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去年仅靠文创产品营收超10亿 反哺博物馆

故宫去年仅靠文创产品营收超10亿 反哺博物馆
2018年12月14日 11:53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从故宫口红热看文化富矿开发  

  北京日报 范荣

  连日来,故宫又因“上新”刷屏,这次美醉“剁手党”的是口红等彩妆系列文创产品,设计灵感来自于故宫国宝“动人心魄的红”及宫妃服饰。这场“历史与颜色的告白仪式”,激发了异常火爆的消费热情。目前,不仅现货被抢购一空,预约也排到了明年。

  快600岁的故宫进军彩妆界时尚圈,让人惊艳,但细想其实也全在情理之中。近些年,故宫文创总能“脑洞大开”,从佛珠耳机到故宫日历,从帝王折扇到“御膳房”冰箱贴,总能博人会心一笑。而借助网络营销,上市的新品往往都能成为“网红”,以至于有粉丝调侃:“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院长单霁翔在一次演讲中也幽默“官宣”,劝大家别买故宫行李牌,“因为太好看了,用一次就得丢”。

  故宫文创产品的热销再一次证明: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浩瀚珍宝中信手拈来些许便能做出大文章。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只要敢于创新,就能拥抱一片前景无限的“蓝海”。故宫博物院通过自营、品牌授权等方式,2017年仅靠文创产品就营收超过10亿元。而这又“反哺”博物馆主业,吸引更多人走进展馆,可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的双赢。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这实为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大英博物馆等行业先锋均是以艺术衍生品为主要收入来源。尤其是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水涨船高,对文创产品既有极高期待也有消费能力。有远见的文化机构应该深耕这一富矿,这是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的题中之义,也是更好履行文化传播使命的着力之处。

  但反观现实,文化机构“抱着水缸喊渴”的现象还很多。就拿博物馆来说,故宫一马当先,但后继者寥寥。大多数藏品都躺在玻璃罩里沉睡,任由历史的灰尘越积越厚。即便有些地方搞起了开发,也大多简单粗暴,流于“文物长什么样,产品就长什么样”的低级形态。而一些文创虽然搞得风生水起,却又陷入文化味太淡、商业味太浓的窠臼,甚至因商业利益互相掐架,落得一地鸡毛。凡此种种,显然都不是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没有把准文创的初心所在。

  文创文创,既要有文,更要有创。传统文化固然取之不尽,但并不意味着一套就灵。市面上那些成功的产品,无不是将古老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并注重讲好背后的文化故事。进一步说,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之所以要开发文创产品,核心用意在于“引人入胜”。文创产品只是一个桥梁,使命在于激发现代人深入了解背后文化的兴趣。比如此番“国宝同色”的口红热销,就不乏消费者表示,打算最近去故宫参观一下,看一看这些色号对应的文物。因追寻“素唇上的那抹红”进而欣赏文物,岂不妙哉善哉?

  文化是文物的魅力所在,匠心开发则是文创长久立足的关键。特别是在商业大潮波涛汹涌的当下,更需要坐拥富矿的文化机构守住初心、敢于创新,让更多历史宝藏重新活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更强劲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鲍一凡

故宫 文化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19 上机数控 603185 --
  • 12-18 紫金银行 601860 3.14
  • 12-18 华林证券 002945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