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出行”共享汽车遇阻:员工讨薪 用户押金难退

“立刻出行”共享汽车遇阻:员工讨薪 用户押金难退
2019年09月13日 08:42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独家调查丨立刻出行生死劫

  经过几年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期后,共享汽车行业仍未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除了行业整体步入寒冬之外,频频出现的用户退押难现象,也折射出行业的监管并不到位。

  作者:杨清清,实习记者黄嘉敏

  2018年,以ofo小黄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行业,从风口直坠谷底。如今,命运的轮盘转到了共享汽车。

  生于2017年6月的立刻出行,如今的命运开始变得微妙。作为昔日共享汽车龙头之一,这家企业曾在今年2月披露完成B+轮千万级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凡创资本、险峰长青、蓝驰创投等。在去年的B轮融资时,其投资方还包括蚂蚁金服——可谓是含着金汤匙成长。

  然而近日,21Tech记者接到爆料,立刻出行北京公司被指单方面降低被裁员工的补偿金。今年5月前后,立刻出行启动了数波裁员,但裁员时协商好的双倍工资,在8月底时降为五千元。据爆料者称,8月30日有多位员工聚集在北京公司讨薪。

  当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海淀区东北旺西路软件园8号院的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北京公司办公地仍然在营业。但面对记者关于公司资金链及运营情况的问题,立刻出行方面沉默以对。

  9月6日,记者再次实地走访,看到公司前台已无人员值班。除了角落里不超过十位员工在闲聊外,公司内仅3名员工在办公。面对记者关于用户押金、公司运营方面等的问题,员工的答复均为并不知情。

  在立刻出行北京公司的大门外,贴着公司的口号:“荣耀之战,大干一场!就是干!”曾经在资金助力下的风口企业,热血而朝气蓬勃,但如今时过境迁,变得颇为沉默。

  “救火”与裁员

  在资本和所谓“共享经济”的催化下,共享单车一夜之间入侵城市,共享汽车也走进人们的视线。这当中,就有立刻出行。

  资料显示,立刻出行是天津山和朋友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汽车分时租赁产品,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11日,于2017年6月推出了立刻出行,并陆续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成都、武汉、长沙、南京这8个城市投放了车辆,车辆以福特、大众等品牌的畅销车为主。去年4月,立刻出行还推出了“共享奔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驾驶需求。

  乘着共享经济的春风,立刻出行共进行了4次融资。

  2017年5月18日的天使轮,融资金额并未披露,投资方包括了顺为资本、天奇创投和险峰长青。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发生在2018年4月23日,险峰长青不离不弃,联想系的君联资本也入局。短短半个月后,立刻出行再次进行了B轮融资,除了险峰长青和君联资本,蓝驰创投和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也参与其中。

  去年12月31日,立刻出行完成了截至目前的最后一轮融资——B+轮融资。据介绍,该轮融资达千万美元,投资方有熠美投资、凡创资本、君联资本、险峰长青、蓝驰创投,蚂蚁金服通过凡创资本继续加持。

  当时,立刻出行CEO王杨表示,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精细化运营和技术提升,在广州单城盈利的基础上,立刻出行将在多城证明汽车分时租赁的经济效益。

  但吊诡的是,千万美元的资金仅维持了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共享汽车这个行业,投入的成本巨大,资金消耗量也大,”一位不愿具名的立刻出行人士向21Tech记者表示,该人士指出,B+轮融资其实更类似于之前的股东在救火。

  在B+轮融资后5个多月,立刻出行进行了裁员,并承诺会赔偿被裁员工两个月的工资。然而,8月30日,立刻出行将补偿金降至5000元,并引致多位员工前往北京公司讨薪。“大家接受不了,所以要一起过去。”前述员工表示。

  据21Tech记者了解,经员工与立刻出行协商,9月8日,公司已按协商好的双倍工资将补偿金发放给被裁员工。

  押金难退

  一方面是裁员与欠薪,另一方面,立刻出行的用户押金也出现了问题。

  据了解,2017年,立刻出行刚上线时,用户押金为299元。当年年底,立刻出行将押金调整至499元。

  理想状态下,用户退押并没有难度。立刻出行App显示,用户在最后一次用车行程结束的20个工作日后,在没有发生违章行为或其他不良用车行为以及未欠费的前提下,便可直接从App上申请退押,申请后5-10个工作日后到账(工作日不含周末与法定节假日)。

  然而,8月底,陆续有报道称,立刻出行广州公司和成都公司人去楼空,大量用户投诉该公司押金退还进度慢。

  据悉,广州是立刻出行进驻的第一个城市,去年10月10日,立刻出行在广州的单日订单破一万单,立刻出行官方微博发布了这一“喜讯”,而在这则“喜讯”的评论区,满是关于“退押金”的评论。

