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8日23:29 新浪综合

  这次穆迪真是冤枉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 评级的艺术

  注意力严重匮乏的时代,标题不惊悚都不足以吸引人了。

  今天一篇《银行圈炸了:穆迪把交行基础信用评估降至垃圾级》的文章又刷屏了。文章称“由于交行对成本高、稳定性差的批发融资越来越依赖,穆迪将其基础信用评估从Baa3下调至Ba1,使交行从投资级跌入垃圾级”。

  此前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现在又将交行拉入“垃圾级”,一时间,爱国主义情绪高度膨胀。有替交行鸣冤的、有翻穆迪评级黑历史的、有呼吁民族评级机构崛起的,甚至还有爆粗口咒骂的。一个在冰岛破产前,赋予其主权评级为AAA的评级公司;一个在雷曼兄弟破产前,赋予其长期主体评级AAA的评级公司,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能力来说我堂堂中国的问题?

  但你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老有一种受害者心理,总是觉得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面对不实的评价,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忽略,而要奋起回应?这是否说明内心里我们还是心虚的?心理层面的东西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下面从技术层面说说这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穆迪评级原文。

  https://www.moodys.com/research/Moodys-downgrades-Bank-of-Communications-ratings--PR_371596

  看完你就会明白,这次穆迪真是被冤枉了。

  首先,说明一下文章中所谓的“基础信用评估”是什么。穆迪的官方定义:Baseline creditassessments (BCAs) are opinions ofissuers’ standalone intrinsic strength, absent any extraordinary support froman affiliate or a government.简单来说,所谓的“基础信用评估”是穆迪用于判断发行人不考虑外部支持的独立偿债能力。

  穆迪的评级思路分三步:

  1.基于发行人经营及财务指标得到独立评级;

  2.判断发行人与外部支持方(控股股东或政府)违约的相关性;

  3.以联合违约率得出发行人最终级别。

  通俗点说,就是,先看儿子自己有没有能力还钱,然后判断儿子跟爸爸的信用关联度,如果这个儿子对爸爸非常重要,儿子违约基本就意味着爸爸违约,那么儿子的信用水平就可以向上提数个级别。

  这里必须插播一段,穆迪近期修订了这一评级思路,主要修改的地方就是有一类企业,不采用这种自下而上提级的方法,而是采用自上而下降级的方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重要的改变,对我们理解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很有益处。后面我们专题再说。

  下面我们来分析开篇爆款文的两个错误:

  第一,穆迪基础信用评级符号没有大写。穆迪原文中是说将交行的基础信用评估从baa3下调至ba1,而不是作者说的“Baa3下调至Ba1”。这不是在找茬啊,穆迪的评级方法中明确指出独立评级采用的符号为小写,小写不是主体最终级别,大小写混着说主体就变垃圾级了。

  第二,基础信用评估下调与主体跌入垃圾级不是一回事。此前穆迪给交行的独立评级为baa3,考虑交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以及一旦违约带来的系统破坏力,最终级别是在独立评级基础上上调4个级别至A2;本次穆迪将交行的基础信用评估从baa3下调至ba1,但其重要性及违约破坏力不变,仍可获得政府大力度的支持,因此最终评级是在其独立评级的基础上上调4个级别至A3。而A3在穆迪的评级体系中是属于信用资质较好的序列(穆迪官方定义:Obligations ratedA are judged to be upper-medium grade and are subject to low credit risk)。怎么会是垃圾级?

  评级从来不止关乎技术,利益在其中的纠葛随处可见。弗里德曼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这是我当初从事信用评级工作的初衷,也是本公众号后半段口号式宣言的由来:评级很大程度上是牵扯到国家金融安全的。推荐一部电影《监守自盗》,看看穆迪等评级公司是如何与其他机构共谋,引发或加速世界金融危机的。

  但捍卫国家金融安全不是靠咒骂穆迪,反而是要尊重它,正视它提出的问题,以稳定的经济发展、以更为完善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理性地证明穆迪对中国是有偏见的。毕竟穆迪自己也承认,评级结果只是一种“看法(opinions)”。而看法一定是受制于立场、背景及认知体系的。那就让我们来帮助穆迪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信用体系吧。前提是自身得足够强大。

  这样想,是不是职业成就感凸显,已经完全不在乎拿的是卖白菜的钱了?呵呵,共勉。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