧钱抢占“社区团购”市场、实施“大数据杀熟”、漠视“假冒伪劣”、“信息泄露”以及实施涉税违法行为等问题必须严肃整治。其中,强迫实施“二选一”问题尤为突出,是平台经济领域资本任性、无序扩张的突出反映,是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公然践踏和破坏。

  以上表述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二选一”、“掐尖并购”、“烧钱抢占市场”、“大数据杀熟”、“信息泄露”等多个敏感词无不触碰平台经济公司的神经。

  滴滴亦是如此。

  从2010年起中国网约车发展至今已有10年时间,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22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但滴滴依旧处于龙头位置。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2020年10月的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平均月单量在5.6亿以上,曹操出行在1600万单,T3出行在1500万单,其他美团、首约等网约车平台均在百万级单量。若按照单量计算,滴滴出行的行业规模在90%左右。

  如果以《反垄断法》提出的50%市场份额来界定,滴滴已然具备市场支配地位。同时,烧钱补贴、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容易成为滴滴被诟病的证据。

  在网约车行业,补贴战司空见惯,2014年的滴滴和快的补贴战,最终以滴滴和快递合并了结,滴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龙头。2017年,滴滴又和美团掀起了补贴战,推出了外卖业务与美团互掐,应证了滴滴CEO程维的那一句“尔要战,那便战”。

  滴滴的策略是先占市场,后抓紧造血。在达到一定份额后,滴滴逐渐提高司机的提成比例。据报道,滴滴平台抽成少则20%-25%,经常会在35%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

  垄断可能带来什么?议价能力越来越差的司机,正如那些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人员。

  三、烧钱的跃进

  面对不确定的巨额投入,上市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程维曾说,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它出生于血海狼窝,一路尸山血海闯了过来。

  然而,善用补贴战的滴滴,每一次战斗的背后可能都面临大出血。程维在2019年初表示,2012-2018年,滴滴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有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滴滴已经累计亏损超500亿元。

  作为网约车行业老大,滴滴为何还会持续亏损?

  根据滴滴此前的说法,网约车业务净利润只有3.1%。滴滴以2020年数据为例,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除了网约车,滴滴业务还覆盖了顺风车、代驾、租车、单车、大巴、金融、外卖、货运、跑腿等业务。

  然而,滴滴的每次扩张可能免不了走补贴烧钱的老路。除了网约车补贴大战,可以载入滴滴闯过尸山海血历史的还有外卖大战、团购大战等。

  2018年4月9日,为了和美团应战,滴滴外卖正式上线。然而,很快滴滴宣布“过冬”,2019年2月15日,宣布裁撤约2000名员工和非主营业务,滴滴外卖赫然在列。一周后,滴滴正式关闭国内外卖业务。短短不到一年,据测算,滴滴在外卖业务上烧了10亿余元,但最终却黯然退场。

  时至今日,滴滴扩张的步伐也未曾停歇,2020年上线“橙心优选”入局社区团购,上线花小猪抢滩三四线城市巡游车市场,2021年,宣布造车,加入造车队伍。

  滴滴扩张的勇气来自哪儿?自2012年7月至2021年4月,滴滴累计完成23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20亿美元,得到包括腾讯、阿里、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软银集团、苹果、富士康、丰田等明星企业与资本支持。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普华永道审计团队已在1月进驻,滴滴IPO有望在年内进行,并拟以至少1000亿美元的估值筹集约100亿美元的资金。4月,路透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消息称,滴滴出行已选择高盛、摩根士丹利作为其赴美IPO的承销商,寻求最早于7月份上市。如果成功上市,滴滴的造血能力一定程度能缓解资金压力,支撑其扩张的野心。如若不呢?

  自滴滴成立以来,常被置于舆论中心,尤其是此前顺风车安全事件频发,给滴滴上市带来了不少阻碍。经过历次整改的滴滴,如今又面临悬在互联网行业头顶的反垄断达摩之剑,可能随时落下的风险,滴滴能否破局,走出上市魔咒?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玫

征信 滴滴 纽约 金融科技 美元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7 工大高科 688367 --
  • 06-16 嘉益股份 301004 --
  • 06-16 力芯微 688601 --
  • 06-15 百克生物 688276 36.35
  • 06-11 纳微科技 688690 8.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