  立刻出行官方微博最新的一条微博发布时间是今年5月23日,该微博的评论区也大部分是关于退押金的评论。

  “立刻出行在今年8月的投诉量是共享汽车行业第一。”在谈及共享汽车行业用户投诉问题时,21CN聚投诉主编潘俊珺告诉21Tech记者。

  根据21CN聚投诉向21Tech提供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立刻出行的投诉量在共享出行投诉排行榜中居前列,排名第八位,有效投诉量达到了514件,投诉解决率为51.9%。

  然而8月单月,立刻出行有效投诉量便达到255件,占据前8个月的54%,投诉解决率仅为25.1%。不佳的表现令立刻出行成为8月共享出行行业投诉排名第二的企业、共享汽车行业第一。

  数据来源:21CN聚投诉

  成都的郭先生算是立刻出行的老用户了,他从2017年立刻出行上线不久后便开始使用。他告诉21Tech记者,当时的立刻出行取车用车很方便,自家小区外就有共享汽车停放点。

  郭先生表示,自己一共申请了3次退押金,前两次都顺利退还成功,第三次申请在今年的6月30日,退押的原因来自于他内心的担忧,“看到网上有消息说押金退不了,我就赶紧退了。”

  但直到9月9日,郭先生的押金都没有退还成功。他表示,自7月9日以来,自己因为退押的事,打了不下十次立刻出行的客服电话,到后面几次,开始无人接听。

  广州的许先生今年2月第一次使用了立刻出行APP,但在6月时发现平台车辆数量开始变少,于是在6月26日决定退押。“6月份就开始申请了,那时候还是有车的,不过已经开始渐渐变少了,直到后来一辆车也没有。”许先生表示。

  等待两个月后,押金依然未到账。这期间,许先生拨打立刻出行的客服电话共计四次,有一次无人接听。许先生于8月26日和30日分别于12315和21CN聚投诉上投诉立刻出行公司。8月30日晚,许先生的押金最终退还成功。

  诸多用户押金投诉下,立刻出行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小黄车”,尚不明朗。“现在估计账面上没什么钱了,”有了解立刻出行融资情况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五月中的时候账面已经不够还押金了。”

  不过据记者了解,至少从目前来看,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很可能会继续运行下去,公司正在筹备下一轮融资和并购事宜。但在一地鸡毛的当下,立刻出行如何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谁来监管?

  曾经伴随共享经济的春风,共享汽车似乎拥有无限的潜力。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共享出行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共享汽车2017年融资量达千亿,占行业总获投金额的65.9%,包括滴滴、阿里、宝能等巨头玩家纷纷入局。

  但同时,共享汽车行业也在不断洗牌。

  据21Tech记者不完全统计——

  2017年和2018年,共享汽车企业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先后宣布解散或停止服务;

  今年年初,途歌被用户投诉退押金难;

  5月30,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汽车共享平台car2go宣布暂停在重庆的运营,并于6月30日退出中国市场;

  8月,提供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众行EVPOP公司也疑似跑路;

  如今,立刻出行也出现了资金链方面的问题。

  经过几年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期后,共享汽车行业仍未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除了行业整体步入寒冬之外,频频出现的用户退押难现象,也折射出行业的监管并不到位。

  在接受21Tech记者采访时,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表示,监管方向不明是目前共享汽车发展比较大的问题,“若监管底线和监管基本结构没有确定好,对行业是很致命的。”

  顾大松指出,共享汽车和传统的汽车租赁分属新业态和旧业态,二者的业态不同导致了一些管理上的难题,新旧业态管理的取舍,目前还没有定论。

  “这个定位是比较头疼的问题,现在的政策在分开管理和用同样的方式管理上没有理顺。”顾大松表示,“传统的租赁汽车有人交付钥匙、审车验车,租车时间也较长,共享汽车则是在线上操作,若没有其他的配套制度来约束就很难处理,如新手练车、交通违法问题。”

  顾大松提出,共享汽车可以尝试特许经营的模式,即城市准许特定的企业发展共享汽车。虽说应以审慎包容原则对待这种新业态,但是共享汽车要利用公共资源,究竟是完全准入还是城市特许经营,需要审慎对待,“一味地‘放’并不一定对企业有好处。”

  除了管理模式之外,共享汽车当前的定位也限制了监管。顾大松指出,共享汽车属于营运车辆还是非营运车辆,这一问题尚未明确,因而包括保险、运营等在内的管理方式,也有待进一步考量。

  此外,顾大松还提到了共享汽车的押金监管问题。“共享汽车的押金动辄上千,不像共享单车的押金。押金退还若是有问题,影响会比较大。”顾大松说道。

  今年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鼓励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并强调“用户押金归用户所有,运营企业不得挪用”。

  也就是说,交通运输部将监管押金的事“交付”给了金融监管机构,但很多人认为押金监管是交通部门的事。目前,交通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联合监管用户押金,金融监管机构应当承担主责,而金融监管机构是否能做好押金监管的工作,仍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责任编辑:鲍一凡

共享汽车 融资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3 渝农商行 601077 --
  • 09-19 传音控股 688036 --
  • 09-18 山石网科 688030 --
  • 09-18 热景生物 688068 --
  • 09-16 天奈科技 688116 1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